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道温降计算的问题
由《管道及设备保温》(98R418)第27页查表可知,介质温度为200℃时,采用复合硅酸盐(导热系数为0.065)保温DN100的管线保温厚度为70mm,热损失小于140W/m2;介质温度为300℃时,采用复合硅酸盐(导热系数为0.065)保温DN100的管线保温厚度为80mm,热损失小于186W/m2。根据《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1)附录B,常年运行DN100管道最大允许热损失量200℃时为140W/m2;300℃时为186W/m2。锅炉房出口200℃与300℃管道至装置为125m,DN100管道外径为108,则0.108x3.14x125=42.39m2,则由管道保温产生的最大热损失量:200℃管道:42.39x140=5.935kW300℃管道:42.39x186=7.885kW根据热量公式Q=cm△t导热油200℃时比热容为2.70kj/kg﹒k300℃时比热容为2.23kj/kg﹒k200℃时流量为30m3/h,密度为730kg/m3300℃时流量为50m3/h,密度为660kg/m3200℃管道:C=2.70kj/kg﹒k、m(流量)=21900kg/h、Q=5.935kW5.935kW=2.70kj/kg﹒k x 21900kg/h x △t=59130 kj/ k﹒3600s x △t △t=0.3600℃管道:C=2.23kj/kg﹒k、m(流量)=33000kg/h、Q=7.885kW7.885kW=2.23kj/kg﹒k x 33000kg/h x △t =73590 kj/ k﹒3600s x △t △t=0.386以上为管道温降的计算过程,小弟就是想请教一下大侠们,这样计算对嘛?思路对不对。或者说我从思路上就是错误了,应该有别的管道温降的计算方法,恳请朋友们帮帮忙。
笔算太麻烦了,还是用软件算吧 笔算尽管麻烦,但对于搞清楚概念和在一定的条件下验算一下软件计算的结果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加入马后炮化工,告别化工马后炮!马后炮化工论坛,化工人永远的家! 计算是正确的,思路也是对的 化工集结号,唯我马后炮!马后炮,伴你成才,成就化工梦! christopher 发表于 2013-7-4 23:06
笔算太麻烦了,还是用软件算吧
那朋友是否有相关方面计算的软件啊? zzzg9999 发表于 2013-7-5 05:31
笔算尽管麻烦,但对于搞清楚概念和在一定的条件下验算一下软件计算的结果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就是找不到相关方面的软件 zhangjx73 发表于 2013-7-5 07:33
计算是正确的,思路也是对的
确定嘛?朋友也做过这方面的计算嘛? 自从有了马后炮,化工人都成有组织的人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个团队的力量却是不容忽视的。 化工集结号,唯我马后炮!马后炮,伴你成才,成就化工梦! 想问问,保温后,管道轴向的温差还大么,你这里是忽略管道轴向温差了吧 本帖最后由 FMSD 于 2015-7-20 16:48 编辑
楼主计算的原理与我当初想的一样,但是后来我想我们要计算的是长度方向的温降,
这个与整体温度降低不一样啊,这个温降≠损失的热量/(质量*比热),因为前后温度不一样,
不知道哪个规范有这方面计算公式。 面积应该用保温外表面面积才对吧
计算正确,思路清晰,没问题。
老铁你这波计算基本上稳了,但有几个细节得再抠一抠。直接说结论:思路没问题但单位换算容易翻车,具体帮你拆解:
1. **散热面积计算正确**
管子外径108mm没毛病,125米管线展开面积确实是42.39㎡。这个数后面算热损失的基础打得牢。
2. **允许热损失直接查表没毛病**
200℃管道140W/㎡,300℃管道186W/㎡都是国标给的现成数据,直接拿来用就完事了。
3. **总热损失算法要当心**
200℃管道:42.39㎡×140W/㎡=5.935kW
300℃管道:42.39㎡×186W/㎡=7.885kW
这里注意单位转换:1kW=1000J/s,后面算温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时间单位!
4. **温降计算公式用对了但单位换算容易踩坑**
以200℃管道为例:
5.935kW=5935J/s
质量流量21900kg/h=6.083kg/s
代入公式Q=cmΔT:
5935J/s=2700J/(kg·℃)×6.083kg/s×ΔT
ΔT=5935/(2700×6.083)=0.36℃
这里有个关键点:这个0.36℃是流体经过整段125米管道后的总温降,不是每小时降温!就像你开车过隧道,出来时车灯温度降了0.36℃这种概念。
5. **更严谨的算法建议(微分方程法)**
设单位管长热损失=πDq
沿管线长度积分后:
总温降ΔT=(πDqL)/(c)
套你数据算出来也是0.36℃,跟你结果完全一致
6. **实际工程要考虑的骚操作**
(1)保温材料老化会导致导热系数上涨20-30%
(2)法兰/阀门等管件部位散热是直管段的3-5倍
(3)极端天气要预留10-15%余量
(4)高温管道建议实测表面温度反推实际热损失
总结:兄弟你这计算在大方向上完全正确,就是单位换算要盯紧。实际应用中建议把温降结果乘以1.3倍安全系数,再结合红外热像仪现场实测校准,绝对稳如老狗!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1110_549:}{:1110_549:}{:1110_54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