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hi.baidu.com/studyendless ... 8bcaf3ae51334a.html
《化工原理》讲述的内容是化工设计中最常用到的理论,工作中时常需要翻阅一下过去的课本。现在大学里用的比较多的主要是以下两套:
天大版 姚玉英主编 《化工原理》上下册
华东理工 陈敏恒主编 《化工原理》上下册
总体说来两套书都是好书,要不然也不会被全国大部分不编写自己教材的学校选用。这两本书我都有,天大的那本看了有5、6遍,陈敏恒的那本主要是有时候跟天大的参照着看。
下面就说说我学习这两套课本的感觉。
天大版更加贴近工程应用,而陈敏恒(下称陈版)的则更加理论派。
为什么这么说呢?天大版在第一章里流体流动中,对与力的分析一笔带过,很快就进入伯努利方程,而陈版在絮絮叨叨的用很长一段分析了流体的受力。而我们在实际的化工设计中对伯努利方程只要会用即可,根本不需要从微分受力的角度去理解它(流体力学应该是化机的人学习的吧)。
再例如在流体输送机械里天大版除了详细的介绍了离心泵,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往复泵和压缩机等的原理及概念,而这两者也确实是化工设计中常用的两个单元。再看陈版,其对于往复泵只有不到两页的篇幅,压缩机也只有两页。所有用陈版教出来的学生在刚参加工作时需要更多的补课。
天大版有时对概念的描述不够好,而陈版则对概念讲述的相对准确。
天大版对一个概念下定义时经常不放在段首而放于段中。初读时容易陷于迷惑,而且有些概念也下的不够准确,流于絮叨。陈版则概念准确、言简意赅。
天大版在下册里讲述传质理论时尤其出色。
天大版先讲蒸馏,再讲吸收。而陈版在把吸收放在了前面,这样一来,就得在讲述吸收过程的时候一起讲述传质理论。
而我认为精馏理论是理解传质理论的最典型的例子,因为吸收就不可能包括所有的传质理论。理解了精馏,后面再学习吸收就太简单了。
两者在讲述传热时,都不好,与实践接触点太少。
应加大讲述换热器的篇幅。辐射传热应多联系实际设计中的火炬及保温问题。
09.07.06补充:
天大版化工原理中没有液体搅拌的内容,陈版中却有。
而这部分内容在注册化工工程师基础考试的大纲中有要求。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