读书时用过一段时间aspen,后来毕业第一份工作完全不用aspen,这个月换了个工作又需要用了模拟软件了,真是造化弄人呀!以前使用2006版,现在下了个7.3.2使用中,发现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请各位老师帮忙解决一下我的疑问!{:1106_361:}
现在的rate模型在rad里,不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型存在。也不知道和以前的模型是否有区别。
当然知道rate模型不好调整也不好收敛,用的人也不多。不过要是需要计算填料高度也只能用它了。虽然现有填料的参数都是取自国外的大厂,与实际情况可能偏差较大,不过好歹有个参考。
做了个氨水精馏的模型(物性方法是电解质),先前用rad过,直接选了种常用的规整填料(mellapk),给了个填料高度和塔径,模型会算出个HETP。
为了达到设计要求,即塔顶、底的纯度符合要求,发现调理论板数或填料高度,塔顶、底组成都会变化,算出的HETP变化很小。 这下不知道怎么办了,最后只好凭这感觉走,在塔顶、底的纯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使填料高度=HETP×理论板数基本符合。也不知道这样对不对,纯属自己瞎折腾的结果。
此外还有以下这几个问题:
(1) 做rad模型时组分时将氨水解,发现产品组分中NH4+什么的含量很低,对调整操作参数也没什么影响,就删除了。做rate时发现电解组分对HETP的影响很大。不考虑电解组分时,HETP=0.6m左右,加入电解组分时,HETP=0.3m左右。
(2) 这个模型的压力稍高,25bar,理论上压力越高,填料塔的效果会低一些吧?可我将压力降到15bar,HETP反而升高了一些,这个有点不合理吧。
(3) rate模型中需选rate-based calculation,在flow model有4种算法,默认是mixed,countercurrent是个更精确的模型,推荐填料塔使用,但好像很难收敛。做氨水精馏用countercurrent一直没法收敛。后来呢做个水吸收甲醇的吸收塔,只需4-5块理论塔板(rad)。这个用countercurrent可以收敛,但分离效果要比用mixed好一倍。就是说达到分离效果,使用用countercurrent计算用4-5块理论塔板就可以了(和rad基本一样),用mixed时就要7-8块。我好像没有理解这些算法的意义。
总之,我是一头雾水了!!!{:1106_371:}
该贴已经同步到 pj247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