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l159159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李寿生:加快培育行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加快培育行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供给侧改革带给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新挑战新机遇  http://www.ccin.com.cn/upload/160421/1604210933075684.jpg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从需求侧管理向供给侧管理的重大转变,中国宏观经济转型迎来了一次新的转折和突破,对石油和化学工业来讲,也迎来了一次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正确认识和把握供给侧改革内涵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变革加速的世界。急剧的变革、飞逝的优势、技术的颠覆、分散的市场、全能的顾客和挑剔的股东,都对企业和行业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这个极具变革的时代,如何迅速提升企业和行业的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都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
  目前,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情况看,许多企业、甚至许多行业几乎整体都落后于变革的曲线,不少企业和行业都在犹豫不决和被动应付中痛苦挣扎。供给侧改革为整个工业企业和工业行业迅速适应当前的急剧变革、加快结构性调整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突破的重点,也给工业企业和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遇。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需求决定供给,供给也必须适应需求。这是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关系,但供给不仅仅应该适应需求,还可以创造需求,这就是供给和需求的能动关系。19世纪初,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只要市场是有效的,企业家是理性的,就不会创造“无效供给”(产能过剩),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19世纪末期,当凯恩斯主义遭遇世界经济滞涨困境时,供给经济学派就应运而生。供给经济学认为: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侧出了问题,不该生产的生产太多,同时消费者需要的东西缺乏供给。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刺激需求,只会令问题变得更糟。尽管供给经济学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其积极的核心观点,用创新优化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中央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新时期的一次重大改革探索,是以新常态理论为创新内容的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实践发展。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照搬照抄,也不是西方经济政策的照葫芦画瓢,而是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创新发展。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解决在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问题,是要解决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转换问题,是要解决生产要素进一步解放,增加有效供给,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问题。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包括我们行业在内的整个宏观经济转型升级一次难得的机遇,是一次不容错过的“班车”。谁能主动抓住这次机遇,谁能及早采取行动,谁就能主动跳出当前的困难境地,谁就能早日跨入新一轮发展的新阶段。
  要积极主动搞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核心观点。我认为,我们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完全符合中国经济当前发展的实际,也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一把“金钥匙”。结合我们行业的实际,我认为正确认识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牢固树立四个重要的核心观点:
  一是优化供给结构和加快要素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两大核心任务。当前宏观经济的突出矛盾是供给结构失衡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因此,优化供给结构和加快要素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大核心任务。当前,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端需求供给不足,生产效率低下,工业利润大幅下滑,集中反映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过程中的结构、动力和体制矛盾。供需结构性失衡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矛盾,解决供需结构性失衡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全局性矛盾,单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工资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完全过去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走上一条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新路子。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就是要看供给结构能否快速优化和生产要素能否快速升级。因此,牢牢把握经济结构优化和生产要素快速升级,这是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个最核心的任务。
  二是提升创新能力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唯一动力。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是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当前无论是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育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都可以追溯到创新能力不足这个最终根源上。创新能力不仅是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要素升级的重要动力,而且也是今后保持中国经济活力和竞争优势的持久动力。创新发展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当前和今后长期发展的一个新动能。检验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就是要看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是否能够培育起来。企业、行业和宏观经济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当前经济走出发展困境应急之策,而且也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活力的根本之源。这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加快培育起来的新动能。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必须加快培育起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三是企业是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主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是企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企业。无论任何时候,制造业都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企业的创新活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水平。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技术的提升、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迈进,靠的都是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给社会提供产品的主体是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主体是企业,产品技术和质量竞争的主体也是企业。毫无疑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必定是企业。企业的创新精神和企业的精神状态是搞好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定性力量。