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烦 发表于 2015-3-21 12:18:39

煤制气手握“路条”难动作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技术经济性、装备国产化率、气化技术适应性“绊住”腿脚——



   2013年初至今年4月,共有17个煤制气新项目获国家发改委路条,总产能772亿立方米/年,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然而迄今为止,去年喜获“路条”的示范项目尚无获得核准、开工的消息。日前在杭州举行的煤制天然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代表及中石化、中国海油、中电投、浙能等12家煤制气企业高层等就此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与会人士认为,项目经济性、装备国产化率以及气化技术的选择等问题,困扰了煤制气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经济性“神伤”

  始于去年的煤价低位徘徊对于煤制天然气项目经济性本是一大利好,但是煤价之外的水资源价格、资金成本、下游管道成本等因素让业主企业忧心忡忡。据新疆煤制气业内人士分析,新疆煤制气项目尽管具备一定的煤炭资源价格优势,但由于项目所在地区没有内蒙古煤制气项目临近黄河的优势,水资源极度缺乏,仅用水成本一项就比其他地区高出很多。同时,项目离东部天然气消费市场距离远,产品运输成本高,加上人才成本高涨,今年银行融资成本提升,总的算下来,与天然气相比优势甚微。

  内蒙古煤制气项目虽临近黄河,但也有一本难念的经。一家内蒙古煤制气业主透露了自身面临的困境。该人士称,内蒙古多个拿到“路条”的项目均面临资源难题。由于项目比较集中,地方政府给予各家项目资源支持采取平均化策略,如水资源一分为四,导致各项目水资源均比较紧张。同时,企业与政府之前协商的煤炭资源也没有到位,基本是企业政府互相观望。政府看企业的诚意,有实际投资才会逐步给予资源配套;而企业则看政府的诚意,煤炭、水资源等到位再决定下一步是否推进。

  装备国产化率划定“红线”

  各家业主企业在获得“路条”后面临的是漫长的核准阶段,其中,国家能源局对示范项目设备及控制系统国产化有严格要求。会上,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再次重申了这一点。

  黄鹂指出,装备国产化是示范项目硬指标,国产化投资占80%以上是示范核准通过的“红线”。各业主要针对示范项目制订详细的装备国产化实施方案,由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审核,由能源局核准。他特别强调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问题,并表示,自动化控制系统关系到国家安全,将作为设备国产化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原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孙正泰认为,提升自动化水平是确保大型煤化工企业“安稳长满优”运行的重要保证。示范项目要做好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机、泵、阀门、空分、控制系统等装备国产化、本土化示范。

  据与会代表介绍,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脱颖而出。其中,浙江中控2011年至今一直位居国内DCS市场份额首席,在煤化工自控领域表现抢眼,已拥有包括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GE-Texaco气化装置、多元料浆、干粉煤气化装置、鲁奇气化装置、非熔渣—熔渣气化装置等近80套气化装置控制方案成绩。近期,该公司又在与多家国外知名公司的正面竞争中脱颖而出,中标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其实施的自动化系统采用当前国际流行的MAV(主自动化系统供应商)建设模式,包括了多个子系统(DCS、ODS、IDM、AAS、OTS),其中仅DCS的I/0测点就超17万点,工业控制网络规模达到48个子网段。

  黄鹂表示,要长期坚持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政策导向,控制系统更是重中之重,浙江中控等企业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依托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推进装备国产化。

  气化技术选择“看煤”

  煤气化是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核心龙头技术,是确保煤化工企业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的关键,也是在煤制气示范项目进入实际开工之前论证研究的重要环节。2013年底投产的克旗煤制气示范项目在2014年初出现了气化炉故障导致停产,让即将开工的企业愈加谨慎。

  孙正泰表示,煤气化技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的。没有不能气化的煤种,也没有通吃煤的万能气化炉。选择煤气化技术要因煤而异,因加工产品及规模而异,因地制宜(考虑水资源、环保、运输、市场等条件),同时保证综合经济效益最佳。

他认为,新型煤气化技术应满足气化压力大于4.0MPa,单炉产能日处理煤大于1500吨(甚至2000吨级、3000吨级以上)、单炉连续满负荷运行大于100天、产能利用率90%以上等指标。此外,新技术煤种适应范围要宽,能吃低阶劣质煤及“三高”煤,还应满足节能减排过程高效、技术装备国产化率高、投资低、系统运行可靠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煤制气手握“路条”难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