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供应偏紧 2010市场或将拓展新领域
,2010年2月份化工产品涨跌榜新鲜出炉了,表现最抢手的产品是苯酚,当月苯酚涨幅6.79%,商务部裁定自2010年1月31日起,继续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口苯酚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5年,致使国内苯酚供应偏紧,价格显著走高。市场产能分析
我国苯酚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003年进口量达到32.27万吨,比2002年增长48.4%。2004年由于我国对苯酚进口进行了反倾销,进口量减少到28.12万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许多苯酚生产厂家都纷纷扩建或新建生产装置。蓝星化工材料公司计划新建两套分别为6.2万吨/年和12.4万吨/年苯酚生产装置,2005年、2006年相继建成投产。香港建滔拟在常州新建一套12.4万吨/年苯酚生产装置。燕山石化拟将现有苯酚生产能力扩大到24.0万吨/年。沈阳化工集团公司拟新建一套12.4万吨/年苯酚生产装置。若这些项目能够按计划完成,到2006年我国苯酚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
在2007年国内市场对苯酚的需求总量将达到约85万吨,而我国苯酚的生产能力最多能达约85万吨,按装置90%开工率计算,产量约为76.5万吨。因此到2007年,我国仍需进口一定数量的苯酚才能满足下游消费需求。
据慧聪化工网了解,从2008年到2010年,中国大陆市场的双酚A生产能力将从目前的15.1万吨/年快速扩能到近60万吨/年,对苯酚的理论需求也将由13万吨增加到52.4万吨,增长量是39.2万吨。
2009年国内苯酚生产厂家连续降低开工率,使国内供应减少,国内外苯酚价格下跌压力将有所减轻。
到2010年,中国苯酚市场的年需求量预计达到140万吨左右。综观未来3年内中国苯酚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规划中的上下游扩能装置是否能够顺利投产?供需双方谁将把握市场价格走势的话语权,而国产供应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进口商何去何从?都是市场焦点。
国内市场价格分析及厂家动态
就在原油突破80美元/桶,亚洲纯苯走势略淡,原料走跌,苯酚外盘市场显安静,缺乏商谈及成交;下游工厂需求并没有明显的好转,港口货物充足,采购谨慎,导致国内苯酚市场商谈寡淡,市场不断听闻低端报价,交易重心阴跌,大多部商家都持观望态度。
华北地区:3月8日燕山石化苯酚出厂价格11800元/吨,出货尚可,库存水平合理,目前东西区两套酚酮装置运行平稳。由吉林石化自行开发的JHY-05催化剂,日前通过专家鉴定验收。吉林石化12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此前一直采用进口催化剂,价格昂贵。为尽快使该产品国产化,该公司率先在国内8立方米规模晶化釜上采用工业原料,成功合成出分子筛原粉。侧线试验和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JHY-05分子筛催化剂可完全替代进口,从而实现了苯酚装置异丙苯单元催化剂全部国产化。这种国产催化剂不仅稳定性良好,具有极佳的丙烯转化率和优异的异丙苯选择性,还可大大降低能耗。
华南地区:3月8日高桥石化苯酚出厂价为11900元/吨,漕泾及老区6万吨/年酚酮装置运行正常,老区10万吨/年酚酮装置进入投料阶段,预计3月中旬出料。
3月8日蓝星哈尔滨12万吨/年酚酮装置满负荷生产,苯酚出厂价格为11510元/吨,厂家按计划走货,目前库存合理。
3月8日吉林石化苯酚价格11420元/吨-11620元/吨,高端本地出厂,低端外发,出货平稳,库存水平合理,目前12万吨/年酚酮装置运行平稳。
国际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受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失业率上升以及日元汇率走强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化学工业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多数日本化工生产商的盈利能力已经开始回升。日本三井公司在去年9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旗下化工业务实现盈利14亿日元(合15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出现了42亿日元的亏损。该公司称主要是受苯酚和聚氯乙烯树脂业务盈利能力增强的刺激,产品销售价格上涨,再加上中国市场的需求持续强劲增长,为盈利提供了支撑。11月初,三井化学公司宣布已与中国石化就苯酚及三元乙丙橡胶的合资项目达成了协议,预计两项合资项目的投资总额达600亿日元,这样一来,日本苯酚行业的市场复苏更是指日可待。
慧聪化工网观点: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苯酚市场的竞争加剧。甚至苯酚价格跌至2002年以来最低点,无疑是对行业的一次创伤。谈到中国苯酚市场的未来需求发展,双酚A无疑是最大的推动力。就苯酚市场的产量、产能、己内酰胺的价格、下游需求量等各方面因素,预计未来3-5年后国内苯酚的供应能力增长将明显大于需求增长,国内苯酚市场走势将逐步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苯酚俗名石炭酸,分子式C6H5OH,比重1.071,熔点42~43℃,沸点182℃,燃点79℃。无色结晶或结晶熔块,具有特殊气味(与浆糊的味道相似)。置露空气中或日光下被氧化逐渐变成粉红色至红色,在潮湿空气中,吸湿后,由结晶变成液体。酸性极弱(弱于H2CO3),有特臭,有毒,有强腐蚀性。室温微溶于水,能溶于苯及碱性溶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等有机溶剂中,难溶于石油醚。常用于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作有机合成原料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