企业发展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创新是区分企业领袖和追随者的分水岭,是市场优胜劣汰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试金石,也是企业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同需求侧改革紧密结合统一推进。当前,我们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能否认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性,这就同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一样,供给和需求同样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两个侧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需求,也就没有供给;供给的升级,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只有产品销售的实现,企业生产才有市场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市场需求侧的改革,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需求侧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使供给侧结构的优化同需求侧市场的扩大,使生产供给能力和市场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步优化,相互促进。特别是生产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定要把市场服务、用户服务搞得更好,用“令人感动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坚持用市场需求来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和成功。
  供给侧改革带给行业新挑战新机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全符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这场改革,不仅给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给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全行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一次不容有丝毫耽误和错过“班车”,也是全行业要主动发力和积极作为的一次“涅??”之战。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全符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从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一个完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链,从原材料起始到市场终端,大体可分为五个产业结构层次。
  第一个结构层次为石油、天然气和化学矿山开采业。这是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链的始发端,如果没有原油、天然气和诸多的化学矿产的有效供给,石油和化学工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第二个结构层次为基础石油化工原材料加工业。这是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的原材料基础,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烧碱、纯碱、硫酸、硝酸、盐酸等等,这些量大面广、以资源为基础的化工原材料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
  第三个结构层次为一般石油和化工加工制造业。这是石油和化工深加工的初级阶段,如聚乙烯、聚丙烯、合成氨、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这个结构层次的石油化工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技术属于传统的成熟技术,生产规模一般较大,市场需求比较稳定,是整个产业稳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部分。
  第四个结构层次为高端石油和化工制造业。这是石油和化工技术处于行业高端的加工制造业,主要包括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及现代煤化工等高精尖技术和新市场用途的石油化工产品。这类产品的主要特征集中体现在化工原材料的高端性和生产加工技术的先进性上。以纳米、石墨烯材料和电子信息制造技术为典型代表的新突破,使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高端制造又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高端石油和化工制造业引领着整个石油和化工产业未来新的竞争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个结构层次为战略性新兴石油和化工产业。这个结构层次代表着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新技术的领先探索,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化学制药、高端新材料、环境工程等等。这个结构层次的产品,既包括技术的探索性、市场的开拓性,又包括了工艺技术的创新性和产业未来技术的引领性。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石油和化学工业、世界第一化学工业大国,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不少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石油和化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15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收入达13.14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19%。按现行行业统计十一大类分类。
  如果按现行国际石油化工产业链技术结构的分类分析,我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技术低端的前三类:即石油天然气开采、炼油和化学矿开采业,占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的30.0%;基础化学品制造业,占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的18.7%;一般化工产品加工业(包括肥料、橡胶、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占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结构的48.1%,而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个层次的产品我们几乎都是空白。尽管近几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高端化工产品技术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如煤制烯烃、煤制芳烃、聚氨酯新材料、异戊合成橡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等都创造了一些领先于世界的技术,但从技术创新的总体能力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品技术结构还都是低端的、落后的和同质化的,这就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也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和正视的产业结构现实。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全行业贸易逆差很大的严峻现实。2015年全行业进出口总额为6754.8亿美元,其中出口1967.5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逆差高达2820亿美元。贸易逆差的主要产品是高端合成树脂、高端精细专用化学品和关键核心装备。一方面是国内市场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是生产供给能力的不足。高端市场的短缺空白和低端市场的拥挤过剩,这一强烈的反差,正好是我们供给能力结构性矛盾的鲜明写照。
  第三,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行业创新能力的巨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创新能力是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实现发展动能的转换。加快提升行业创新能力是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和核心任务。目前,全行业科技研发投入比重还不到主营业务收入的1%,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远未形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落后,高端关键技术差距更大。特别是在当前低油价的严峻形势下,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更增添了加快提升创新能力的紧迫性、艰巨性和持续性。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上述三大挑战都是机遇,挑战越大,机遇也就越大。面对同样的挑战,关键看谁的认识更超前、谁的决心更坚决、谁的行动更自觉、谁的措施更得力。我们可以肯定地讲,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精神状态,将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收获。
