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晟环保氨法脱硫: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未加剧霾的形成
明晟环保氨法脱硫: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未加剧霾的形成由于污染物是霾形成的元凶,从上述数据来看,说电力是近年来霾形成和加重的原因是站不住脚的。而且由于热电联产机组大规模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大为提高,在替代了大量城市供热锅炉、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对治霾起到了重要作用。烟气湿度增加不会增加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大小是考量污染物排放治理的核心和环境影响的核心,当然,通过烟囱排放的烟气温度和湿度也是考虑对环境质量影响大小和范围的必然因素。对每一个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价都会将之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作为重中之重。预测落地浓度是否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必然要考虑烟气抬升以及扩散后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这是大气环评的基本内容,也是环保部门批复污染防治措施的基本依据。烟气温度是考量污染物扩散的核心参数,事实上,大气环评不仅对烟气温度有所考虑,对燃煤电厂烟囱高度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烟气湿度考虑比较少,主要是因为没有太大必要,在采取严格的污染治理措施后,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减少,采用扩散方式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做法已位于次要方面。加热不加热烟气只是影响到污染物扩散后对某固定点的浓度变化和浓度等值线范围的变化,通俗讲,烟气加热后烟气抬升高,离烟囱周围近如2~5千米的地方污染物浓度低些,但影响的范围大,烟气不加热时情况相反。但对于PM2.5这种大范围影响的环境问题来说,烟气加热与否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脱硫后湿烟气不加热会加重雾霾的说法是错误的首先要明确,脱硫塔内的脱硫化学反应是吸收──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吸附和收集”,吸附和收集主要是物理方法的活性炭等干法脱硫工艺。经过湿法脱硫后的烟气要经过一个很重要的去除水滴和雾滴的设备──除雾器后再进入烟囱。通过除雾器后,烟气是饱和(对水而言)烟气或轻微的过饱和烟气,烟气中的水主要是气态水当然还有水雾。所谓的烟气加热,不论是采用GGH还是其他方式加热都是对脱硫后的饱和烟气进行加热。如果加热,饱和烟气进入烟囱后排出,其排放烟气中的水汽──“白烟”减少了,甚至在温度高时看不到烟气了,但烟气中含水量并没有减少,仍然是排到了空气中。而没有加热过的烟气,由于通过烟囱时还要进一步降温,此时,一部分水汽和水雾则凝结成水流到烟囱底部回收,排出烟囱中的烟气──“白烟”仍然明显,但烟气带入空气中的总水量反而是减少了。因此,不论加热与否,污染物排放量没有增加,不加热时由于冷凝水中含有一部分颗粒物,排放到空气中的颗粒物反而减少了。用加热的方法来消除腐蚀实际上也收效不大,除非加热到露温以上(大约110摄氏度以上),因为SO3的露温大致在100摄氏度左右,加热到72或80摄氏度作用有限,只是腐蚀点有所变化。而且,烟气加热主要是用于解决“白烟”的观感问题以及在电厂附近有居民时解决“烟囱雨”的问题,所以加热与否要看周围环境。即使烟气加热到80甚至100摄氏度,在环境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还是能看到明显的白色烟羽,与不加热排放差不多。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般情况下采用GGH加热除了耗能增加、故障增加外,由于回转式GGH漏风,没有脱硫的烟气会在冷热烟气间形成短路,大约会有每立方米几十毫克到上百毫克的SO2直接排放,直接影响脱硫效率。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决定空气湿度大小的主要是自然因素,从水气对霾形成的作用看,电厂排放湿烟气中的水与空气中的水比较起来可以忽略不计。明晟环保的第六代氨法脱硫技术已发展的相当成熟,现在已经应用的领域包括燃煤锅炉自备电厂、化工企业、焦化企业、碳素企业、造纸企业等等。明晟环保凭借几十年的化工经验,以实体工业求发展,以低碳经济、变废为宝为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耗能和二次污染问题,使超低排放科技化、系统化。明晟环保愿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负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