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些年的书都白念了。
不是这样的,你看到的只是表面,他在家里做了个实验室,自己做小试,试问,我们谁有胆量在自己家里弄个实验室搞这些东西。他搬家的时候把氯酸钾之类的易燃品全部丢河里了,他很可惜,但不敢带走,担心起火。。。 做精馏塔设计时,精馏塔经略微去打些对提高塔的操作稳定性有益处-——塔的操作弹性增大。 czpzx 发表于 2011-9-13 09: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这样的,你看到的只是表面,他在家里做了个实验室,自己做小试,试问,我们谁有胆量在自己家里弄个实 ...
得到了,肯定会失去 这位老师傅太牛掰了~~~{:1106_362:} 精馏塔的设计,涉及的参数太多了,虽然计算出来的结果并圆整,看上去合理,领导提出按2M,看上去不合理,但是还是要经过你详细的计算为基础,拿出你的计算书,只要是合理,不管塔径选多少,只要不改小就没有问题
因为到开车时还有个调试的过程,通过调试发现你设计的不足,在优化设计,确定该塔的产能,产能偏大不是更好吗,进一步拓展市场即可
我们公司也是一样,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做设计,但是没有流程模拟的软件,全部是手工计算,非常支持你们公司的做法,因为设计院也是跟我们一样的人,做具体设计的不见得有相关资质证书,大都是软件算出来的,不如我们自己手工算得透彻。而且这种钱是花了还不知道公母,也不会让你学到东西,是在是浪费!!! 塔径一般都是1400-2200 具体的还得自己算,最后圆整一下 1.在国有企业下属设计公司搞设计,一定要留有25%的余量。第一,因为我们所有行业这几年发展太快,随时都有扩能改造的可能;第二,每个经理都想滚雪球发展,把自己做大,我们与他的信息来源与想法不对等,不知道他明年会争取扩到多大产能。
2.塔径大一点好,即便大一倍也不要紧(资金允许就行),降液管按现有产能的两倍设计(一般介质停留时间越长越好——起泡少),塔盘浮阀也可先按两倍处理量开,然后,隔一行压一行就行,到提量时,计算一下,想放开几个浮阀都行。到产能翻番时,你就是功臣。
3.如果肯定是逐渐(每月都增产)放大的产能,先适当开孔多一些,漏液量控制在少于20%就行,根据美国FRI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常规介质,漏液量不大于50%,精馏效果不会降低20%。因此,你在不停工的情况下,就可令产能增加70%~80%以上。何乐而不为?
4.但是,塔径若初始就选小了,扩大产能时,换塔一般不现实,只有加高,那样增加的处理量很有限。
当然,设计师你说了算,以上仅供参考。另外,计算软件还是很可靠的,绝对比手算的又快又准确,很方便优化。祝你成功! 先告诉你判断你经理将塔径定为2m是否有依据的简单方法:
假定扩产前后的工艺没变,用的是同样的塔填料,扩产前的塔径为D,则应该有(D/2)^2=(8000吨/30000吨),即D=1m。
若扩产前的塔径确实为1m,则你的经理将扩产后的塔径定为2m在操作上应该没有大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塔径过大的问题,中小化工企业普遍存在设计粗放的问题。大多的设计所也不做塔的工艺设计。 如果考虑为了以后扩产不打算换塔的话,选2米塔径是可以的,不必担心到时操作时在下限、只需配管是多加一条塔顶或塔底到进料的副线增加进料量,可以调节至塔在较合适的范围内操作,压力问题可以加一台泵来解决,也可增加回流量、只要留下必要的备用手段就能实现,只不过大马拉小车时能耗高点而已。 最近也要设计精馏塔了,感觉有压力,来学习了 {:1106_382:} 用ASPEN或PROII核算下就可以了。当然分布器要做好。 高手真多,学习中 积极关注一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