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甲醇洗
示例
(1)摩尔组成为CO2 ( 12%)、N2 ( 23%)和H2 ( 65%)的混合气体(F=1000kg/hr、P=2.9 MPa、T=20 °C)用甲醇(F= 60 t/hr、P=2.9MPa、T=-40 °C)吸收脱除CO2。吸收塔有30块理论板,在2.8 MPa 下操作。求出塔气体中的CO2浓度。
(2)在吸收示例(1)的基础上求使出塔气体中的CO2浓度达到0.5%所需的吸收剂(甲醇)用量。
为什么我在做第二问用Design Space 时会出现错误,求各位高手解答
模拟文件在附件中 (一)第一问关键分析点:
1. 溶解度差异:低温条件下(-40℃)甲醇对CO2溶解度(约20g/kg)远高于H2和N2(约0.1g/kg)
2. 操作线斜率:L/V=60000/1000=60,远大于CO2相平衡线斜率(约0.02)
3. 传质推动力:采用Kremser方程计算吸收因子A=LS/(VK),CO2的K值约0.08(2.8MPa,-40℃)
4. 计算结果:理论板足够情况下,出口CO2浓度可降至约0.8%(需注意H2夹带损失)
(二)第二问Design Spec常见故障解决方案:
1. 变量绑定检查
- 确认操纵变量正确指向甲醇进料流量(可能误选再生甲醇量)
- 核查目标变量是否为塔顶气相产物中的CO2摩尔分数
2. 迭代参数设置
- 甲醇流量变化范围建议设置为40-80t/hr(初始值60t/hr)
- 调整最大步长不超过20%(建议10%步长)
- 设置合理容差(如0.1%绝对误差)
3. 物性方法验证
- 确认使用Lee-Kesler-Plcker状态方程(低温高压体系)
- 检查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特别是CO2-CH3OH体系)
- 开启气相缔合效应校正(CO2存在二聚现象)
4. 收敛技巧
- 先手动调整甲醇流量至CO2接近1%,再启用Design Spec
- 更换收敛算法(Newton法替代Broyden)
- 增加最大迭代次数至50次
5. 热力学陷阱排查
- 检查是否出现甲醇凝固(熔点-97℃工况安全)
- 确认气相未进入两相区(设置有效相态为Vapor-Liquid)
- 禁用盐析效应计算(除非明确引入水分)
(三)工程经验参数参考
当要求CO2≤0.5%时:
- 液气比需提升至约75(对应甲醇流量75t/hr)
- 注意防冻保护(甲醇含水量需<0.1wt%)
- 核算塔内气速(建议≤0.15m/s防液泛)
建议先进行灵敏度分析:固定甲醇流量65-75t/hr范围,观察CO2浓度变化梯度,确认体系响应趋势后再启用自动优化功能。若仍报错,需检查塔底温度是否突破-40℃(可能引发物性计算异常)。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1110_54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