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un 发表于 2018-10-29 08:39:40

极限思维和换热器设计

问题提出
在2014年,一台固定管板换热器,壳程侧低压蒸汽,进出口温度为 200/195,材料为Q345R;管程侧为乙烯,进出口温度为-70/5,材料为S30408。
由于靠近 管程出入口处的温度较低,所以靠近管程的壳程筒体(长度600)采用S30408的材料。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DVnwQibl2L2k5rIntFcFyQQSJbNSw5oibiaIWgj0icYEYdkFNHOJ0IAOsRhCXWOobdlNelY8YAOCsz41I1iaIQQmc7w/640?wx_fmt=png
壳程采用了两种材料S30408和Q345R。而当时的换热器筒体计算只能采用一种材料。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问题分析及解决


设计人员认为,这种结构没法计算,需要有限元分析。固定管板的有限元分析,当工况比较多,要出来合适的结果,时非常麻烦的,因为它不像常规计算,一次将一种工况下的多种情况同时考虑,它需要人工考虑7种工况。如果有腐蚀前和腐蚀后的计算,那么分析的工况又多了一倍。属于设计效率非常低下的方法。


技术总监给了个方法,设备按照壳程全部为Q345R计算一遍,然后再按照S30408计算一遍。两者计算的管板取大值。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DVnwQibl2L2k5rIntFcFyQQSJbNSw5oibiaFcp64765D4Pib9S5g2kxrYQnex4HgOSQ8ncibFcIHE7u849OrPpWuLuw/640?wx_fmt=png
由于设备工况较多,管壳程正负压,壳程材料不同,以及开停车工况,所以计算比较繁琐,需要建立18个SW6的计算文件。
经过计算,管板最终取80厚。


相对于纯的Q345R筒体,管板并未加厚,成本未造成太多上升。
极限思维


壳程有两种材料组合,当时并无配套软件可以计算。那么设计时采用两种纯材料单独计算,然后取大值,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做法。
管板计算模型本质上是受均布载荷的圆平板。筒体的两种不同材料,其膨胀系数不一样,弹性模量不一样,会影响管板的边界条件。采用两种同样的材料来计算2次,使得膨胀量产生的推力是偏大的,产生偏保守的结果,所以精确值肯定在两者之间。将其取大值,是工程上可以接受的。
采用这种方法,属于一种极限思维。在无法获得精确的结果时,使用极限思维能够大大简化工作量,并获得工程上可以接受的结果。这种思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比如:“大不了”之类的句式,“头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smiley/smiley_30.png比如:去吃沙县小吃,出门之前不知道吃什么,要多少钱。然后顺手拿了1000就出门了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smiley/smiley_0.png。比如:上个厕所,带两包纸,谁知道万一发生什么。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smiley/smiley_27.png
工程中这种思维也经常用到:比如薄管板的计算,思路是,管板计算太复杂了,但是我知道被管子撑住的地方是不会坏的,而未布管区是应力最大的,那么我只要求出未布管区的厚度就行了,这个厚度我用未布管区内接的最大圆平板厚度就行了。只要内接圆平板应力不超,那么整个管板就是安全的。所以计算公式非常简单,但是既省材料,又非常科学。属于极限思维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的典范。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DVnwQibl2L2mcdWR7fFIVcLHibgOI9vB9oBN7wRDwokriaVKajZ29pCDmAdwmOTjzSFgm98UpxyU7Sia7UDFpD5vlQ/640?wx_fmt=png

后续
在GB/T 151-2014的7.4.6.5节,对于这种换热器,给出了更详细的算法。其计算原理是将筒体刚度按照各分段的串联关系,得到壳体等效总刚度,然后计算管束和壳体的等效刚度比,再代入正常的计算。
换热器的轴向力是由壳体和管束共同承担的,各自分担的量由各自的刚度决定。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刚度越大,承担越多。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DVnwQibl2L2mcdWR7fFIVcLHibgOI9vB9opMMOetGYQicGI3dpdiawhvdmx7B1n9ZOWUicvSiauicRVdS8GuAzxfm5icfQ/640?wx_fmt=png在ASME VIII I中,对于此类设备的处理也类似(当然计算方法是出在GB151之前)。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DVnwQibl2L2mcdWR7fFIVcLHibgOI9vB9ocaTeMNibibTqrsP6CeYOAfDzmev0bIRaAgwQDsG5OHe5dLs3HDvyFpsw/640?wx_fmt=png另外,PVElite中可以直接计算。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VnwQibl2L2lgrxQ9ywn9tj0kyUTlVArZOquq7PRQrTWuz6u4bGwaTJzM6ufYrEybQqXXibeFsg6ljYpLNLmvCHw/640?wx_fmt=jpeg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fqczXyrt4XtMEBj9yTKDEA

hgw04044217 发表于 2018-10-29 08:39:40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wygnei 发表于 2018-10-29 08:39:40

谢谢分享,学习!

aini861021 发表于 2018-10-29 08:39:40

这个比较完整的介绍始末,走心了

jimhou1 发表于 2018-10-29 08:39:40

谢谢楼主分享!                                 

speedhorse 发表于 2018-10-29 08:39:40

这是体现设计能力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极限思维和换热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