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箱侧向开孔直径是内径,外径还是公称直径?
侧向开孔直径碳素钢、低合金钢的换热器的管箱当有分程隔板或者侧向开孔直径超过1/3圆筒内径时,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
比如一台内径ID450的Q345R材料的换热器,管箱的接管为DN150,外径为168.3mm,内径为146.3mm。
如何理解开孔直径成了一个问题:
如果按照内径,不到1/3圆筒内径,无需热处理。
如果按照公称直径,等于(不超过)1/3圆筒内径,是否热处理在一念之间。
如果按照外径,则超过1/3圆筒内径,需要进行热处理。
有朋友认为应该按照内径,没有必要热处理。
有朋友认为热处理是为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那么应该按照焊缝的直径处理,而焊接都在接管外侧,那么应该按照接管外径来理解。
GB151的释义对于热处理的原因如下,虽然指管子管板,但是对于普通的焊接也是一样的:
那么哪种理解比较合适呢?
他山之石
API660一直有这么一条要求,对于管箱热处理,与GB151有对应的两条。
比较下来:
1. GB151是有分程隔板就热处理,API660是6管程及以上才热处理。
2. GB151是接管和筒体内径比大于1/3, API660是接管内径和筒体内径比大于等于1/2才热处理,且不适用变径锥壳作为管箱。
GB151均比API660要严格。
其原因可能是,GB151-2014沿用GB151-1999
GB151-1999借鉴API660之前的版本。
API660之前版本分为3种情况,是对于两管程,四管程当开孔率大于0.5时需要热处理。执行起来比较繁琐,于是综合起来,就成为GB151的的版本。
API660的问题解答
规范总是有模糊的地方,很多人会有疑问,这时候标准委员会的答疑就显得比较重要。
对于API所有标准的答疑可以见如下网址,API650, API660等等,都有:
https://mycommittees.api.org/standards/techinterp/refequip/default.aspx
点击API660进入问题解答,有一些问题很有意思:
用户问:
为什么仅仅是管箱开孔率超过0.5要热处理,壳程开孔率超过0.5是否要热处理?以及管箱的含义是什么?
回答:
热处理这条仅仅针对管箱,不能扩展到壳程开孔。
管箱(CHANNEL & BONNET)的含义见TEMA N1.2和N-2章。
按照这个解释,API660的碳钢换热器,其管箱筒节无论是带设备法兰,还是与管板整体焊接的,均需要热处理。
当然一般对于带设备法兰的管箱,热处理后,机加工设备法兰密封面,能够使得管箱与壳体法兰或者管板进行良好的装配,是一个非常好的工程经验。
对于焊接的管箱,是否有必要进行热处理,这也是一个值得标准编写者商议的问题。API660的答疑,开孔率仅仅针对管箱,但是并未列明理由,还是让人觉得不尽兴。
浮头盖热处理
GB151的所有碳素钢、低合金钢浮头盖都需要热处理。
API660的9.6.11节:
Postweld heat treatment shallbe performedforallcarbon steeland low-alloy(maximum 9 %chromium) steel floating-head covers that are fabricated by welding a dished-only head into a ring flange.
仅仅对于dished-only head into a ring flange.
比如如下种类的浮头盖,仅仅d)需要按照API660进行热处理。
以及如下的浮头盖按照API660是无需热处理的。
各种浮头盖要么不是dished-only head 要么不是 into。
按照API660,可以规避热处理。
其主要理由可能是,浮头盖的球罐封头插入环形法兰,焊接变形比较大,焊接残余应力比较多,需要热处理进行释放,并加工环形法兰的密封面,使得达到较高的长久的密封效果。
总结
对比API660和GB151的管箱热处理,GB151比API660要严格很多,即使GB151的侧向开孔直径按照内径取值,也比API660要严格。
所以推荐开孔直径还是按照内径取值吧。
毕竟
已经亏本了!
往期精彩:
读书笔记-TEMA2019版更新内容(上)
读书笔记-TEMA2019版更新内容(下)
读书笔记-API660-2015工程应用注意事项(1)
读书笔记-API660-2015工程应用注意事项(2)
坏了,分程隔板
非标浮头换热器图纸生成的教程
浮头换热器组装
欢迎关注公众号:VCAD001, 一个压力容器人的自我修养。
{:1110_558:} 看一下 建议版主加精!!!
楼主绝对是专家级别的
{:1110_559:} {:1110_550:}{:1110_559:} 楼主:{:1110_550:}这是ASME标准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