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2161|回复: 3
收起左侧

揭秘煤制油幕后成长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1 23:24:4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在煤制油加速放闸后,一条隐匿在这个蓝海产业中的巨鲨公司正浮出水面。

大约在八九年前,曹立仁还困守在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山西煤化所,从事着前途渺茫的煤炭间接液化的技术研究。那时中科合成油还没有成立,办公的地点在太原,而不是现在科技、现代的北京总部大楼。曹立仁关于那段时光的记忆是,他和李永旺两人,时常到太原街头小店,唉声叹气,借酒浇愁。

而现在,分别担任中科合成油正副总经理的李永旺与曹立仁,大可透过宽敞的办公室窗户,俯瞰京城郊外秀美的雁栖湖。

个人际遇云泥之别的背景,是在过去的几年间,这家脱胎于国有研究院的企业摆脱了传统孵化器的惯有失败路径,且通过多方资本引进与拆借,顺利完成私有化。而以李永旺与曹立仁为代表的研究所同侪,也顺势成为公司股东,并依然牢牢掌握企业话语权。

眼下,中国煤贱油贵的态势愈发严重,以能源安全或转型升级为名的产业调整,引致出巨大的煤制油机遇。中科合成油及它的同行,契合了一个难得的产业勃发的大时代。

此前,中国煤制油产业在保守的政策环境中度过了波澜不惊的漫长岁月,并将早年有志于此的内外企业战略信心消耗殆尽。中科合成油当前所抢得之先手,不仅与企业长期技术植根相关,却也未能脱离煤制油加速放闸之背景。


早期煤制油中试基地

《能源》记者此前采访得知,尽管国家能源局关于煤制油的规划还隐而不宣,但近期其所召会议显示,到2020年,煤制油产能要提高到3000万吨。而据中国国际咨询公司高管透露,目前上报到国家发改委的煤制油项目,总产能已经突破4000万吨。

尽管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未公开的多个场合表达“煤制油不可不搞,但不可多搞”的倾向,但在事涉能源产业大环境变革的调整氛围下,能源局也展示出从宽应对的一面。

伊泰的公司?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科合成油即开始研发煤炭间接液化,理论研究耗费不多,但转化为实验室乃至中试则需要大笔资金。一个关键的起点始于偶然,山西某民营煤老板找到山西煤化所,因其听说山西煤化所在研究煤变油感到神奇,于是主动提出提供资金,只要求看到煤变油“哪怕一滴”。山西煤化所最终从这位好奇的煤老板手中获得500万启动资金,技术开始从图纸落到实地,并因此受到中科院重视,安排课题投入资金,随后科技部配套资金进入,山西省亦下发省长基金。

但中科合成油命运最为关键的转折点来源于内蒙明星民企伊泰的投资与入股。

李永旺与曹立仁本均为中科院旗下山西煤化所研究员(当前依然保留身份)。在筹建中科合成油公司时,一开始山西煤化所为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寻找投资方,属意倾向国有企业,伊泰集团虽有意向,但并不在考虑范畴。期间他们也曾与中海油、神华等一一洽谈过,最终并无结果。最后山西煤化所合成油工程中心研发团队,跳出山西煤化所,成立中科合成油公司。

坐拥内蒙丰富煤炭资源的伊泰集团,也因拓展产业链之基本战略遍寻合作者。在与中科合成油管理团队多次谈判后,最终得以占股45.4%而成为最大股东。中科合成油管理团队持股在三成左右。而山西煤化所折算此前的投入,占股10%左右。此后引进的神华、潞安、徐矿等,占股比例均为个位数。

正因如此,当前中科合成油董事长为伊泰集团总经理张东海(他代表伊泰,但据称并不插手具体管理),而伊泰下属四个煤制油项目均派遣有相关人员,也在中科合成油总部大楼协同办公。

尽管伊泰集团早已确定了战略发展煤制油,但对煤制油的风险也颇为忌惮。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亦曾在内部说过,没有自己的技术,坚决不搞煤制油。因此,中科合成油的出现,也给伊泰集团提供了战略转型的良机。

站在中科合成油角度,从前期资金注入,研发得以持续,到关键16万吨示范项目,伊泰的助力不可或缺。事实上,采用中科合成油技术十万吨级示范项目共有伊泰、潞安和神华三个,但其中运行最平稳还是伊泰16万吨项目。

