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7号 发表于 2014-4-24 01:10:39

2008 年中国煤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节选)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煤化工,尤其是现代煤化工,其产品主要以燃料和树脂原料替代为主,与之相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石化等工业均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发展趋势与总体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为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条件。
一、2008-2010 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根据十届全国**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到2010 年将达到22.4 万亿元(2000 年可比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6593 元,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2000 年翻一番的目标,折合约2000 美元,略高于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920美元)。经济结构中,第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预计2010 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将由2004 年的13.1:46.2:40.7 调整为12.2:46.4:41.4。
    目前,我国还处于传统工业化时期,重化工业特征明显,而重工业化的特征之一就是高能耗。虽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列为规划纲要中为数不多的约束性目标之一,但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预计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十一五”期间仍将持续提高。
    鉴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储量结构现状,为保证未来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增长的需求,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体系中的基础地位需要得到进一步强化。而在洁净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煤基能源化工,替代燃料和树脂原料,进而实现对石油资源的节约和替代,无疑是合理、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充分体现我国“煤为基础”的能源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二、煤炭行业竞争力将通过产业重组得到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行业虽然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产能过剩压力,但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前景总体比较乐观,企业盈利预期也较好。同时,国家推动的煤炭产业重组也将大大改善煤炭行业的竞争结构,这对于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尤为有利。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较低,2006 年产量居前4 位的煤炭企业集团的总产量仅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8.72%,较05 年提高2.7 个百分点。2007 年产量居前3 位的煤炭企业集团的总产量仅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6.26%,较06 前提高了0.2 个百分点。大量中小煤企的存在不但导致煤炭生产中的资源浪费和煤炭市场竞争的无序,而且也构成了煤化工产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一方面,分散的煤炭资源和产能使得煤化工投资决策主体增多,加大了煤化工统筹规划发展的难度。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规模结构不理想可能会导致一些好的煤化工项目因缺乏有实力的投资主体而缩减投资规模,从而造成项目不能达到最优经济规模。
    为促进国内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05 年5 月我国出台了中国煤炭工业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到未来中国煤炭工业将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从2005 年起,用三至五年时间,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此基础上,我国将再用五年左右时间,形成以保护、节约为前提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及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初步规划到2010 年,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炭供应量将占到供应总量的一半,到2020 年,这个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在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方面,中央初步规划建设神东、晋北、晋东、蒙东(东北)、云贵、河南、鲁西、晋中、两淮、黄陇(华亭)、冀中、宁东、陕北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并将其纳入《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及《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13 个基地涉及14 个产煤省区,拥有煤炭保有储量6908 亿吨,占全国的近七成。规划2010 年产量达到17 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将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煤炭工业的产业重组将形成一批既有资源储量优势,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这些大型企业集团成为煤化工项目的投资建设主体将在资源供给、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有利于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煤化工行业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意义。
另外《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确定了行业发展目标。2007 年1 月22 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主要要点如下:
(一)控制煤炭产量
   2010 年,全国煤炭产量控制在26 亿吨,其中:大型煤矿产量14.5 亿吨,比重占56%;中型煤矿产量4.5 亿吨,比重占17%;小型煤矿数量控制在1 万处,产量控制在7 亿吨以内,比重占27%。
   (二)改小建大,优化结构
    煤炭发展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严格控制小型煤矿建设,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促进以煤为基础,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形成6~8 个亿吨级和8~10 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我们认为,"十一五"规划的出台,在政策上保障了中国煤炭企业的做大做强,为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暂停探矿权表明国家在抑制煤炭行业投资过热方面加大了力度。2007 年2 月27 日,国土资源部发出了《关于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针对近年来全国煤炭勘查开采投资出现的过热以及煤炭需求增长略有下降的现状,防止出现产能过剩导致煤价下跌,确保煤炭开采业能有序稳步发展。这一政策也正体现了 "十一五"规划中"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的精神。
尽管如此,暂停探矿权对可采储备丰富的煤炭上市公司影响甚微,这些企业现有储备既可满足其产能扩张。同时国家大力鼓励各大中型煤炭企业通过整合方式来扩大产能,相关政策有望陆续出台,以实现"十一五"规划中"形成6~8 个亿吨级和8~10 个5000 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目标。
三、今后几年石化行业景气周期仍将延续
大多数煤化工产品为大宗化学品,市场需求前景难以摆脱石化景气周期的影响。2002年以来的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极大地拉动了我国石化产品的需求,促使国内石化行业景气不断攀升,生产投资发展迅速。
   “十一五”期间,随着大量新增石化生产能力的陆续投产,我国石化产品供需缺口将大幅缩小,但由于我国仍处于传统工业化发展阶段,在重化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国民经济对主要石化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以合成树脂为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计2010 年国内合成树脂消费量将达到4500 万吨以上,未来5 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5%(近5 年平均增长率为11.3%)。其中,聚乙烯为6.6%;聚丙烯为8.9%;聚氯乙烯为5.6%;聚苯乙烯和ABS 分别为3.4%和4.8%。
    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加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优化发展基础化工原料”,我们预计在国际油价不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石化行业的景气状况在未来5 年仍将保持在高位。其中,2008 年石化行业景气可能会达到高峰,此后将缓慢回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8 年中国煤化工行业研究报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