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s2004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术造假之谜

<div class="layout__Skeleton-zgzfsa-3 styled__ArticleContent-sc-1ctyfcr-4 bHVkfk"><div><div class="section" id="id1">
<h2>赛赞造假事件梗概</h2>
<p>赛赞(Bengu Sezen)于2000年8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跟随导师萨麦斯教授(Dalibor Sames)从事碳氢键(C-H)选择性活化的研究。她先后在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备受导师萨麦斯的喜爱,成为他的第一爱将。2005年,赛赞以一场精彩的答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旋赴德国海德尔堡大学,后又在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了第二个博士学位。</p>
<p><em>赛赞(Bengu Sezen),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学生,通过学术造假,获得了博士学位。</em></p>
<p>但早在2002年,就有人对赛赞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提出质疑。接下来几年中,学界对赛赞研究结果的质疑声不断。2005年11月,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专门调查研讯委员会,并于次年2月宣布赛赞学术造假。随后,萨麦斯先后撤回了6篇与赛赞联合署名的关于碳氢键功能化的研究论文。</p>
<p>2006年8月到2007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任命的调查委员会对赛赞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起初她很合作,但在证据面前,她不仅狡辩,还采取各种方式回避调查,比如不回电邮、不接电话、不参加会议,甚至还搬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支持者的言论做挡箭牌,因为这些所谓支持者的IP地址是海德尔堡大学以及赛赞本人的电脑。接着她就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p>
<p>2011年3月,哥伦比亚大学撤销了赛赞的化学博士学位。</p>
</div>
<div class="section" id="id2">
<h2>赛赞造假的铁证</h2>
<p>2010年11月,哥伦比亚大学经过了长达6—7个月的调查后,研究诚信办公室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直指赛赞研究行为不端的21个证据。研究诚信办公室在2010年11月29日的公报中称,赛赞在其博士论文以及3篇公开发表的论文里篡改、伪造、剽窃实验数据。</p>
<p>报告称,赛赞“至少在学位论文的第1、5、6章故意地编造和篡改核磁共振谱图。” “故意编造和篡改燃烧分析数据。”因为给赛赞做燃烧分析的公司从未向哥伦比亚大学收取过分析费用。赛赞后来解释说她找到了几家公司愿意免费为她进行分析,但是她提到的公司都公开反驳,并且声称和赛赞没有签过任何分析合同。</p>
<p>研究诚信办公室注意到,报告中最厚颜无耻的造假数据之一是“用4张31磷核磁共振谱图组成的合成图,其中某个峰已经用修正液或者另外一个相似的谱图掩盖。”据调查,其他的核磁共振谱图都是她从同事或者仪器默认的谱图中剽窃来的,因为这些图被保存在分析仪器的软件里。</p>
<p>诸多证据都表明赛赞的学位论文和公开发表的论文中使用的实验数据都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并且不能充分证明实验的历程和结果。调查委员会在赛赞的实验记录本里也根本找不到任何实验数据同她已发表的数据相吻合。由此可知,赛赞在其学位论文和6篇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论文中,大量的实验数据都是伪造的。</p>
<p>其实赛赞在一开始就使用骗术,而且更具戏剧性的是她造假的数据来源居然是本校的核磁共振分析仪。因为每个本校研究生要想使用核磁共振仪,必须先经过培训,并且一人一个账户和密码。但调查者了解到没有任何一个核磁共振分析是用赛赞的账户完成的。尽管赛赞曾告诉调查者她有一个自己的核磁共振账户和密码,但是这被证实又是一个谎言。</p>
<p>事实上,赛赞玩了一个骗人的游戏。她使用了其他萨麦斯实验室成员的账户名和密码,这些人在她进入实验室之前就已经离开了。报告称,她造假的谱图中依稀可见其他实验室成员的账户名和文件名。但在赛赞实验记录本里找到的谱图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标记,而且这些谱图和她学位论文以及公开发表论文中的谱图数据相去甚远。当要求赛赞当面解释其中一张核磁共振谱图时,她称这张图是用400兆赫兹的仪器分析得到的。然而,这张谱图和另外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的谱图吻合,只是这张图标记的是用300兆赫兹的仪器分析得到的。事实是两个仪器根本不会得到完全相同的谱图。就此赛赞没有做解释。</p>
</div>
<div class="section" id="id3">
<h2>悬而未决的谜团</h2>
