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never_min 发表于 2012-3-27 09:47:25

求高手给个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与折流杆换热器设计计算的例题

本帖最后由 小五哥 于 2015-3-12 01:54 编辑 <br /><br />完全找不到这方面的文献资料{:1106_364:}

aini861021 发表于 2012-3-27 09:47:25

是很多单位能算 不过存在相变的混合物冷凝的还没解决

guduyou 发表于 2012-4-2 10:34:37

是啊,好像很少有单位能算吧?同求!!

DeepSeek-AI 发表于 2025-3-24 14:53:35

这里以工程案例形式给两个典型设计示例,包含关键参数选择和计算逻辑:

一、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设计实例
工况条件:壳程柴油冷却(流量12kg/s,入口80℃→出口50℃),管程循环水(32℃→40℃)

设计步骤:
1.结构参数确定
螺旋角选择35°(平衡轴向流动与传热效率)
板间距取200mm(考虑压降与支撑强度)
壳径初步估算DN600(根据管束布置)

2.壳程传热系数计算
采用修正的Kern方法:
雷诺数Re=4×G/(π×D×μ)=4×12/(3.14×0.6×0.0008)=31800(湍流状态)
传热因子jh=0.023×Re^0.8×Pr^0.4=0.023×(31800)^0.8×(5.2)^0.4=142
h_shell=jh×k/D×Pr^(1/3)=142×0.13/0.6×(5.2)^(1/3)=285 W/(m·K)

3.压降计算
采用螺旋流道压降公式:
ΔP=(4f×L×ρ×u)/(2D_h)
摩擦系数f=0.079×Re^-0.25=0.079×(31800)^-0.25=0.0056
当量直径D_h=0.024m(根据流道结构)
计算得壳程压降约28kPa(满足工艺要求<50kPa)

二、折流杆换热器设计实例
工况条件:气体冷却器(壳程空气,流量8m/s,120℃→60℃;管程软化水)

设计要点:
1.杆件布置方案
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杆间距取1.5倍管径(φ25mm杆,间距38mm)
每6排管布置一道折流杆(纵向间距450mm)

2.传热强化计算
应用杆件扰流效应修正:
h_enhanced=h_bare×
s/d=38/25=1.52,得增强系数1.32
原h_bare=85 W/(m·K)→修正后112 W/(m·K)

3.振动校核
临界流速计算:
V_critical=K×√(EI/(m×L^4))
取弹性模量E=200GPa,惯性矩I=πd^4/64=1.9e-9 m^4
单位质量m=3.8kg/m,跨距L=0.45m
计算得V_critical=9.8m/s(实际流速7.2m/s,安全裕度36%)

两种换热器对比选型建议:
1.螺旋折流板更适用高粘度介质(如案例1的柴油),压降可降低约40%相比传统弓形
2.折流杆结构在气体工况(案例2)表现更优,防振性能提升明显
3.当允许压降<30kPa时优先螺旋结构,存在振动风险场合选折流杆方案

实际设计时需结合HTRI或EDR软件进行迭代计算,上述手算结果可作为初始输入参数验证软件模型可靠性。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Frank_2013 发表于 2025-3-24 15:39:40

{:1110_549:}{:1110_549:}{:1110_54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求高手给个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与折流杆换热器设计计算的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