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振翼助转型 ——鄂尔多斯市全力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项目振翼助转型
——鄂尔多斯市全力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
秋风飒爽,硕果飘香。行走在秋日的鄂尔多斯大地,处处可见项目建设热潮涌动。
一组组数字振奋人心: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6.1亿元,增长7.8%,增速较全区高0.2%个百分点;1至8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9亿元,增长1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6.7亿元,下降6.9%;固定资产投资2448.4亿元,增长13.1%。截至今年8月底,年初确定的17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已开复工156项,开复工率89.1%;列入自治区的86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83项,开复工率96.5%;获国家、自治区批复和出具“路条”的重大项目19项,总投资1416.4亿元;年内计划建成投产的31个重点项目,已有9个项目建成投产。
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自治区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牢牢抓住发展的“牛鼻子”,把项目建设作为激活全市经济发展的“造血干细胞”,摆在突出位置。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描绘了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动员令。在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指引下,全市上下认真谋划和实施大项目、好项目,抓项目、促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氛围更加浓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今年,我市把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抓手,用一个个重大工业项目铺就转型发展的大道。当下,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和我市的重大任务。重大工业项目就是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的载体。
——煤化工产业。今年以来,在推进煤化工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的同时,我市更加注重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并确定了到2017年,全市煤化工总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左右,其中精深加工产品要占到50%以上的目标。目标既是航向、也是引擎,全市煤化工产业正在一路向前:中煤大化肥、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久泰甲醇转烯烃、中煤蒙大工程塑料和北控、中海油、新蒙煤制气等一大批煤炭深加工、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已分别进入项目核准、前期准备、厂平、设备安装流程调试阶段。
——清洁能源产业。资源产业的新贵清洁能源产业也已经花团锦簇。以神华煤直接液化和伊泰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为领头军的方阵,正在向清洁能源产业的纵深挺进。总投资为45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250万吨煤制油第二、三条生产线,总投资375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200万吨煤制油的第二条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1-7月,我市清洁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325.9亿元,同比增长15.8%,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3%,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9.7%,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非煤产业集群。着力培养以汽车为主的装备制造,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电子信息、陶瓷、绒纺等非煤产业集群。走进繁忙的工业园区,到处是一片繁忙建设的景象,奇瑞发动机和变速器项目已经在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初具规模,京东方第5.5代有机电子显示器,富士康精密电子机构件项目建成投产,云计算大数据项目快速运转,绒纺、陶瓷、建材等传统产品,正在向高端化、系列化发展。截至8月底,全市非煤产业完成投资1368.5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工业总投资的79.8%; 实现增加值506亿元,同比增长17.5%;非煤产业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9.8%,较去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59.6%,同比提高18.4个百分点。这些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也给未来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
——农牧业特色发展、规模增效。今年以来,我市坚持走特色种养、精深加工、规模发展、品牌增收的路子,大力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建设面向全国市场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集聚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突出抓好沿黄河、沿无定河现代农牧业经济带建设,瞄准全国市场,走农畜产品高端路线,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生猪、瓜果蔬菜、家禽、林沙六大产业,推进规模化种养,全市农牧业生产态势良好。1-8月,农作物总播面积588万亩,年度牲畜存栏1260万头只,较上年增加37万头只;上半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46元,同比增长12.2%。
在此基础上,我市提出力争到2017年沿河现代农牧业产值占全市一产比重达到60%以上,全市农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亿元,产值超10亿元的农牧业龙头企业达11家,在全区叫响5个、全国叫响1 个鄂尔多斯农畜产品名优品牌。
重点民生工程惠及百姓。民生是幸福的基础。改善民生,是鄂尔多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鄂尔多斯市把重点民生工程作为保基本、兜底线、促和谐的根本措施,准备了一份“民生大餐”,为老百姓的幸福铺路。
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计划三年投资65亿元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截至8 月底,我市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嘎查村有598个,占全市嘎查村总数的80.9%,共计实施项目1413项,完成投资86052万元,占总投资的51%,其中重点建设的72个嘎查村计划实施项目364项,目前已开工建设291项,完成投资34991万元。
扶贫攻坚工程。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今年要解决2.6万人的脱贫问题。如今,我市一方面抓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另一方面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工作正稳步推进。
棚户区改造工程。2014年至2017年,全市计划改造棚户区3.7万户,总投资230亿元,改造面积446.4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改造8000 户,投资50亿元,改造面积96万平方米。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基础、增后劲。鄂尔多斯市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的根本保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今年,全市计划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81项,其中续建44项,新建37项,总投资270亿元。目前,鄂尔多斯已获1.15 亿立方米跨盟市水权转换指标,争取用地指标1708公顷。大路煤化工基地、杭锦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水系连通供水工程争取近期通水。今年新开工铁路施工里程900公里,完成投资45亿元。陕京四线、蒙西煤制气、鄂尔多斯至河北沧州3 条煤制气输出管道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和出具“路条”,正在推进前期工作。上海庙至山东、蒙西至天津南电力外送通道的项目运作进展顺利。
健全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制度保障
咬定青山不放松。每一个项目成功落地的背后无不凝聚着全市上下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精气神。
为了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我市成立了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每个重大项目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每个责任领导由市四大班子领导或市委常委担任。各旗区党政“一把手”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调度在平时、效益体现在投资和投产上,制定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对重大项目实行清单式、问题式管理,一个一个项目盯进度、一个一个难点抓突破,逐项抓落实。此外,全市对重大项目实行“半月一调度”,确保全市上下形成抓项目紧张有序的局面。
强化服务,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问题一项对策,我市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把抓重点项目作为第一要务,一心服务项目,一心帮扶企业。
资金保障方面。发挥现有融资平台作用,继续完善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人才支撑方面。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对已引进落地的人才项目,加快兑现各项激励政策。
服务企业方面。尽可能做到“一路绿灯”,促进项目审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审批效率,保障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推进项目方面。各级各部门严格履行项目服务承诺,对项目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加强协调调度和督导检查,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今日鄂尔多斯,一个个火热的建设场景,让我们感受到铿锵奋进的足音;一项项重大项目建设,气势磅礴地掀起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浪潮。我们相信,不远的未来,鄂尔多斯项目建设必将呈现出重大项目顶天立地、龙头强劲,中小项目星罗棋布、遍地开花的发展格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