<p>至此事件告一段落,但是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谜团。比如:赛赞造假的动机是什么?在哥伦比亚大学这样一所美国著名大学里一流的化学系,发生在赛赞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造假行为是怎样顺利进行而又为何一直没有被发现?</p>
<p>哥伦比亚大学并没有回应人们的迷惑,也拒绝对此事发表更多评论,除了精心准备的说辞外,绝口不提2000年至2005年间萨麦斯实验室究竟发生了什么。而这段时间正是赛赞攻读博士学位,萨麦斯被聘为终身教授的5年。事发后,学校禁止萨麦斯或任何一个实验室人员公开谈论赛赞事件。</p>
<p>接到哥伦比亚大学造假调查报告和随附的研究诚信办公室分析报告之后,《化学与工程新闻》记者提交给大学一份关于该事件详细的问题清单,但学校再次拒绝回答。研究诚信办公室也拒绝进一步评论。</p>
</div>
<div class="section" id="id4">
<h2>学界及社会热议</h2>
<p>关注该事件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事展开了热议。</p>
<p><em>赛赞的导师,萨麦斯教授(Dalibor Sames)因学生的学术造假行为,成为另一焦点人物。</em></p>
<p>加利福尼亚圣何塞州立大学哲学副教授、科学伦理专家和博主——斯蒂姆维尔德评论说,“最使我惊愕的是项目负责人没有核实实验结果,也没有注意到对赛赞研究工作的诸多质疑。这是真正的伦理问题。”</p>
<p>美国大学协会联邦事务联合副出席沃尔尼茨也赞同地说:“相当难以置信。发生如此重大的造假事件,项目负责人是有责任的。我希望研究诚信办公室会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p>
<p>斯蒂姆维尔德教授还认为,在赛赞事件中校方更应该对学术界负责而出面澄清事实。如果校方能采取某种方式对赛赞事件进行公开对话是很有价值的,包括说明该事件为何没被发现以及今后如何避免类似的学术造假再次发生。“如果校方就此事件公开对话会更加让人感到安慰,尤其是当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任务似乎已被卷进事件背景之时。正是校方的不回应让外界这样觉得。”</p>
<p>另有一些关注该事件的人认为,此事件暴漏了学术界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项目负责人有责任证实学生研究工作的真实性;当学术造假发生时,项目负责人应接受学校或基金机构的处理或处罚。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校应改变研究生仅依赖于一个教授的现实。</p>
<p>教授个人对研究生研究工作的指导和评价能决定他们科学生涯的轨迹,决定他们究竟能否在科学界有所作为。这起事件中至少有3名下属离开了萨麦斯实验室或者被解雇。他们每个人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尝试重现并延伸赛赞博士的研究工作。虽然不能确定他们离开的真实原因,但“浪费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不能重现研究工作的压力已经影响了这些学生正常的学习。”</p>
</div>
<div class="section" id="id5">
<h2>博士造假的思考:路在何方</h2>
<p>赛赞可能再也不会从事科研工作,但能肯定,此事已给萨麦斯的伦理观和教学实践笼罩了一层阴影,甚至会影响到萨麦斯今后在本校以及其他知名研究型大学中的晋升和聘任。但萨麦斯今后的研究之路会怎样走谁也不知道。校方乃至学术界应该从此事件中吸取什么样教训也是值得学术界深思的问题。</p>
<div class="line-block">
<div class="line"><br></div>
</div>
<p><strong>更正说明:</strong></p>
<p>由于编辑疏忽,本文最初发表时误将译者署名为“闻菲”。本文译者应为“xinyu”,现特此更正。由此给读者以及xinyu、闻菲二位带来不便,深表歉意!</p>
<p>原文看这里</p>
<p>科技名博微博</p>
</div></div></div>

纯是木头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想起年初德国国防部长、巴伐利亚贵族古藤贝格男爵因抄袭门被迫辞职的事件。古藤贝格男爵的祖父和伯曾祖父参与过刺杀希特勒的任务,失败而被处决;他妻子的高祖父是“铁血首相”俾斯麦。

我家周杰伦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难道这女博士和男导师之间也有点什么事情?

马迷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轮理……

spaceship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核磁数据都敢造假,胆子也太大过头了吧。

stlily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突然想起寄托上申请港校成功率计算的标准中有一条:“申請人早就與收生老師勾搭成奸(n分)”嗯,人生赢家啊...好像审稿人和推文章过去的教授比较熟的话会审得比较松?(老师说的...)

静能生慧-野藤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浏览一下!觉得不可思议!

linsunche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不可思議的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术造假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