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精心:数字化转型的水规院经验
吴付标“数字化转型”是一次行业大洗牌,先行者已经在带动铿锵节奏。
在笔者的上一篇文章中,一位专家热情倡议,设计和建设单位需要尽快抓住工程优势形成数字化能力,还没有启动数字化的企业要加紧启动,投入还不多的企业要加大投入。 数字化会在五到十年见真章。
几年来,笔者也在观察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下称“水规院”)的数字化后发赶超战略,他们卓有成效的探索给市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其中,管理层的战略部署、中层人员的强力推进和年轻人的一线探索形成了水规院的数字化交响。我陆陆续续多次和水规院的数字化专业人士对话,最近一次是和水规院科技开发中心BIM集成开发组的研发经理苏东升交流。从他们的讲述中,我听到了水规院数字化的转型故事,这也是中国在展开数字经济壮丽画卷的国家故事。
数字化这样起步
2014年底,水规院在BIM大潮中成立了专业的BIM机构。两年后,加速推进BIM业务,举办了第一次历时四个月的BIM集训,这也是水规院后发赶超战略的一部分,那就是教育先行,培养人才,锻造能力。这次的学员后来不少已经成为水规院的BIM骨干。
接下来,水规院启动了导航项目,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选择了合适的BIM技术,而技术又助推了项目的成功,BIM人才也在锤炼中成长。
2018年启动的厄瓜多尔码头项目是当地的一个旗舰型项目,开工仪式上该国总统亲自为前来剪彩。水规院派遣精兵强将参与,其中不乏新人担纲重任。然而,各种挑战随之而来。
到异国他乡参与这样一个庞杂的项目,项目组首先就遇到了项目设计与沟通这一个大难题。项目参与方众多,业主是中东的,咨询工程师是英国的,设计总承包放是水规院,监管部门来自当地,跨着不同的时区,说着不同的语言,还要一起做同一件事。第二个问题是工期紧、变更多。当时设计的电管、水管加起来有好几万米,排布也比较复杂。初期资料有限,业主又对建设成果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导致诸多变更,这就要不断提速来迭代设计成果。沟通困难,压力山大!怎么办?水规院决定引入三维协同设计,采用三维设计平台MicroStation建模和ProjectWise进行协同管理平台,所有参与方得以同步更新,需要调整的可以很快定位并实施,还可拿着模型去现场指导施工与整改,设计、沟通等诸多问题得以更有效地解决,项目组也获得了业主与伙伴的赞许。
在大力推广和应用BIM之后,水规院取得了可观的成就。2019年,水规院以在巴基斯坦SAPT自动集装箱堆场和住房项目中通过数字孪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荣获纵览基础设施光辉大奖。随后,又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市政基础设施EPC项目以及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码头工程获得了多项行业协会大奖。
数字化提速之道
在工程领域,水规院的业务范围包括海港、内河、市政以及生态模拟等多方面,多专业参与,覆盖设计与施工。随着BIM项目逐年攀升,水规院在BIM技术的应用方面面对着更多新课题。BIM技术也在从工具应用深入到二次开发,打开了数字化新局。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的综合应用开启了水规院BIM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点燃了自主研发的星星之火。项目组在西人工岛建模应用当中实施成岛关键结构“大圆筒”设计建模时,遇到了未预见到的困难。根据需求,项目拟设计57个钢圆筒和116个副格仓,组合形成筑岛结构。经过初步统计,需要创建6万多个构件,加之复杂的空间关系与定位,要在一周内完成基本无法实现。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项目经理的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听说现在用的系统有很好的拓展性,如果能够自动的完成重复的工作,也许我们还能按时递交成果。”项目经理说道。项目经理的这一句话启发了同事们,让他们想到可以将这些构件形体和位置进行参数化,然后编写程序驱动系统自动生成。有了想法后立马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理论可行后,便着手编写了所有的参数化建模的程序。到一周后的成果验收时,项目组成功的提交了所需模型,并结合地质模型进行了“大圆筒”的打设深度符合应用,得到了业主的赞许。之后又在护面扭王字块生成、原件定位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开发实践,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尝到了自主研发的甜头后,水规院于2019年组建了专职的BIM集成开发组,致力于将工程师的经验、想法与工具、标准相结合形成集成应用软件,解决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需求,包括前期咨询规划以及详细设计阶段的建模、出图、计算。
之后,科技开发中心BIM集成开发组在港口和市政等方面做了研发尝试,其中“桩基数字化设计系统”在中交集团2020年度的“创青春 智未来”青年“五小”创新中斩获金奖,荣誉的获得使得他们的团队更加坚定自主研发之路。面向现在,团队正着手进行内河水工结构及航道的系统研发,帮助提高设计过程中的生产率。他们在2020年开发了船闸水工结构参数化建模系统,并已成功应用于广西山秀船闸等工程项目中。2021年,他们一边做船闸建模系统的迭代升级,一方面着手于港口航道设计系统,同时还在进行着眼于未来的开发规划。
在大时代中走向舞台中央
如今,水规院已经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企业数字化已经成为一把手工程。
水规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邢佩旭在科技开发中心调研时明确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生产经营的良性互动,小步快跑、迭代升级,在BIM、虚拟仿真、水动力、自动化码头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在BIM技术开发方面,水规院一方面积极从生产所发掘既懂工程又懂开发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一方面兼收并蓄吸引更多的外部优秀人才,研发团队日益壮大,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也是水规院建院70周年,立足于新起点,科技开发中心充当着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国际一流工程咨询公司的排头兵,以建设“水运工程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和“BIM+GIS施工管理平台”两个平台为抓手,以标准制定为牵引、系统建设为手段、业务增值为动力,推动水规院数字化与建造全业务链的深度融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提高BIM技术覆盖率,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强化现场环境监测、智慧调度、物资监管、数字交付等能力,有效提高人均劳动效能。
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水规院积极发展战略合作伙伴,为水规院提供BIM和数字化平台与工具的Bentley就是其中的一员。双方的合作从软件订购协议起步,已经走向软件合作开发,面向港口、航道、船闸等水运行业提供了客户化解决方案。Bentley今年推出的ORD中国开发平台更是双方深入合作的一个新起点。
邢佩旭在水规院2021年度新员工培训系列活动上对新员工提出希望,要求他们不负伟大时代。更多的年轻BIMer和数字化干将正在水规院涌现。
据报道,2020-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80万亿;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体量将有望突破百万亿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数字化是一个大舞台,更多的中国企业和数字化人才正在奔向舞台中央,这场大剧越来越精彩。
{:1110_55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