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l159159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沙特伊朗矛盾升级 石油冻产协议流产

沙特伊朗矛盾升级 多哈油会未能达成协议
http://www.ccin.com.cn/upload/160419/1604190936200864.jpg
  4月17日,来自23个石油生产国的能源高官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就冻结石油产量以助推油价回升进行磋商。新华社发(尼库摄)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17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谈,计划商讨冻结石油产量。不料,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最后关头互示强硬,会议未能就冻结石油产量达成协议。
  沙特改变条件
  欧佩克成员国消息人士说,按照先前预期,原本应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约18个产油国的石油官员或代表出席当地时间17日上午的多哈会议,顺利达成冻产协议,同意在今年10月前将原油产量冻结在1月份水平。
  不过,作为欧佩克主导力量的最大产油国沙特17日突然提出要求,主张所有欧佩克成员国都应承诺冻产,否则沙特不会答应冻产。此前,沙特方面答应将在不考虑伊朗是否参与的情况下决定是否冻产。
  “沙特人今天早上改变了一切,”一名欧佩克消息人士说,“他们要求所有欧佩克成员国首先加入(冻产协议)。”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沙特这一态度显然针对拒绝加入冻产行列的全球第四大储油国伊朗,也为协议带来新的难题。在多数产油国倾向于冻产的情况下,刚刚被解除经济制裁的伊朗态度消极,主张要将原油产量提高到制裁以前的日均400万桶的水平后才会冻结石油产量。
  伊朗拒绝出席
  本月15日,伊朗一度透出风声,称将派遣代表参加多哈会议。一天后,伊朗态度也发生改变。
  伊朗沙纳通讯社17日援引伊朗石油部长比詹·纳姆达尔·赞加内的话报道,伊朗政府16日晚决定不派代表出席多哈会议。
  “我们得出结论,多哈会议主要为那些希望签署石油冻产协议的国家而开,如果我们派代表出席,那就会显示我们支持这个计划,”赞加内说,“既然伊朗不打算签署协议,这次会议就没有必要让伊朗代表出席。”
  赞加内说,伊朗已经告诉部分欧佩克成员国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欧佩克成员国,“他们应该接受伊朗重返原油市场的现实……伊朗如果冻结原油产量,将无法享受制裁解除带来的益处”。
  “需要更多时间”
  经过大约6小时谈判,卡塔尔能源大臣穆罕默德·本·萨利赫·萨达宣布,与会代表认为,“需要更多时间磋商”。
  萨达同时说,与会代表没有确定何时再次举行这类会议。
  被问及会议是否重点讨论了伊朗的立场,萨达说,如果伊朗与会,将会令冻产协议的效果更加显著。“我们尊重伊朗的立场……如果包括伊朗在内的主要产油国参加,冻产将会更有效。”
  油价复苏难现?
  全球主要产油国原本打算通过一致的冻产行动稳定国际油价,却在协议达成最后关头遭遇“节外生枝”。一些分析师认为,即使产油国最终仍达成冻产协议,沙特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将强化外界对冻产效果的疑虑。
  一名消息人士在会议没有结束时对媒体透露,各方能按照先前预期达成冻产协议的机会变得不大,“我不确定这还能被叫做‘冻结’”。
  根据路透社记者先前获得的一份协议草案,会议仅呼吁产油国“应该同意”将原油产量冻结在“各方认同的水平”,原先商定的约束性冻产措辞已经被删除。
  路透社报道,冻产协议难产,市场可能重新看到产油国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的竞争,国际油价近期的反弹势头可能就此夭折;而即使冻产协议达成,全球原油供需结构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徐超 新华网 )
  分析:产油国分歧巨大致冻产协议“流产”  来自23个石油生产国的能源高官17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就冻结石油产量以助推油价回升进行磋商,但会议最终未能就冻产达成协议。分析人士认为,产油国之间的分歧巨大是导致冻产协议“流产”的主要原因,未来国际油价反弹仍将十分乏力。
  今年2月,国际油价跌破每桶30美元,创12年来新低。卡塔尔、沙特、俄罗斯、委内瑞拉4国能源高官2月16日在多哈举行会议,达成“有条件”共识,同意将各自石油产量“冻结”在今年1月份水平,以求稳定国际油价。不过,这一共识需要得到其他产油国响应才会生效,这正是本次会议召开的目的。
  分析人士认为,沙特坚持将伊朗纳入冻产国家之列,但遭到伊朗拒绝,是会议未能达成协议的主要原因。
  今年1月欧盟和美国宣布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后,伊朗曾宣布将在短期内日均增加100万桶原油出口,以恢复到制裁前的产出水平。除伊朗外,伊拉克冻结产量的意愿也不大。由于战乱,伊拉克石油产量远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增产空间很大。这两个国家石油储量分列世界第三和第四位,对油价的影响不容小觑。
  此外,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国家与非欧佩克国家就原油市场份额分配难以达成一致,部分产油国产量已达历史新高而其他国家坚持对等冻产,也是会议无果而终的重要原因。
  当前国际油价已十分低迷,为保证石油收入不下降,传统产油国采取以量补价的方式。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坚持增加石油产量,引发产油国竞相增产,导致石油供需更加失衡。
  分析人士认为,产油大国企图以增产压价方式打击其他国家石油产业,扩大自身市场份额,是海湾国家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他增产原因包括抵抗来自美国的低价页岩油气及以油价为武器在经济层面向俄罗斯和伊朗施压。
  然而,海湾国家约90%的收入来源于油气出口,此轮油价下跌过程中海湾国家受伤最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15年海湾国家因油价大跌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其中沙特损失至少3100亿美元,去年该国外汇储备大幅减少,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
  卡塔尔传媒公司总裁哈里发认为,由于石油出口收入锐减,目前海湾国家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继续进行价格战的后劲不足,同时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产油国也在价格战中损失惨重,油价回升是所有产油国的共同愿望,限产保价是最有效手段。
  自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下跌,从每桶100多美元一度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产油国冻产的传闻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油价反弹,促使近期油价维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冻产协议“流产”之后,产油国料将继续寻找助推油价的新途径。
  关于未来油价走势,分析人士指出,受多种因素制约,短期内油价强烈反弹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全球原油需求量未明显增加。欧佩克年度报告估计,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影响,全球对欧佩克原油的需求可能下降,且2019年前不会有大的改观。
  其次,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未改变,石油供给量减少的可能性不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即使产油国不再增产,国际市场每天仍有150万桶富余原油。
  此外,美国政府去年12月取消石油出口禁令,意味着又一产油大国可能向市场“倾泻”石油。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国际油价短期内大幅回升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世界经济逐渐复苏,油价可能回升至每桶40至50美元之间,但每桶突破60美元的难度很大。( 新华网 杨元勇)

