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uikk 于 2022-11-14 01:45 编辑
低温甲醇洗净化的坑 ——崔静思 背景 低温甲醇洗净化工艺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德国林德和鲁奇公司联合开发的适用于含硫化物气体净化的工艺,虽然存在流程长和低温材质用量多的缺陷但相对于其他工艺所具有的能耗低且净化程度高的优势不仅得到大家认可,更成为当前煤气化气体净化的首选必选工艺。 低温甲醇洗所处理的气体都具有二氧化碳含量高、硫化物含量低的的特性,压力在3.0~8.0MPa,二氧化碳分子含量在25~50%、硫化物分子含量在0.05~3%之间。 低温甲醇洗工艺处理过程,所有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酸性气都由甲醇吸收脱除。 低温甲醇洗的主要能耗来源,甲醇输送的动力消耗、甲醇输送动力消耗的热功转换的冷量损耗、过程气体压降的势能热功转换的冷量损耗。 二氧化碳的性质,临界温度30.9872℃,三相点-56.568℃、0.51795MPa。即气体二氧化碳在-56.568~30.9872℃间可以被液化,混合气体中残余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分压等于其温度下的二氧化碳饱和压力,即混合气体中气体二氧化碳的分压高于0.51795MPa就可以进行液化分离。液体二氧化碳具有吸收溶解硫化物的性质。 当前做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千家万户,但都是基于林德和鲁奇的工艺、且并没有重大的创新改进。 思路 低温甲醇洗需要处理的工艺气先行冷凝液化分离二氧化碳、硫化物等酸性气,以降低低温甲醇洗净化过程中甲醇的用量,从而达到节能效应。 模拟 针对任何煤气化后的工艺做相关模拟,以便做节能效应比较。我在这方面是弱项——很多书没有接触过、更不说领悟;模拟只是稍晓皮毛。 希望你能给予帮助指导并验证! 前景 经过我简单的做全流程模拟,基本可以在原低温甲醇洗基础上节能20~40%,输送动力的、冷量损失的。 可能液化分离二氧化碳不是林德和鲁奇没有想到,只可能是预留的坑,实际是确实没有人敢于逾越!
有志之士可以共同探讨:15847292119(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