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地炼获进口原油使用权 两桶油垄断时代结束
尽管油气行业并不景气,但是随着油气改革的推进,国家关于原油进口的红利不断下放,民营地炼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近日,16家地炼成立中国石油采购联盟,这在业内被称为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从1995年民营地炼抱团“求原料”到联盟抱团“采原料”,民营地炼正在一步步走向强大。
截至目前,共有12家地炼获进口原油使用权,10家地炼获得原油进口权。
分析师认为,两桶油垄断进口油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民营地炼后期甚至可与主营炼厂分庭抗礼。
从抱团“求原料”到联盟“采原料”
2015年以来,地方炼油企业频频获得政策红利夺得原油进口使用权、原油进口资质。优质进口原油的不断到位,地炼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民营炼油企业的脚步并未停止。
2月29日,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宣布成立。
在业内看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营地炼从销售到原料采购已实现“市场化”特有的自由式发展。
据了解,首批加入联盟的企业有山东东明石化、东营市亚通石化、山东汇丰石化、山东金诚石化等16家企业。该联盟的成立主旨为组织有进口原油配额的地炼企业建立集中采购进口原油平台,实现集中采购、一致谈判、统一价格、集中结算、集中贷款、并按各自配额分量使用。
一位炼厂相关负责人士表示,形成抱团联盟后对后期产品的销售、融资、原料采购都有很大帮助。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3月20日左右,联盟成员单位将在菏泽东明进行商讨,就采购方案和细节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落实。
卓创资讯分析师秦文平向记者表示,在民营地炼成立之初,关于原料使用权的 “生存战”就在进行。从1995年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是以民营地炼抱团“求原料”到联盟抱团“采原料”,民营炼厂的主人翁意识及话语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两桶油垄断进口油源时代结束
据了解,为深化石油石化行业体制改革,1999年山东地炼仅被保留21家,不足200万吨/年的炼油产能。
截至2015年底不到17年的时间,山东地炼总数达到60余家,增长速度已不可按倍数测算。以山东地炼为典型代表的民营炼厂,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发展迅猛。
隆众石化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山东地炼的一次加工能力为5040万吨/年,“十二五”期间进入了发展高峰时期,2011年、2012年平均增长幅度83.13%。截至2015年,山东地炼的一次加工能力达到了14820万吨/年,占全国总炼油能力的19%。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石油供应体制的特殊性,国内地方炼厂的原料供应相对局限。目前,我国地炼的主要加工原料有国家配额原油(少量)、新疆、辽河产稠油、进口燃料油、稀释沥青、马瑞原油,其中进口燃料油占加工总量的73%以上。由于这些原料密度大,硫含量高、碱性氮含量高(碱性氮含量较高会导致催化剂使用期限缩短),以此为原料生产出的油品收率低,同时存在密度大、硫含量高的问题。另外,进口原料的价格高于原油价格,使得炼油利润持续亏损。
而这种艰难的日子正在成为过去。随着油气改革的推进,国家政策红利不断下放,给地炼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根据隆众石化网的数据统计,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发改委已陆续公布23家请使用进口原油的地方炼厂符合规定,截至目前,正式获批的地炼企业共计12家,总计申请进口原油使用配额5139万吨。另还有2家企业正处于公示期阶段、9家材料审核通过的企业,共合计申请配额3811万吨。
除了进口原油使用权的申请如火如荼外,地炼企业对进口权的申请也积极响应。目前已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的企业共10家,合计进口配为4239万吨。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薛群向记者表示,一方面炼厂获得“双权”,另一方面“抱团”形成采购联盟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实现集中采购、集中结算、集中贷款,并且对推进我国能源市场化进程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参与上述联盟的16家企业中,已有6家获得了“两权”(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意味着这6家企业理论上已能够独立操作进口原油的全流程。
“进口原油资质已真正对地炼开放,两桶油垄断进口油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逐渐发展壮大的地方炼厂,正迎来史上做强做大的最好时机,后期甚至可与主营炼厂分庭抗礼。”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还认为。
在李彦看来,国内地炼炼陆续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从源头上解决了“看脸色”过日子,以及“吃不饱”的问题,目前地炼获取的原料数量几乎可以满足全年,开工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文章来源:http://www.cheminfo.cn/static/temp_hgyw/20160303483814.htm 两桶油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其实还是一种垄断 谢谢楼主分享 两桶油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破除垄断,百姓受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