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企业:逆势扩能为哪般?

尽管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但是这并没有阻止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行业扩张的脚步。记者日前从无锡举行的中国聚氨酯外墙保温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近期我国多家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龙头企业都有扩大产能的打算,纷纷规划引进设备、开设分厂。这些企业逆势扩张,是为了在外墙保温材料“大时代”来临时拔得头筹?抑或是进一步发挥其成本优势,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行业产能过剩  从2012年公安部消防局正式松绑B1级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至今,已经历时近两年。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开始了无序扩张,众多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产能过剩如期而至。  “行业确实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究竟国内有多少家企业在从事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生产,目前还难以统计。但从国内聚氨酯外墙保温板材设备生产企业提供的情况来看,仅2013年一年时间国内至少上马250多条国产聚氨酯板材生产线,这还不包括喷涂企业和采用国外设备的板材生产企业。”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朱长春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的市场确实太乱了,板材企业有很多。在2011年防火政策门槛升级的时候,很多企业觉得酚醛材料的防火性能好,就上马了很多生产设备。后来政策松绑了,聚氨酯保温材料有前景了。由于很多酚醛生产线和聚氨酯板材生产设备是通用的,不少酚醛企业转而生产聚氨酯板材,导致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产品的产能更多。”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说。  伴随着行业的产能过剩,企业开工率低下和产品低价竞争如期而至。“现在,大部分企业的开工率不超过10%,至于中小企业,设备长期闲置更是司空见惯。”江苏绿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建辉告诉记者。  “我们开工率也不到10%。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谈开工率根本就没什么意义。”这一情况也得到了上海华峰普恩聚氨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志勇的确认。  企业的产品售价情况,近年来也是呈明显下降趋势。  “作为上市公司,我们比较注重产品的质量,2厘米厚的板材,每平方米售价最少也要30多元,才能保证基本的利润,如果再低,企业就根本不赚钱。”南京红宝丽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华透露。  据记者了解,目前聚氨酯建筑外墙保温龙头企业的产品的底价都在每平方米30元左右(2厘米厚),折合每立方米要1500元以上。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价格则相对便宜,甚至可以下探到每立方米1000元。  对此,韦华告诉记者,目前虽然聚氨酯行业产能过剩,但是由于生产门槛较低,很多小企业并没有掌握核心的生产技术,也无法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B1级产品,国内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的、具有B1级阻燃技术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生产企业为数并不多。  “现在每家企业都号称产品达到B1级国家标准,其实B1级中氧指数超过30这一要求对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来说,达标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研究员季广其表示。  企业扩张不止  尽管产能过剩,但是龙头企业依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  据记者了解,目前生产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的大型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巴斯夫、万华等大型化工集团,主要产品覆盖聚氨酯产业链条;一类是南京红宝丽、山东联创节能、上海华峰普恩、江苏绿源等,主要生产多种聚醚产品和聚氨酯软、硬泡产品;一类是烟台同化、无锡捷阳等,是比较专业的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生产企业。这其中,有不少企业在积极规划新的生产线,有的已经成功扩产。  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在日前公布的年报中表示,南京红宝丽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红宝丽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的年产1500万平方米高阻燃聚氨酯保温板项目的第二条年产500万平方米连续生产线,于2013年3月安装调试完毕,并投料试产成功,生产出合格的高阻燃聚氨酯保温板产品,产品阻燃各项指标复合达到A级标准,至此,年产1500万平方米高阻燃聚氨酯保温板项目已完成两条生产线的建设任务,形成年产75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后续的项目在规划建设当中。到今年底,按板厚5厘米计算,我们年产1500万平方米产能将完成建设。公司希望通过聚氨酯保温板项目建设,提升产业规模。”韦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我们也在积极布局,引进了新的意大利生产线,现在每年产量可以达到2500万~3000万平方米。”