  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当前全行业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但当前也是加快结构性改革的最好时机。用倒逼机制动员全行业企业努力创新、主动发力、加快调整,力争用三年或者更长一点儿的时间,使全行业率先走出这次阶段性调整时期,早日跨上一个更高、更新、更持续的发展平台。在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全行业一个共同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培育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最核心的环节。
  在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全行业必须集中精力扎扎实实地抓好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核心任务:
  一是要用市场和政策的力量尽快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当前,产能过剩的矛盾是制约全行业发展的一个全局性矛盾,“去产能”的任务迫在眉睫。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我们按照《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方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全行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并根据不同情况分行业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方向和具体办法。“去产能”肯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个坎必须要过。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重点要抓好三大环节:一是要严格控制总量,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市场尽可能平衡好,一定要把好控制总量这个“总开关”,决不能再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二是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落后的产品、落后工艺、落后装备,都要加快淘汰。在淘汰落后产能上,企业的态度一定要坚决,我们应该看到,“僵尸企业”都是由“落后产能”积累造成的。如果今天我们不果断淘汰“落后产能”,明天我们的企业就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淘汰落后,要充分尊重市场的规律,利用好市场的力量,但也有充分利用好政府的产业政策,特别是职工下岗分流、技术改造的政策。三是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只有不停顿的技术改造,创新发展,才有可能尽快把多年积累起来的产能过剩的矛盾从根本上化解掉,才有可能提升和延长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走出一条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要用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培育全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仅仅解决了行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但行业长远的发展问题还必须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行业转型升级的立足点必须要放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点。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全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的五大方向:即能源勘探开发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化工新材料、精细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技术。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能否取得发展的高端突破,关键要看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不少企业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要取得高端技术的突破,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把全行业“产、学、研、用”的优势力量有效组织起来,按照“十三五”行业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组建一批有基础、有质量、有水平的国家级和行业级创新平台,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的力量有效组织起来,合力突破一批行业发展的高端技术,抢占一批行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加快形成一批行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在技术创新的高端上取得一批令人自豪的新成果,而且还要在企业和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上一个大的台阶。
  三是要用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开创全行业责任关怀工作的新局面。石油和化学工业是一个污染排放大户,目前全行业能源消耗、废水废气废固排放都位居工业部门前列,节能减排任务十分繁重。2014年,全行业排放废水40.6亿吨,占工业总排放量的21.7%,居工业部门第一位;排放化学需氧量59万吨,占工业总排放量的21.5%,居工业部门第一位;氨氮排放量8.7万吨,占工业总排放量的41.5%,居工业部门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232万吨,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4.6%,居工业部门第二位;氮氧化物排放量109.7万吨,占工业总排放量的8.3%,居工业部门第三位;烟粉尘排放量115.7万吨,占工业总产生量的9.1%,居工业部门第四位;产生工业固体废物3.3亿吨,占工业总产生量的10.7%,居工业部门第六位;产生危险废物1127万吨,占工业总产生量的31%,居工业部门第一位。同时全行业安全生产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提高到发展全局的高度,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等工作,都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们行业的“责任关怀”工作必须要提高新的认识,注入新的内涵,采取果断的新举措,扎扎实实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四是要用管理创新扎实提升全行业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的水平。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形势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企业的盈利水平就格外引人关注。据国家有关机构对32.8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2015年平均利润率为5.8%,低于2010年7.6%的水平。2015年化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5.3%,不仅低于2010年7.7%的水平,而且也低于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我们行业历来是工业企业的盈利大户,我们承认,油价大幅下跌给行业利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企业管理仍然还有不小的潜力。仅企业成本和流动资金周转这两项指标分析,就可以看出企业管理的差距。2015年全行业流动资金周转率仅为2.91次,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成本就达到84.09元。格林斯潘老先生有一句名言: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我们才能看清楚谁没有穿裤衩!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突出强调要高度关注三个重要指标:即销售利润率、资金周转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反映的是企业盈利能力;资金周转率反映的是资金周转和盈利能力;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的是人的价值创造能力。这三个指标可以从总体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我希望每一个企业都要高度关注这三个指标,联合会在经济运行和企业评比中也要高度重视这三个指标。我们要共同抓住这三个关键指标(KPI),把企业效益和行业运行质量抓上去。
  五是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新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石化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特别是一些资源类的企业,在国际市场寻求原油、天然气、橡胶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生产制造类企业走出去的还不多,市场辐射面、影响力还比较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将会掀起一个更大的走出去高潮,开创出一个更大的走出去舞台。全行业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新机遇,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内迈出“走出去”的新步伐。
文章来源:http://www.ccin.com.cn/ccin/news/2016/04/21/333688.s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寿生:加快培育行业转型升级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