在中科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节点,当属这个16万吨煤制油项目,这是数个十万吨级采用中科合成油技术示范项目的第一个。2009年出油后,经历两次试车,自2010年起一直保持平稳运行。数年间,一波波前来考察的人员,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等,中科合成油名声渐涨。

据中科人士称,这个项目,伊泰集团几乎是完全交给了中科合成油团队,对中科合成油的意见也几乎言听计从。

当下伊泰集团与中科合成油的战略目标高度重合。控股中科合成油,伊泰集团在煤制油领域大展拳脚,规划远景目标煤制油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而中科合成油亦借力伊泰,拓展自己在煤制油领域的版图。

但这种业主和技术公司联合的体系,未来会对中科合成油造成何等影响,目前还未可知。早前伊泰某高管在一个论坛上就煤制油发言,称伊泰不搞“技术壁垒”,即让人听出弦外之音。

虽然中科合成油内部人士认为伊泰的投资不可或缺,但中科合成油却有意识与伊泰集团保持距离。早前中科合成油公司成立之初,伊泰集团曾动议,公司取名为“伊泰合成油公司”,遭到李永旺、曹立仁等核心成员反对。理由是在中国国情下,取中科做名称前缀,比民营企业的伊泰,行事更为方便。

伊泰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的消息显示,伊泰集团当然希望能控制中科合成油。但在双方战略当前高度重合下,在中科未来上市之前,伊泰可持相当开放心态。

成败煤制油

围绕煤制油,李永旺他们野心勃勃,计划打造一个产业链闭环。当前中科合成油已将业务拓展至工艺包、催化剂、特种设备和工程设计、总包等。技术公司研发风险大,产业化之后利润非常高。除工程总包考验中科合成油成本控制能力外,其他都是高利润业务。

以催化剂为例。伊泰16万吨煤制油项目去年使用催化剂190多吨,每吨价格在20万。将之扩展到即将投产的神华宁煤400万吨项目和潞安180万吨项目,中科合成油每年仅催化剂销售收入就将超过13亿。而催化剂最大成本在于前期研发成本,生产成本仅占很小比例。目前中科合成油正在初期1500吨催化剂工厂基础上,扩建二期12000吨催化剂工厂。

工艺包同样是高利润来源。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神华宁煤400万吨油品费托合成部分工艺包价格是7亿元左右。但根据生产规模不同,工艺包的价格也会进行调整。此外,中科合成油还掌握有费托合成油反应器关键技术,同时正和中船711所合作开发4000吨处理规模的气化炉。近些年来,中科合成油还涉足工程设计和总承包,这块业务由中科合成油工程公司负责。

依托这些业务,中科合成油在煤制油领域建构起近乎统治的地位。但风险也正被无限放大——仅仅押注一种技术,不得不受煤制油产业波动的影响,同时还要抵御来自他方的竞争。

中科合成油打算用巨额投入巩固当前优势。为此,他们组建了一个近百人的基础理论研究团队,并准备将当前利润30%投入研发(含设备采购)的做法长期延续下去。中科合成油加入了国际上基础研究联合体系,与国际多个实验室有合作关系,建立了基础研究的开放联合。李永旺称,“没有这个科研的实力,根本进入不了这个俱乐部。”他认为这是中科合成油和其他国内技术公司的本质区别。“技术开发建立在对科学的深入理解和自如应用上。”李永旺说,中科合成油是先科研再技术,而其他公司似乎是技术和消化吸收,“我们和他们不是一回事。”

但煤制油产业,目前仍收到政策、环保、经济性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而煤价和油价的波动也给产业前景带来挑战。并且目前煤制油税负过重,含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吨油税负达2400元。国家正在研究调节办法,在产业起步和油价下行时可以调节税负水平,“余地有千元左右。”李永旺说。

曹立仁坦承,产业的波动,甚至在当前煤市下行背景下,业主能否持续投入资金推动煤制油项目,最终都会影响到中科合成油。中科也尝试以业主身份参股煤制油项目,同时在国外寻找可行煤制油项目,“未来国际煤制油项目将在量级上和中国持平,技术效益还会高于中国。”
发表于 2012-4-11 23:24:41 显示全部楼层
伊泰能源的煤制油,看来是走在前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23:24:41 显示全部楼层
战略具有前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23:24:41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错噢 谢谢楼主!马后炮化工越来越好!
[发帖际遇]: wmm598 屌丝逆袭成功,获得白富美女神垂青,赚了 2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4 13:09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