无锡捷阳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国强透露,现在企业也在全国寻找新市场,并且有建设新生产线的计划。  “我们在沈阳、北京都有分厂,产能也在逐步扩大。”魏建辉也向记者介绍了企业的生产情况。  华峰普恩公司在金山的生产线总投资4.5亿元,每年可向市场提供365万立方米的聚氨酯保温板、1000万平方米的聚氨酯复合板。“扩产是一个大趋势,我们目前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聚氨酯硬质泡沫生产企业,但是还在积极扩能。现在我们已经考察了外地拟建分厂的情况,相关事宜谈得差不多了。”唐志勇告诉记者。  等待春天来临  很显然,在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企业看来,过剩的产能并不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藩篱。那么,在当前“前景很光明,出路很难找”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扩能又是出于何种考虑?  “无论是上游原料企业,还是聚氨酯材料生产企业,现在都是一边在呼吁社会提高对聚氨酯产品的认识,一边在积极扩产。这是因为建筑保温材料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大家都知道,未来建筑保温材料必将是聚氨酯材料市场强劲的新增长点,因此会抢先布局,争取市场的优势地位。”唐志勇告诉记者,建筑节能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就是目前的既有建筑,如果都进行外保温改造,现在保温材料的产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魏建辉也表示,很多企业的建筑保温材料产品并非主业,这部分产品其实根本就不赚钱,现在扩能主要是看好这块的潜在市场。  “其实,我们就是在‘赔本赚吆喝’。拿生产聚氨酯原料和其他产品赚的钱在补贴建筑材料这块业务,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家认识,如果需求提升了,一切都不成问题。”一位聚氨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另外,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也是企业扩产的考虑因素。  “我们仅前期在建筑保温材料生产线上就投资了1.6亿元,后续还要追加投资,最近3年整体看来,因为在建设期,一共亏损3000多万元。生产规模上来以后,如果顺利达产,成本会下降很多,当然,这需要政策的支持。”韦华说。  魏建辉认为,产能扩大以后,产品生产成本会低一些,而且大生产线的产品质量也比较稳定。  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大企业建设分厂扩大产能主要出于降低运费成本考虑,避免产品受限于运输半径。  “聚氨酯板材密度小,体积大,因此长距离的运费就比较贵。如果运输半径是1000千米,每平方米聚氨酯板材的成本要增加4元。因此,很多企业为了节省运费,会选择在集中销售区域附近建设分厂。”烟台同化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量强表示,同化公司在江苏、天津都建设了生产线,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  唐志勇表示,聚氨酯板材的运输半径一般在600千米以内,超过600千米,运输成本太高就不划算了,这时候就要考虑建分厂。  也有聚氨酯企业负责人表示,聚氨酯建筑保温板材一般都是随单生产,订单和交付日期一般距离较近,这时候必须保证足够的产能,才能保证交货速度。  观点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朱长春:如果是单纯生产聚氨酯板材,企业的门槛很低,买一个板材设备随时就可以生产。他们觉得市场前景好,就纷纷入行。我们业内经常说,有些老板昨天还在炸油条,今天就干聚氨酯板材了。现在生产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的小企业很多,市场也很乱,很多企业的报价明显低于正常的生产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假冒伪劣产品很多。作为协会,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配合政府部门打假和监督,同时倡导企业自律,抬高行业门槛,规范从业资格,鼓励有技术有条件的企业多兼并重组一些小的企业,最终达到整肃市场的目的。  江苏省建筑节能协会理事长陈继东:按照国家统计局和江苏省统计的资料,2005年末江苏城镇既有建筑总量为12441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为75837万平方米(节能住宅为8437万平方米),公共建筑48580万平方米(无节能建筑)。2011~2013年,江苏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量均为200万平方米/年以上,如果按照200万平方米/年的改造速度计算,住宅和公建全部改造完分别需要222年和240年。这充分说明,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江苏绿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建辉:现在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都在互相压价。生产原料组合聚醚和MDI的成本加起来,已经快接近售价了,这还没考虑生产、管理、财务、物流、销售等各种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规模很难盈利。所以很多小厂停产,闲置了很多生产线,希望行业能有一个洗牌的过程,逐渐规范起来。  现在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都很大,像江苏绿源,1条生产线1天生产10万平方米的板材很轻松。但现在的关键不是扩能,而是要扩大销量,让市场接受公司的产品。因此,未来聚氨酯建筑保温材料的发展之路,还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回归到一个比较理性的商业模式中来。
文章来源: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企业:逆势扩能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