相关评论冻产协议流产冻结油市春天  多哈会议之前,市场对签署冻产协议就没有信心。果如所料,在伊朗不参加会议、俄罗斯态度犹豫和沙特“攀比”伊朗的困局下,经过长达7小时的闭门会议之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非OPEC产油国周日意外未能在多哈达成冻产协议。
  冻产协议流产,也冻结了会前暖意融融的油市春天。美国原油期货5月合约周一亚市早盘重挫6.7%,至37.68美元/桶。布兰特原油期货6月合约也暴跌6.7%,至40.18美元/桶。
  40美元左右/桶的价格,显得很尴尬。虽然,这要比今年初好得多——当时全球油价曾经滑落至30美元/桶之下。但是所有产油国,无论是沙特主导的OPEC国家还是俄罗斯这样的非OPEC国家,40美元的价格远低于其市场预期。而且,这一价格也难以舒缓其财政危机。沙特这个石油富国的财政赤字已达历史高点,俄罗斯糟糕的财政形势也不可持续。
  即使是拥有尖端页岩油技术的美国,40美元/桶也无法实现真正的盈利。以美国的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为例,这一价格成为其能够维持银行信贷谈判的底线条件。低于这一价格水平,该公司资金链断裂,有可能破产。50美元/桶的价格,美国页岩油公司才会考虑是否增加钻井,而且还要考虑财务成本是否可行。只有到了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公司才可能有利可图。
  对价格不那么在意的,是伊朗。这个国家的石油禁运被取消后,力争恢复制裁前的市场保有量,因而根本不理会所谓的冻产协议。也许,伊拉克也希望恢复战前该国在全球油市中的份额。不过,伊朗的诉求不过是求量而非求价。经历国际社会制裁的这个海湾国家,哪怕油价降到个位数,也是实实在在的收入。OPEC数据显示,伊朗在3月份的石油产量为330万桶,较1月份的290万桶多,但仍然低于遭石油禁运前的接近4000万桶。显然,在伊朗没有“吃饱”前,这个国家不会理会产油国任何的减产或冻产提议。
  简言之,OPEC内部和非OPEC国家的石油战还会继续下去。哪怕这是一场看不到希望、集体自杀的市场零和游戏。
  更糟糕的是,这一轮的石油价格低迷周期,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
  一是石油价格遭遇全球经济新平庸、主要消费国需求不振和页岩油新技术三期叠加的冲击。买方市场的格局加上自相残杀的内讧,传统产油国的原油经济依赖症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尤其是沙特等中东产油国和委内瑞拉及非洲的一些产油国,如果没有产业多元化的升级,靠石油生存已经不可能。
  二是生态文明时代已经来临。化石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容易带来污染。随着《巴黎协议》的签署,包括中美等能源消费大国,就研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和减少碳排放达成共识。化石能源或可继续主导市场一段时间,但OPEC国家通过市场供需调整掌握全球原油价格定价权的时代一去不返。全球能源市场进入后OPEC时代,这是OPEC和非OPEC国家必须认清的事实。
  三是传统油市发生了变化。OPEC内部有沙特和伊朗的竞争,OPEC和非OPEC国家之间,既有俄罗斯的挑战,更有美国页岩油技术的冲击。在地缘政治的因素下,石油也会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事实上,本轮原油价格的周期,和2010年美国页岩油技术的突飞猛进有着密切关系。如今,美国成为全球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对沙特等国也是沉重的打击。
  当然,短期内原油依然是全球市场的主要能源。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中国市场的企稳,全球油市也会有相当的上涨空间。而且,等到伊朗恢复禁运前的市场容量,伊朗和其他产油国基于共同的利益,也会考虑加入冻产协议,以提振全球油价。
  但是、新能源、新技术和新经济周期,决定全球油价不可能冲高至百美元/桶或者更高。对此,各产油国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冻产协议的流产,让全球油市之前呈现的价格涨势付诸东流,全球油市的春天远未到来。高油价时代,对产油国和世界言,也许成了美好的记忆。

文章来源:http://www.ccin.com.cn/ccin/8856/8857/index.shtml

bkqcycyqm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能源是这些这些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减少的产量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所填补,所以谁也不愿意减产。{:1106_363:}

bkqcycyqm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能源是这些这些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减少的产量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所填补,所以谁也不愿意减产。{:1106_36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沙特伊朗矛盾升级 石油冻产协议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