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LEVAPOR工艺-MBBR与PACT工艺的完美结合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介绍及工艺特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吸取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而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复合工艺。
反应器中比表面积较大的填料因搅拌在水中自由运动,污水连续经过装有移动填料的反应器时,在填料上生长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上微生物大量繁殖,异养和自养微生物利用水中的C, N, P等进行新陈代谢,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属于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方法,其技术核心为利用独特载体的具有独特构筑结构的生物反应池,便于载体和污泥中微生物循环。
移动床生物膜工艺的优点
1.因填料、水都是运动的,故气、水、固相之间的传质较好,填料上生物膜的活性较高,提高了系统的有机负荷和效率,出水水质稳定。
2.MBBR的应用比较灵活,反应器形状多种多样,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在相同负荷条件下只需普通氧化池20%的容积。
3.水头损失小,能耗低,运行简单,操作管理方便。
4.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随水流流动所以不需要污泥回流或循环反冲洗。
5.生物膜自然脱落,不会引起堵塞。
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中具备的优势
1.占地面积小:在填料填充率为15%和相同的污染负荷的条件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约占常规生物反应器(缺氧、厌氧及好氧)20-40%的池容。
2.适合于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扩容:鉴于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预留面积较少,当实际进水水质及水量发生变化时,在保证原设计池容不变的情况下满足原设计出水标准。
3.适合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移动床生物膜工艺设计及运行灵活简单,适应不同类型的池型,而且与其它工艺的兼容性很强,可以与已建污水处理厂的大部分工艺如A2O、AO、SBR、CASS及氧化沟法等相组合。因此适合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使其满足一级A或一级B排放标准。
4.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既具有传统生物膜法耐冲击负荷、泥龄长、剩余污泥少、无污泥膨胀现象发生的特点,又具有活性污泥法的高效性和运转灵活性。另一方面,温度变化对移动床生物膜工艺的影响要远远小于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当温度、污水成分发生变化或污水毒性增加时,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耐受力很强。
生物炭法工艺(PACT)
在生化进水中投加粉末活性炭与回流的含炭污泥一起在曝气池内混合,从污泥浓缩池中排出的剩余污泥进污泥脱水装置。在曝气池内,活性污泥附着于粉末活性炭的表面,由于粉末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及其很强的吸附能力,提高了污泥的吸附能力,特别在活性污泥与粉末活性炭界面之间的溶解氧和降解基质浓度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也提高了COD的降解去除率。一般来说在PACT系统内,活性炭吸附处理COD的动态吸附容量在100%~350%(重量百分比),即一公斤粉末活性炭可吸附去除1.0~3.5 kg COD。而且,PACT法能处理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质。
LEVAPOR工艺-MBBR工艺与PACT工艺的完美结合
LEVAPOR是由德国LEVAPOR生物膜技术公司研发的最新一代用于处理污水、废气的高效微生物载体,这一新型产品综合了活性碳和发泡质的优点,已在多个国家申请了专利保护。其已在世界各地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及工业污水领域有过非常成功的应用案例。
LEVAPOR工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1.比表面积更大,可达20000 m2/m3
2.填料填充率显著降低,竞争产品的填充率为30%–70%,而LEVAPOR的填充率仅为10%-15%
3.能耗明显降低,吨水能耗仅为0.17千瓦时
4.易于挂膜,两个小时内微生物就能在载体内繁殖生长
5.更加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和抑制降解的物质,保护生物膜
6.硝化和反硝化效果更佳,除氮能力更强
LEVAPOR工艺的中试和大规模应用以及与其它悬浮填料对比的结果
1.启动时间更短,使用LEVAPOR工艺在3个星期的时间内出水水质已能保持稳定,而使用其它悬浮填料则需要2个月的时间。
2.填料体积比在10%的条件下出水水质也能稳定保持在一级A标准,而其它类型的悬浮填料其投加比例则在30%-70%之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使用LEVAPO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能为用户带来的好处
1.改扩建项目– 对已建设施的处理量最大能增加400 %,改扩建费用相对于其它工艺低很多,管线改动少
2.新建设施– 使用LEVAPOR悬浮填料的生物膜反应器能增加生物量,池容仅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20%左右,投资成本低,能满足环保法规对各项指标的要求。
广州市清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水处理,包括:探讨工业水处理问题,提出最新的中水回用、工业给水和工业废水回用的解决方案;研究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技术以及水产养殖原水脱毒技术;湖泊河道景观水处理最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相关技术咨询,项目合作请联系TEL 13642663010
污水除酚可以用CWL系列的离心萃取机哦
需要联系:15737176136 要开始学习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