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改的那些煤改气,该叫停了!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发改委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增加天然气供应,到2020年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000亿立方米,力争达到4200亿立方米;保障民生用气;建立有序用气机制等。其中明确提出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支持推进煤改气工程,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要求,到2020年累计满足煤改气工程用气需求1120 亿立方米。
自此,煤改气似乎被大家当成了一剂良药。为了治理大气污染,国内很多地方纷纷开出了压减燃煤、调整能源结构的药方,具体就是提出并实施煤改气,有些地方更是提出把燃煤的大电厂也改成燃气电厂。
今年7月23日,北京市正式关停了第一座大型燃煤热电厂——高井热电厂,由新建成的大唐高井燃气热电厂取而代之。这次关停将削减燃煤230万吨,全北京市燃煤电厂的压煤任务将完成四分之一。据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按照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6年时,为京城供应大部分电能的四大燃煤电厂均将停用燃煤发电。
要治理雾霾,煤改气似乎是大势所趋,但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空气要洁净,雾霾要治理,但途径并不单一,应用范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在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的今天,煤改气一定要慎重,一味强调煤改气是国内天然气利用方式和方向的一个误区。大电厂尤其不能煤改气,让我们根据实际数据做些分析和判断。
在我国,大型电厂的实际耗煤量约占总耗煤量的45%。这些电厂一般都安装了脱硫脱硝装置,脱硫脱硝率能达到90%以上。如果说之前的燃煤电厂不如燃气电厂清洁,那么现在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超低排放,使燃煤机组达到甚至超过燃气机组的排放标准,使燃煤比燃气更干净(二氧化碳除外)。近期,浙江的一个电厂就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低于目前的天然气电厂。江苏省江阴苏龙热电有限公司经过超低排放环保改造,排放数据显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是1.59、24.69、38.59毫克/立方米,同样低于天然气发电机组的排放标准,达到了煤炭超洁净燃烧。实践证明,只要环保措施(脱硫、脱硝和粉尘控制)到位,燃煤电厂同样能够满足燃气电厂的排放要求。
这种超低排放环保改造,才是适合大型燃煤电厂的“改”。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停掉燃煤电厂、将煤转化为天然气,或者把高价进口的俄气再拿去发电显然是不合算的。
那么,煤改气到底改什么? 笔者认为,应该改的是中、小锅炉。全国有70 多万台中小锅炉的煤炭均处于污染物全排放的粗放利用状态。从这些分散的中小锅炉排放出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是引起雾霾的主要元凶之一。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大多数中小锅炉又不可能像大型电厂和大型煤化工厂一样,实行燃烧后脱硫脱硝处理。这种与清洁生产背道而驰的煤炭利用方式才要煤改气。
如果大型燃煤电厂都大搞煤改气,从经济性和能源的安全性上考虑都是得不偿失的。中国的天然气供应是有限的,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要到2018年左右才会到中国。即使那时,也只能满足中国天然气需求的20%左右。把宝贵而有限的天然气在大电厂烧掉,意味着更多的燃煤中小锅炉就没有气源去煤改气,放任它们继续烧煤,继续污染,那将是不可承受之重。不该改的那些煤改气,该叫停了!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们的天然气不会取代煤炭成为中国能源的主力。治理污染的主要手段应该是煤炭在大电厂中集中燃烧,但要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而新增的天然气,主要应用于民用和改造中小燃煤锅炉。无法用天然气取代的中小燃煤锅炉,应严格控制燃煤质量,烧低硫煤。没有低硫煤供应的地区,可考虑用煤炭分级炼制技术在生产油、气的同时,把煤处理干净一些后再去燃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