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gant123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变压吸附技术原理

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是一种新型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它有如下优点:⑴产品纯度高。⑵一般可在室温和不高的压力下工作,床层再生时不用加热,节能经济。⑶设备简单,操作、维护简便。⑷连续循环操作,可完全达到自动化。

yyts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隐藏了什么?

lcg19820923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烟台的旅游,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旅游大版图中,从来就不缺少自己的独立语系。人间仙境蓬莱阁、亚洲惟一的国际葡萄酒城、“海上仙山”的长岛、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缩影——牟氏庄园、号称“东方夏威夷”的养马岛、亚洲最大的海洋世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所有这些都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
  这里还有丰厚的自然和人文

liwei3547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这里还有丰厚的资料!

loveryman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word全部贴出来不成么?

loveryman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是一种新型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它有如下优点:⑴产品纯度高。⑵一般可在室温和不高的压力下工作,床层再生时不用加热,节能经济。⑶设备简单,操作、维护简便。⑷连续循环操作,可完全达到自动化。
因此,当这种新技术问世后,就受到各国工业界的关注,竞相开发和研究,发展迅速,并日益成熟。
   1960年Skarstrom提出PSA专利,他以5A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用一个两床PSA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出富氧,该过程经过改进,于60年代投入了工业生产。70年代,变压吸附技术的工业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应用在氧氮分离、空气干燥与净化以及氢气净化等。其中,氧氮分离的技术进展是把新型吸附剂碳分子筛与变压吸附结合起来,将空气中的O2和N2加以分离,从而获得氮气。
.随着分子筛性能改进和质量提高,以及变压吸附工艺的不断改进,使产品纯度和回收率不断提高,这又促使变压吸附在经济上立足和工业化的实现。
原理:
任何一种吸附对于同一被吸附气体(吸附质)来说,在吸附平衡情况下,温度越低,压力越高,吸附量越大。反之,温度越高,压力越低,则吸附量越小。因此,气体的吸附分离方法,通常采用变温吸附或变压吸附两种循环过程,二种循环过程如图一。
如果压力不变,在常温或低温的情况下吸附,用高温解吸的方法,称为变温吸附(简称TSA)。显然,变温吸附是通过改变温度来进行吸附和解吸的。变温吸附操作是在低温(常温)吸附等温线和高温吸附等温线之间的垂线进行(见图一),由于吸附剂的比热容较大,热导率(导热系数)较小,升温和降温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操作上比较麻烦,因此变温吸附主要用于含吸附质较少的气体净化方面。
如果温度不变,在加压的情况下吸附,用减压(抽真空)或常压解吸的方法,称为变压吸附。可见,变压吸附是通过改变压力来吸附和解吸的。
变压吸附操作由于吸附剂的热导率较小,吸附热和解吸热所引起的吸附剂床层温度变化不大,故可将其看成等温过程,它的工况近似地沿着常温吸附等温线(见图一)进行,在较高压力(P2)下吸附,在较低压力(P1)下解吸。变压吸附既然沿着吸附等温线进行,从静态吸附平衡来看,吸附等温线的斜率对它的是影响很大的,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和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示所示,图中PH表示吸附压力,PL表示解吸(减压后)压力,这时PH与PL所应的吸附量的差,实质上是有效吸附量,以Ve表示之。显然,直线型吸附等温线的有效吸附量比曲线型(Langmuir型)的要来得大。8 ?3 R; D9 H* I7 A$ m/ d/
   吸附常常是在压力环境下进行的,变压吸附提出了加压和减压相结合的方法,它通常是由加压吸附、减压再组成的吸附一解吸系统。在等温的情况下,利用加压吸附和减压解吸组合成吸附操作循环过程。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并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减少,同时在减压(降至常压或抽真空)过程中,放出被吸附的气体,使吸附剂再生,外界不需要供给热量便可进行吸附剂的再生。因此,变压吸附既称等温吸附,又称无热再生吸附。
变压吸附,吸附,PSA
来自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首先进入冷干机脱除水分,然后进入由两台吸附塔组成的PSA制氮装置,利用塔中装填的专用碳分子筛吸附剂选择性地吸附掉O2、CO2等杂质气体组分,而作为产品气N2将以99%的纯度由塔顶排出。
在降压时,吸附剂吸附的氧气解吸出来,通过塔底逆放排出,经吹洗后,吸附剂得以再生。完成再生后的吸附剂经均压升压和产品升压后又可转入吸附。两塔交替使用,达到连续分离空气制氮的目的。8 J7 H# F0 D$ G$ a&
用碳分子筛制氮主要是基于氧和氮在碳分子筛中的扩散速率不同,在0.7-1.0Mpa压力下,即氧在碳分子筛表面的扩散速度大于氮的扩散速度,使碳分子筛优先吸附氧,而氮大部分富集于不吸附相中。碳分子筛本身具有加压时对氧的吸附容量增加,减压时对氧的吸附量减少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采用变压吸附法进行氧、氮分离。从而得到99.99%的氮气。

elegant123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空分技术,变压吸附

hyccctv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好资料,谢谢楼主的分享

yqzls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学习一下…………

青木老贼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hh   新技术啊

紫萧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回复本站内容,床层吸附

紫萧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回复本站内容,床层吸附

ji123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楼主受教了

zhengbilei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好资料,学习了

yhy119927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学习下 增长见识

花林似霰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回复个看看,什么宝贝。但愿不是网上随便能找到的

zsp208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谢谢楼主,想了解一下。

zhangyili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新型气体吸附分离技术
- 本文出自马后炮化工论坛,原文地址:http://meng.horse/thread-72242-1-1.html

zhangqiyi60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每天回复他人主题10次可获得额外10马蹄金的奖励。

卡扎菲不安静 发表于 2013-9-17 13:16:52

好资料,谢谢楼主的分享!!!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变压吸附技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