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3563|回复: 3
收起左侧

求助浸入式蛇管换热计算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9 09:39:4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求助浸入式蛇管换热计算方法

评分

参与人数 2韶华币 +3 收起 理由
hanpingsiping + 1
renfangxu + 2 好资料,非常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19 09:39:47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也想算这种换热器,但是也一直没找到软件,算起来比较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09:39:47 显示全部楼层
题意不是十分清楚,指明一下。
如题这个说法太籠統,概念也太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09:39:47 显示全部楼层
求高人指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09:39:47 显示全部楼层
 1普通蛇管及波纹式蛇管结构
  蛇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是由金属或非金属管子按需要弯曲成长的蛇形管,是将一根内径为25mm的铜质长直管弯成4段,其弯曲处曲率半径为40mm.蛇管结构是将长直铜管外表面沿径向处理成大小圆弧相切,内外形如波纹状的薄壁管子。
  2数值模拟
  2.1普通蛇管的数值模拟
  为了验证本文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首先按照文献[4]提供的方法对光滑蛇管管内湍流流动和换热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内径D=25mm,单段长度L=500mm,弯管部分曲率半径为40mm的光滑蛇管,对不同流速工况下,进行恒壁温加热的模拟实验,。Nu模拟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较小,在5以内。模拟结果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因此该模拟采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可用对换热效果进行验证。
  2.2波纹式蛇管计算模型
  为了验证波纹式蛇管的换热效果,将之与相同条件(尺寸,入口,边界条件)下的光滑蛇管进行比较,模拟采用4种不同D2/D1的波纹管,分别记为2#,3#,4#,5#波纹管。其中波纹管直线段直径D1=25mm,波峰直径D2分别为35,40,45,60mm.波纹管直线段长度L1=12mm,弧形段长度L2=20mm.L1/L2=0.6,文献研究表明,波纹间距L1/L2的变化对波纹通道内传热的影响可以忽略,而波纹高度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相当显着。
  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波纹高度的波纹管进行模拟研究。
  光滑蛇管记为1#管,其内径D=25mm,单段直管长度L=500mm,弯管部分曲率半径为40mm.
  2.3数值计算方法
  首先使用fluent前处理软件gambit建立几何模型,并用Tgrid方法划分六面体网格,边界条件定义为流体速度入口和自由流出口,在常物性和宏观能量守恒的假设条件下,管内流体的流动和热量传递满足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以及能量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标准k!模型,用SIMPLEC算法处理速度和压力的耦合问题。管壁设置为恒壁温加热。
  入口速度大小分别取u=0.09,0.12,0.16,0.24,0.32,0.40m/s.入口处水流温度为293K,壁面温度恒定为353K.
  3波纹式蛇管数值模拟结果与数据分析
  波纹式蛇管的换热效率较光滑蛇管有显着的提高,而且随着波纹高度的增加,换热效果愈加明显。换热效率分别为光管的1.14,1.24,1.31,1.30倍。但是当波纹高度比D2/D1高于1.8时,如4#管,出口处管中心流体的温度和波纹高度比为1.8时的3#管相差不多,这说明虽然增加波纹高度能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但是波纹高度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那么换热效率提高将不那么明显,反而增加了流体的阻力,这与高志伟[5]等人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结论也有一定契合,说明了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实验有一定验证作用,并可以在某些复杂情况下代替部分实验,减少实验次数。
  下面通过选取光滑管和波纹管的截面速度来分析得出以上结论的原因。光管截面流道速度梯度较小,速度分布较均匀,光管中心处速度最大,由于受到壁面剪切应力的作用,近壁处的速度较小,并且越靠近壁面速度越小,直到壁面的速度为0,这与参考文献[6]的结论是一致的。而波纹管由于特殊的波峰与波谷设计,使管内流动分为等直径流速型和弧形流速型,流体沿流动方向在波峰处速度降低,静压增大;波谷处速度增加,静压减小。这样流体是在反复改变速度及压力梯度下进行的,产生的漩涡冲刷着边界层,极大地破坏了边界层的形成。
  这种周期性的截面变化增加了靠近管壁附近的湍流强度和湍流给热能力,使层流和过度流达到湍流传热,从而提高了传热效率。其管外相应形成的波纹表面不但扩大了传热面积,也增加了扰动,使传热效果显着提高。但是当波峰直径太大,如4#管,会造成波峰区域弧形段内流体流速过小,导463第37卷第4期化工机械致主流体无法穿过漩涡与壁面进行热量交换,波纹不能对流体进行有效扰动,影响了强化传热的作用。
  4结论
  4.1笔者对光滑管管内湍流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经典结论的偏差很小,验证了所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4.2波纹管由于特殊的波峰与波谷设计,使管内流体是在反复改变速度及压力梯度下进行的,极大地破坏了边界层的形成。增加了靠近管壁附近的湍流强度和湍流给热能力,使层流和过度流达到湍流传热,从而提高了传热效率。
  4.3波纹高度比D2/D1不宜太高,否则波纹无法对流体进行有效的扰动,模拟结果表明D2/D1应保持在1.8以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韶华币 +3 收起 理由
renfangxu + 3 非常给力的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09:39:47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还是自己找找相关的资料吧,百度很方便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v82fIl3Ez87CiE0LT_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浸入式蛇管换热计算主要分四个关键步骤走:

1.确定罐内介质传热模式
(1)自然对流:当储罐无搅拌时,采用Churchill-Chu自然对流关联式
Nu=0.6+0.387*(Ra^(1/6))/(1+(0.559/Pr)^(9/16))^(8/27))^2
Ra=Gr*Pr=(gβΔT Lc^3)/(νa)
(2)强制对流:有搅拌器时按强制对流处理,采用Hausen公式
Nu=0.87*(Re^0.62)*(Pr^0.33)*(μ/μw)^0.14

2.计算管程流体传热系数
(1)湍流状态(Re>10000)用Dittus-Boelter公式:
Nu=0.023*Re^0.8*Pr^0.4(冷却)
(2)层流状态(Re<2100)用Sieder-Tate修正:
Nu=1.86*(Re*Pr*Di/L)^(1/3)*(μ/μw)^0.14

3.曲率修正
蛇管弯曲段需乘以曲率修正系数:
K=1+3.5*(Di/Dcoil)  Dcoil为蛇管弯曲直径

4.总传热系数合成
1/U=1/hi + Rfoul + δ/λ + 1/(ho*K)
(hi管程系数,ho壳程系数,K曲率修正系数)

实际工程中需特别注意:
(1)物性参数按膜温(Tfilm=(Tw+Tb)/2)取值
(2)当蛇管多层布置时,要考虑层间间距对自然对流的影响,间距建议≥1.5倍管径
(3)工业经验值参考范围:
- 水→水系统总传热系数:400-800 W/(m·K)
- 蒸汽→有机物:150-400 W/(m·K)
- 气体→液体:20-100 W/(m·K)

手算推荐采用Kern法估算后取20%余量,精确计算建议用HTRI的Xist模块选Coil in Tank模式,或ASPEN EDR的Air Cooled模块调整几何参数模拟。现场调试时注意实际传热效果往往比理论值低15-30%,建议安装测温点进行校正。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2 03:46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