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回收:朝阳产业何处安放
废品回收:朝阳产业何处安放
■本报记者 彭科峰 实习生 王珊
作为昔日北京最大的废品回收集散地,东小口村内的废品集散地如今正在进入拆迁倒计时。5月上旬,曾经云集于此的3万多废品回收大军,在坚持了1年多之后,终于被迫屈服,选择分散迁往六环以外。
在国外,废品回收行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对解决人们面临的“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问题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废品回收行业呈不断萎缩状态。
城市扩张逼退废品回收
5月14日,位于北京地铁立水桥站西北4.7公里处的东小口废品回收集散地,再没有往日繁荣的景象。举目望去,到处都是拆迁遗留下来的废墟,偌大的空地上只有几个零星的人在忙着作撤离前的准备。
作为北京最大的废品集散地,东小口村曾承载了北京1/4的垃圾集中回收量,500余亩的土地上遍布了3万多回收大军,并一度被美国《时代周刊》所报道。然而,自2011年底开始,这里接收到拆迁的指令。
“政府说要建回迁房和经济适用房。”已经在这里工作10年的丁大姐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丁大姐所在公司是东小口最大的回收公司之一,目前已经搬到更偏远的地方。
丁大姐介绍,在5月份拆迁大限来临之际,东小口原有的100多个回收点七零八散,一半多去了周边的小回收市场。然而,与东小口相比,这些市场很不规范,管理非常混乱,“很多人直接回家不干了”。
其实,东小口的拆迁在北京并不是个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废品回收站的聚集地就开始向城外转移,从三环到现在的五环、六环,均是出于城市扩张的需要,政府也从来没有对这一产业进行过统一规划。”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的研究人员陈立雯表示:“回收产业貌似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朝阳产业”之痛
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被称为 “静脉产业”、 “第四产业”。它的实质是通过对垃圾进行再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最终使自然资源退居后备供应源的地位,使自然生态系统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据统计,全国目前有各类回收企业6000余家,回收网点15万个。每年有50多万吨废铝、40多万吨废铜、20多万吨废铅通过该系统被回收。
“但这个产业长期以来,存在不少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院长杜欢政将从事废品回收行业的人称为“农民游击队”,“他们都是自发组织,聚集在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的扩展而外迁”。
正因如此,在我国,废品回收行业呈现出“散”和“乱”的特征,因回收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紊乱、二次污染问题突出、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而备受诟病。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学敏就指出,由于违法成本太低,废品回收的地下黑作坊太多,对于有着较高残值的废弃物,私拆滥解的现象非常严重。
“如果不将他们收编为正规军,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将永远面临‘垃圾围城’。”杜欢政指出。
加强规划与体系建设缺一不可
专家指出,废品回收产业一头连着城市垃圾,一头连着资源再利用的企业,其重要性亟须引起政府重视。但现状是,该行业主要是依靠市场管理,政府参与度非常低。
刘学敏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长期以来,我国很少对废品回收行业的空间布局作出有效的长期规划,因此,未来相关部门必须在城市建设时就将其用地纳入到规划。
“提供稳定的经营场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陈立雯也认为,废品回收行业的用地以租赁为主,并没有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这一问题亟须解决。
杜欢政则认为,在政府加强对这一产业进行规划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垃圾的源头进行分类,达到垃圾的减量化,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杜欢政还表示,未来应通过龙头企业来收编“农民游击队”的方式,将数量众多的废品回收散户纳入到国家的规范管理体系。“这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努力。”
“要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对废品回收市场进行规范,使违法者无处遁形。”刘学敏认为,有关部门同时应完善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刺激和鼓励人们使用再生资源,促进废品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味的追求城市现代化,却不顾及现代化带来的垃圾,只会让能源消耗的更快呀 这个真是朝阳产业啊 据说很赚钱呢 垃圾分类回收是解决固废污染的第一步、、、 学习下,废物就是放错地方的宝贝 膜拜神贴,后面的请保持队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