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结构性失业迫在眉睫
解决结构性失业迫在眉睫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3/7/2013715655573820.jpg
结构性失业是因为经济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迅猛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改变和教育结构的改变,适应不了经济结构发展的迅速变化。
一个大学生承载着全家和家族的希望,如果他毕业找不到工作,不仅是他一个人教育失败或知识折旧,也是一个家庭和家族的困境。
■刘伟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中国是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
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即所谓上中等收入阶段,目前遇到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总量失业不一样,总量失业是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慢,提供的岗位少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为经济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迅猛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改变和教育结构的改变,适应不了经济结构发展的迅速变化,进而产生了摩擦。
这些摩擦解决起来非常困难。总量失业短期内可以解决,比如增加几个工程,增加几个项目,增加就业机会就可以。结构性失业短期内改变不了,因为它要靠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专业、知识、教育、训练体系的改革,而这种改革需要长期努力。到了上中等阶段,结构性失业加上经济周期总量增长速度放慢,出现所谓高失业的问题,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威胁。
到了中上等阶段的时候,国民教育逐步提高,结构性失业意味着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一个大学生承载着全家和家族的希望,如果他毕业找不到工作,不仅是他一个人教育失败或知识折旧,也是一个家庭和家族的困境。而这种家庭和家族困境带给社会的影响,绝对不能用多少万个大学生找不到工作,10%、20%没有签约这样简单地去描绘。所以,从政府到社会,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到企业界,从教育界到经济界都高度关注失业问题。
当代高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怎样突破结构性矛盾,使大学生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提升就业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市场服务体系不是很完备的情况下,要做成一件事情,就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笔者是教育工作者,1977年到北京大学读书,毕业之后留在北大教书。北京大学本科生就业应当说还是可以的。北京大学现在有15000多名在校本科生,26000多名在校研究生,这26000多名在校研究生中将近18000多名是博士生。北大作为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比例高于本科生比例。15000多在校本科生中,1/3毕业之后到国外求学,基本都是世界一流的学校;1/3的学生在国内大学,包括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继续读研究生;还有1/3在本科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因为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人不多,这也是北大这几年本科生签约率比较高的原因。这些年北大本科生一直没怎么扩招,每年招2000~3000人,使本科生总数始终保持稳定。我们也意识到,盲目扩招不仅对学校是个负担,对学生也是不负责任的。
国家希望北京大学在2020年之前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多标准,最基本的是学生在这所大学经过四年的训练,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本科毕业生。大学是育人的地方,最好的学生来了,过了四年却被培养成二流、三流的学生,那是不行的。大学一定要勇于担当责任,把学生培养好,使学生在就业方面有竞争力。如果每个大学都能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就会有利于我们渡过转型期的困难,为解决就业问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北京大学副校长。本报记者郑金武采访整理)
一个大学生承载着全家和家族的希望,如果他毕业找不到工作,不仅是他一个人教育失败或知识折旧,也是一个家庭和家族的困境。作为国家,要考虑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有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予以缓解;而作为个人来说,应当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要及时做出新的抉择,选择新的路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