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新的基础设施
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一直在思考:工程和施工行业如何才能更类似于制造业?我们如何才能实现项目交付和施工工作流程的工业化,使这个定制性的行业转变为自动化、可重复且可预测的行业?我们如何才能将装配线、标准化组件和可重复流程等工业概念应用到施工中?当听到“工业化”时,很多人都会想到模块化、场外预制和现场装配。对他们而言,工业化就是物流的代名词。他们可能会列举很多例子,例如,在中国,承包商可以在两周内建造出整栋摩天大楼。
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会反驳道,工业化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就是每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供应链是独一无二的,现场条件、季节和天气以及交付方法也是如此。我们的投标方式、采取的战略决策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竞争优势便取决于项目的交付方式。
不过,制造业本身正在向无纸化或“服务化”转型,有时,这也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工业 4.0”。与其思考施工行业如何才能更类似于制造业,不如考虑:工程和施工行业如何才能更类似于信息行业?
我们的行业已经从以文档为中心转变为以模型为中心,如今,我们正迈向数字化建造环境的时代,毫无疑问,也就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拥有准确、可靠且可用的数据不仅是一项竞争优势,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一趋势,我们所从事业务的交付成果都是资产,数字化资产与其所代表的物理资产一样重要。
数据就是新的基础设施,拥有数据最多者通常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数字化还是数字化转型?
阻碍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因素是什么?工程和施工企业如何成为数据驱动型数字化企业?许多企业已率先在现场引入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并采取了基于 PDF 标记的协作方式。我们已经利用 PDF 实现文档和可交付成果的数字化,不过,我们的工作流和流程基本上仍是模拟格式。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些 PDF 就是“永久的暗格式”。
有些企业将建筑信息模型 (BIM)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证据。但我们需要达成一致的是,数字工程模型是属于法律契约还是仅仅属于补充信息。它的所有者是谁?谁为其承担责任以及谁负责对其进行维护?通常,承包商会丢弃之前利用 BIM 设计的可交付成果,并重新设计。
那么,承包商的 BIM 模型是公差检查报告还是竣工图?承包商或许可以移交某种格式的数据,但许多业主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地方存放这些数据或者对其进行维护。如果项目记录需要保留长达 40 年之久,那么包含 BIM 模型和数据集在内的信息必须可供访问、可以共享并且可以维护。实践证明,将模型从施工部门转移到资产管理部门非常困难,因为运营和维护
部门采用的 IT 系统与 CAD 或 BIM 截然不同。
开放、互连
需要搭建何种环境才能实现数字技术价值?谁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如何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许多组织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是实施互连数据环境,从而能够实时访问开放的数字工程模型中的信息,将工程技术 (ET) 与信息技术 (IT) 和运营技术 (OT) 相结合,从而提升基础设施资产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开放的互连数据环境可确保 BIM 交付成果为业主所用。BIM 交付成果可以在竣工后更新,使管理者能够对其进行运营和维护,以把握资产性能的提升机会。借助开放式互连数据环境,可以获得切实可行的见解,此外,数字工程模型更适合用作运营决策的基础和准则。
开放式互连数据环境可用于收集、管理和共享资产相关信息。它可促进项目团队成员与业主运营商之间的协作,通过将多个数据源整合到数字孪生模型中来帮助他们避免重复和失误。由业主提供或作为云服务提供给业主的开放式互连数据环境能够采集并智能共享所有数字工作包,使各参与方像是在同一个工程企业一样开展协作。
通过开放式互连数据环境,企业可以控制任意来源不断变化的资产信息状态和质量,并为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需要多个数据源的业务流程提供支持。资产生命周期的项目交付阶段生成的工程信息可用于获得及时和可行的见解,为做出提高资产性能的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成为数字化集成企业
工程和施工行业需要部署有助于实现价值的最新技术。如何做才能加快数字化发展?企业如何才能成为数字化集成企业?基础设施资产业主运营商在很多案例中已经认识到利用数字孪生模型的潜力,包括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中应用分析、人工智能 (AI) 和机器学习 (ML) 模拟和支持决策。利用在项目交付过程中创建的数字孪生模型,在基础设施资产运营和维护期间,使之成为最具资产性能的数字孪生模型或“数字 DNA”,这是迈向数字化至关重要的机会。
对于企业来说,它们拥有宝贵的机会来创建和管理数字孪生模型,对数据承担法律责任,可以使用可验证、实时且可访问的数据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通过实施开放式互连数据环境和数字化工作流程,工程和施工行业可以更类似于信息行业,并且可以获得更可观的资产效益。
數據即是呈堂證明~ {:529:}{:529:}{:527:} 谢谢楼主分享。 如何实现楼主所说的理想状态?实践中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逐项落实。用户最关心的是还需要多少投入,特别是这些投入会产生多少实际的效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