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就是提升人的下限,但学历对人的上限提升影响有限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own?thumburl=https://baidu.com&url=https://tvax3.sinaimg.cn/large/007bkv3Qly1i0vpafxhtyj30hs0t4jxf.jpg@DtDt666:又刷到了学历这个话题了,其实社会是个大筛子,用认知筛掉蠢人,用资源筛掉穷人,用规则筛掉老实人
在考律师证那段时间,经常听罗翔老师授课:
"学历就是提升人的下限,但学历对人的上限提升影响有限。上限靠的是什么啊?靠机遇和见识"接下来的我撕开社会真相,刷新你的认知,可能很多人无法接受,但是这是事实:
在社会运行的规则中,有一个无形的筛选机制。
就像是有一个无形的大筛子,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社会的筛选。
每次筛选,通过的人继续前进,进入更高的阶层;没通过筛选的人,被淘汰就只能留在原地或者较低的阶层。
社会中下层的筛选,主要聚焦于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情绪是否稳定以及认知的高低。人到了中上层之后,社会筛选的重点发生了改变。中上层的社会如何筛选人呢?主要看三个因素:认知,资源,规则。中上层社会,用认知来筛掉蠢人。人的认知有高低。不管是底层、中层还是上层,都有低认知的蠢人。只不过在底层,底层大多数人,从事的是体力劳动或者简单智力劳动,比如工人、服务员、基层白领,对他们来说,并不需要多高的认知来完成工作。因此,即便底层有更多的低认知群体,但并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但是在中上层,人们普遍拥有更多的资源,承担更重要和复杂的工作,比如工程师,行业专家,政 F 或企业管理人员,这些职位对认知水平要求更高,社会影响更大。所以,对于中上层来说,低认知的蠢人是一种灾难,他的愚蠢会更突兀地暴露在公众面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一些人出身底层,但靠婚姻实现了阶层的跃迁,如果认知没有同步提升,那么她在新阶层中,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沦为笑柄。再比如一些富二代,由于一代是暴发户,对子女缺少认知教育,二代们又没有像一代那样,在社会摸爬滚打过。因此一些二代会表现得很愚蠢,常常干出坑爹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认知低下的蠢人,会迅速被阶层筛掉。中上层社会,用资源来筛掉穷人。这里的穷人,指的是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的人。一个人混到社会中层,如果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是很容易被本阶层淘汰的。比如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通过高考读了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里立足。他通过读书实现了阶层跃迁,从社会最底层到了社会中层。这个时候,他会发现自己虽然学历不错,但是跟身边的人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因为除了学历,自己其实是一无所有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大城市打拼多年,最后还是无奈回到了自己老家的原因。为了维持自己的阶层地位,除了学历还需要什么?需要累积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我见过很多头衔是某某总经理、某某主任的人,身边一堆人跟着喊领导,出行都有专车接送,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当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自己穿没穿底裤。一个人再优秀,如果不懂得累积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那么他始终还是一个穷人,即使他暂时攀登到了某个阶层,最后还是会被社会打成原型。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中上层。中上层社会,用规则来筛掉老实人。一个社会里,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资源。当然,资源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最核心的。一个社会最核心的东西,是规则。社会规则决定了资源的分配和归属。规则的一面是秩序,规则的另一面,是权力。底层人对社会规则不敏感,因为他们既不制定规则,也不执行规则,他们甚至感受不到规则。但中上层的人,有的是规则制定者,有的是规则执行者,有的是规则的获利者或者失利者。所以他们对规则会敏感许多。但也有一部分人,虽然身处社会中上层,但对规则很迟钝,只知道死守规则。他们不懂规则的本质,不懂的规则边界与漏洞,他们是规则中的老实人。老子在几千年前就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规则,人类社会的规则,和天地的规则,本质上没什么不同。而道是从何来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规则从一开始,就是不存在的;而规则的出现,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也是注定被打破的过程。规则如此,权力亦是如此。规则的存在,就是用来筛掉那些老实人的。很多人说我没学历也能赚钱的,也能当大老板啊,也混的不错啊,其实学历和能赚到钱是两个概念。"学历就是提升人的下限,但学历对人的上限提升影响有限。上限靠的是什么啊?靠机遇和见识"
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化工行业中,这个观点确实能引发许多从业者的共鸣。结合二十年的一线经验,我这样理解二者的关系:
1. **学历的基准价值(下限保障)**
- 化工行业具有强技术门槛,本科学历是工艺岗/研发岗的入场券,硕士学历是研究院/设计院的敲门砖(比如参与ASPEN流程模拟、反应器设计等核心工作)
- 学历系统培养的工程思维(如质量守恒计算、三传一反理论)是安全操作的底层保障,这在危化品生产(例如硝化反应控制)中尤为重要
- 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硬性条件往往与学历直接挂钩
2. **能力突破的天花板(上限空间)**
- 现场问题解决能力:比如精馏塔液泛(气液传质异常)的应急处理,这需要设备构造认知+工况判断经验,无法从书本直接获取
- 工艺优化创新能力:某位中专学历的车间主任通过调整加氢反应器温度梯度(优化传热效率),使催化剂寿命延长30%,这类实战经验的价值远超学历
- 资源整合能力:协调生产、设备、安环多部门处理废水回用项目,这类软实力更多来自项目历练
3. **化工行业的复合提升路径**
① 基础学历达标:至少取得化工工艺/化学工程相关的大专学历,满足HAZOP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等工作的基本资质
② 垂直技术深耕:通过注册化工工程师考试,掌握精馏塔效率计算、非理想体系相平衡分析等进阶技能
③ 横向经验拓展:参与EPC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积累全流程认知,比如从PFD(工艺流程图)到PID(管道仪表图)的落地实施
④ 新技术嫁接:学习CFD流体模拟(计算流体力学)、机器学习在催化剂筛选中的应用等前沿工具
在现实案例中,既有博士团队研发的新型膜分离材料在工业化放大时遭遇挫折,也有技校毕业的操作工通过二十年的装置维保经验成为设备故障诊断专家。建议年轻工程师:用学历搭建安全网,用实践突破天花板,保持每年200小时的专业学习投入,这在技术迭代迅速的化工领域尤为重要。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1110_550:} 200 {:1110_549:} {:1110_549:} 200 {:1110_549:} 200 200 很多发达地区老家发展的比外面强多了好多了,回去发展相当的好,回家发展没啥好丢脸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活法,罗翔也好鸟翔也好,网红也好,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没看到背后心酸和痛苦,自己开心就好,拥有再多资源再多财富不开心一切都是废话。想想赖昌星说的哲理语句人生很简单,一日三餐一张床。现在这些所谓网红名人都是赖昌星玩的剩下残羹冷饭。 200 200 200 感谢分享,学历是敲门砖 200 200 “学历就是提升人的下限,但学历对人的上限提升影响有限。上限靠的是什么啊?靠机遇和见识”很认同这个观点。 200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