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涨价潮来得如此凶猛,下游却不敢涨价?
今年下半年以来,化工行业也开始出现涨价潮,给行业带来盈利改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比8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1-8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36.1%。在微观层面,近期沪深两市的化工股陆续发布的业绩预告也显示,大部分公司业绩明显改善,净利润出现大幅增长,并有不少企业实现扭亏。在多家企业的业绩预告中,化工品价格上涨、下游企业需求旺盛成为业绩预盈的主要原因。从今年整体走势来看,化工产品大致经历了先涨后跌再反弹的趋势。到9月份,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的十种化工产品中,除了顺丁胶,其余基本回到春节前后的价格。针对此轮化工产品涨价潮,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智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涨价主要受供应端减量以及需求端提升造成,而供应端减量则与限产相关。涨价比去年提前一个月今年这轮化工品涨价潮,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3月份开始,化工产品价格出现下跌,到6月份达到相对低位;7月份出现反弹,9月初就基本回到春节时期的价格。瀚翔塑料负责人尹建告诉澎湃新闻,如果以薄膜的主要原料聚乙烯为例,下半年涨价比去年同期提早了一个月,以往是10月份开始,今年9月份就开始了。在下认为这一轮涨价不是供需问题,而是政策问题。
今年的环保政策,导致某些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企业停产,造成整个供应链的断裂,低端原材料供应不足,上端库存不够,只能靠涨价来缓解。小厂不停关门,实力强、技术先进、污染小的大企业自然成了独秀,促进了涨价。
比如,今年的催化剂行业,多数生产商要么没有原料,要么被勒令停产,上端的生产企业催化剂断货要么停产、要么压产,库存不足自然就要涨价。今年的钢材也涨价,涨价原因也是非供需关系,它的涨价也拉动了生产成本的上升,自然也就带动了全面涨价。有些催化剂、吸附剂已经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据说造纸行业也是这样的境界。
所以,目前的涨价对生产企业不是利好消息,我们搞工程的感觉很明显,一般价格上升期也是工程量增大期,现在市场涨价了,生产企业却平静如水,除了前几年产能过剩的缓冲外,就是想扩张,价格风险极高。
目前国家的政策下,企业必须进行改造或者升级,多数小企业没能力被淘汰,其实就是一个新的洗牌过程了,企业面临的不是机遇而是紧迫感,不赶紧进行升级,明年面对的不是发财而是淘汰。 涨价并非好事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