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习气液相平衡的时候,会接触到两个名词:泡点和露点(或者泡点线和露点线)。比如下面这个T-x相图,橙色线就是露点线(饱和气相线),蓝色线就是泡点线(饱和液相线),那么为什么会被称为泡点(bubble point)、露点(dew point)呢?它与我们学过的沸点(boiling point)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T-x相图我们从T-x相图来理解就很清楚了,从上到下相图被泡点线和露点线分为了气相区、气液两相区和液相区。图中气相区的圆点随着温度下降,抵达D点时,此时的气相称为饱和气相,温度再降低就会形成第一滴液滴而进入气液两相区(就像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得到的露珠一样),因此被称为露点状态,对应的温度就叫露点温度;同样,处于液相区的P点,经过升温抵达C点,此时的液相称为饱和液相,温度再升高液相中就会产生第一个气泡而进入气液两相区,因此这个点被称为泡点。**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理想物系而言,露点和泡点在混合液相不同组成时是不同的,但是,当液相是纯组分(纯A或者纯B)时,露点和泡点数值是相等的,而这个点不再被称为露点或者泡点,而是沸点。所以说,三者的区别之一就是,泡点和露点是针对混合物的概念,而沸点则是针对纯净物的概念。** 当然,并非对于所有的体系而言,露点和泡点相等时就对应沸点,比如下面这图,大家很熟悉的共沸体系相图。在M点,泡点和露点也是相等的,但是对应的物质是混合物,而沸点是一个纯净物的概念,所以不能用沸点,因此工程师们取了一个新的名词,恒沸点,来指代M点。** 注:文章首发公众号“化工研学社”,知乎号“叶上初阳”,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