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开拓低碳发展模式
《自然》杂志刊文指出:
中国能开拓低碳发展模式
8月8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利兹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6位学者受英国《自然》杂志邀请,发表题为《中国低碳发展路线图》的专题论文。论文表明,只要采取合适的策略,中国能够实现低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开拓出自主创新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成为全球未来发展的领导者。
该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博士,现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Giorgio Ruffolo学者刘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前外界对快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和环境关系存在诸多误解。我们的论文表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更可以使全球受益。”
该论文通讯作者、英国利兹大学副教授关大博表示:“全球低碳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中国是一个排放大国,但中国对推行低碳措施的决心、给予的相应投资及实施的力度,是国际上首屈一指的。”
这篇特邀论文量化分析了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潜力及路径,展现了中国对全球低碳发展的重要贡献。论文指出,中国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其中“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累计削减相当于全球2010年5%的碳排放量,“十一五”和“十二五”减排总量相当于美国年排放量的60%。
“这相当于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12年间(1990~ 2012年)所有发达国家减排总和的4至5倍。”关大博表示。
但论文同时指出,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和改善环境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是这些挑战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这也恰恰是中国低碳化发展的机遇,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实施可使中国应对这些挑战,促进能源体系转型并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领导者。”刘竹等提出,要实现“低碳跨越式发展”,中国需要采取积极发展资源回收利用和新能源、改进中国节能减排指标评价体系、平衡区域能源供求关系、发展低碳市场机制、实施多污染物协同减排这五条策略。
文章指出,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又低碳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来代替以煤为主体的化石能源,从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比较清洁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来代替燃煤会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及其他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并为中国的低碳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时间上的缓冲。”关大博表示。
该论文指出,中国的低碳发展需要基于联合减排、综合治理、协同转型的策略,减少燃煤、淘汰落后产能及限制高耗能产业,可实现二氧化碳和PM2.5等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
“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是中国发展的巨大机遇,在强有力的实施保障下,技术、市场和政策的综合运用将促成中国节能减排并引领全球低碳发展。”刘竹表示。
环境治理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到位,但我们总归有很多人在做,一直努力下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环境总会慢慢变好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