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本帖最后由 oilsacer 于 2016-4-15 10:45 编辑连续相及内相的物理化学特性是影响其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的根本所在。
(1)连续相中的成膜物质。在乳状液形成过程中,成膜物质是形成乳状液的必要条件之一。成膜物质主要有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固体颗粒。这些物质含量越高,其形成的界面膜热稳定性强、机械强度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好。
(2)连续相粘度。通常,高粘度连续相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好。连续相介质的粘度高,摩擦阻力大,较大程度上阻止了水滴之间的相互碰撞聚结,减缓了水珠的下沉速度。所以,降低连续相粘度是破坏乳状液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3)乳化水特性。原油中的含水主要来自地层水和注入水,地层水矿化度的高与低,直接影响乳化水的密度,矿化度高,水的密度大,使得油水的密度差大,易于沉降脱水。
(4)乳状液中含水量及水珠粒径分布。原油乳状液中含水量的多少及水珠粒径分布的均匀程度也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含水量高(大于35%)且水珠粒径分布不均匀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差,有利于破乳脱水;而对于含水低于10%且水珠粒径分布较均匀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强,破乳脱水较困难。
另外,乳状液的稳定性受搅拌转速、乳化时间、含水率、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1)转速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随着转速增加,乳状液的脱水率降低,稳定性增强。转速增加,增大了剪切力,使水滴的粒径减小,在连续相中的分布更加均匀,使得比表面积增大,乳化时所做的功以表面能形式贮存在油/水界面上,体系的总能量增加,水滴聚并阻力增大,导致脱水率减小,乳状液稳定性增强。
(2)乳化时间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随着乳化时间的增加,乳状液的脱水率减小,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乳化时间增长,水滴在连续相中的粒径分布的均匀化程度提高,使原油乳状液更稳定。
(3)含水率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含水率越大,乳状液稳定性越差。含水率增加,总的界面面积增加,而且水滴在挤压界面时也使界面面积增加,单位界面面积上天然乳化剂的吸附量变小,界面膜强度减弱,水滴聚并阻力减小,更易聚并,导致乳状液稳定性降低。
(4)温度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温度升高,乳状液的脱水率增加,稳定性降低。温度升高,一方面增加了连续相中天然乳化剂的溶解度,从而降低它在界面上的吸附量,而且由于热运动在界面上的排列不规则,降低了界面膜强度,水滴聚并阻力减小;另一方面,分子间的内聚力减小,分散水滴的热运动加强,使聚结几率增大,温度升高还使油相的粘度降低,进而油水界面粘度降低,增加了油水的密度差,从而有利于水滴的聚结,使乳状液的稳定性降低。
文章来源:洛克斯石油论坛 洛克斯石油网
感謝說明~{:1106_36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