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季戊四醇为核的超支化树脂的研究
超支化聚合物的初步理论是Flory于1953年提出的。1987年杜邦公司的Kim旧1申请了第一项关于聚苯合成的专利。1990年,Kim等分别报道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方法,为超支化聚合物理论奠定了基础,自此树枝状或超支化聚合物以其优异的性能受到重视。众多世界著名大公司,如IBM公司、Du Pont公司、Dow化学工业公司、DSM化学工业公司和Perstorp公司等都投巨资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并已经在合成、表征、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树枝状或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具有三维结构的、高度支化的合成高分子。其与线型聚合物不同,具有高官能度、球形对称三维结构以及分子间和分子内不发生链缠结等结构特点。具有黏度低、互溶性好、活性高、易结晶、易成膜和易对其表面的多个官能团进行改性等性能特点,使得树枝状或超支化聚合物在工业、农业、国防、医学、生命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生物医用材料、信息存储材料、高效催化剂和吸水材料、油墨、环保涂料、感光材料、分离膜等。尤其广泛用于涂料中作为成膜物、黏度改性剂、引发剂、交联固化剂来改善涂料的流变性,降低VOC,提高涂膜等各项性能,目前在uV固化粉末涂料方面的研究持续升。
Bohom型HBPester首先是由E MalmstrtjIn,等列合成的,继而由Perstorp Group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是一种高性能的超支化聚酯。本研究合成了以季戊四醇为核的脂肪族超支化聚酯,并探讨了以季戊四醇为核的超支化聚酯的表征和特点,可以为合成UV涂料主体树脂提供指导。
以季戊四醇、2,2一二羟甲基丙酸和对甲苯磺酸通过准一步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常温为玻璃态的不同代数脂肪族超支化聚酯。采用13C NMR、FI—IR、GPC、DSC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得到了高转化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支化度较高且t在60—80℃的超支化聚酯。以甲基丙烯酸为反应试剂,对超支化聚酯进行部分端基改性,得到了粉末状改性超支化树脂,可以进一步为合成uV涂料主体树脂提供指导。
-------------------------------------------------------威海晨源树枝分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