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我们只有两个国企
人物名片:马歇尔•迈耶(Marshall W. Meyer)是沃顿商学院管理学和社会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准会员。迈耶教授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耶鲁大学。曾在中国就国企转型等话题开展过多个调研和研究项目。【财经网记者 杨新亚】“你听说过什么美国国企吗?” 马歇尔•迈耶(Marshall W. Meyer)教授自己都笑了。“美国只有两个国企,而且是历史遗留产物。如果不是大萧条,甚至可能都不会存在。”美国人民假设政府效率会很低下,如果竞争不够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如果一个企业是国企,由国家兜底,员工和管理者不会去担心国企倒闭,但是私人企业就不同,企业主和员工会很担心企业是否会倒闭。
马歇尔•迈耶(Marshall W. Meyer)作为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和社会学教授,在中国调研过很多国企,谈及中美国企的差别,他表示在西方的历史上,人们讨论最多的是,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规则。规则对人们来说很重要,这种情况下,人反而明白企业比个人更重要,人会忠诚于企业和机构,而不是忠诚于某个人。然而中国社会历史上来说是关系社会,对规则的重视不足加上国企领导有行政级别,给腐败留下了滋生的空间。
提到中国国企改革的可能性时,他说“中国的《公司法》规定:国企的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第216条)。也就是说,在国有企业里即使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拥有该公司的任何股份,也可以对企业进行管控。其他的不必知道更多了,只要这条还存在,就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革可能发生。” Meyer表示。
财经网:中国的大公司多数都是国企,美国大公司都是私企,中国认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必须由国家控制才能保证国家安全,但美国的石油和银行这些行业基本都是私人控制,似乎也没有什么安全上的威胁,您怎么看待这种差异?
马歇尔•迈耶:美国只有两个国企,一个是客运铁路系统Amtrak,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这个领域不怎么赚钱,投入太大不好运营,另外一个就是邮政系统。他们的财务状况都很糟糕。过去有一些私人公司试图从事这方面的运营,但大萧条以后都退出了。这两个国企是历史产物,如果不是大萧条,甚至可能都不会存在。
美国的商业社会就像是一场篮球比赛,每个队伍都是一个公司,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就是制定规则和监控规则的执行,直到一战,美国的政府都一无所有,甚至连军队都没有,在美国的概念里,政府是裁判,裁判不能参赛,甚至宪法也是这么规定的,联邦政府只有三种权力,征兵、外交、规范商业,这意味着国家不能对商业活动进行干预。
在美国,人们假设政府效率会很低下,如果竞争不够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一个企业是国企,由国家兜底,员工和管理者不会去担心国企倒闭,但是私人企业就不同,企业主和员工会很担心企业是否会倒闭。中国可能会认为一些领域很重要,如果政府不控制可能就会出问题,但是美国认为如果政府控制这些领域才会出现效率低下和发展不良好的问题,因为没有人会上心管理。比如民众永远不会觉得波音会出大问题,因为波音是私企,运营者会很用心不会让它轻易倒闭,而且还要和其他企业竞争比如空客,会提高效率,对于航空业反而是好事。
但是美国有一个问题。看看现在乌克兰的情况,奥巴马希望制裁俄罗斯,但企业们说,不行,我们在俄罗斯有投资,所以对于非集体经济(decentralized economy)的国家来说,在全球化时代,政治决策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企业是利润驱动的,不会支持对他们不利的决策。
财经网:石油是关键行业,对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很重要,中国倾向于政府控制石油企业的所有权,美国不会担心石油企业被私人控制以后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吗?
马歇尔•迈耶:现在西方只有两个大的国有石油公司了,美孚和壳牌,在西方眼里,石油只是一种商品,可以在任何地方购买,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获得所有权呢,国家宁愿把钱花在其他地方,中国的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采购原油在保证国家安全,但是壳牌和美孚认为,中国可以尽量购买所有权,但一旦战争爆发有冲突,切断了航运线,有所有权也没用,他们有这个自信,即使有战争也只是价格上涨罢了,石油总是买得到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在建设海军力量和管道,所以你看这个策略很不一样,中国式补救计划是避免危机型,而这种计划效率低下而且非常地昂贵,美孚和壳牌在世界各地投很多钱只是一种分散注意力人们的做法,实际上他们没有投那么多钱在获得所有权上,至少没有中国多。
财经网:银行业呢?
马歇尔•迈耶:银行业也是可以从两方面看,中国的银行系统,每个中国人都相信,政府不会允许银行倒闭,但是美国对于不良资产有很好的管理系统,不保护投资者但是保护储户,美国政府会关闭银行,但是关闭以后会把一个银行的资产和储蓄转移到另一个银行。美国人民并不担心,在大萧条期间他们已经经历过银行的倒闭,然后再重新建立银行,除了投资者以外储户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问题在于,银行收了交易费,储户将钱存到银行,银行把储户的钱借给借款人,当银行的资产出现问题,投资者和储户都会损失,但是银行却赚到了钱,解决的方法就是逼迫银行承担风险。怎么增加抗风险能力?就是把银行业务多元化,比如开展资产管理、投资服务,为核心业务做支撑,这样即使银行的负面资产和坏账出现问题,也不至于对其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胁。在美国,商业借贷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根本不是银行的主业了,已经成为了历史,美国的问题是银行走的太远了,但是中国的问题是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银行收入来源太单一,抗风险能力很弱。我认为银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放开利率管制,这样才能增加银行的市场敏感性,对国企来说免费的资金不再免费了,但是这个迟早都要面对的,不能因为不想得到免费的资金就不放松利率的控制。
财经网:在中国,国企的领导人不仅是企业管理者而且是政府官员,这往往导致腐败滋生效率低下,如何有效防止腐败?
马歇尔•迈耶:要优化国企领导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拔国企内部的领导人团队,让他们集体接受管理培训,另一种是从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问题在于,如果对体制内部的人进行培育和选拔,不管他们接受多少外部培训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教育,他们只对个人或者小团体忠诚而非对公司忠诚。在西方的历史上,人们讨论最多的是,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规则,规则对人们来说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人反而明白企业比个人更重要,人会忠诚于企业和机构,而不是忠诚于某个人。但在中国的国企中,虽然领导人是国家的人,但更重视关系,朋友、亲戚的利益会相较于企业来说更加重要,任何的重大投资不可能交给不认识的陌生人,人们更乐于选择相信有血缘关系的亲信。如张瑞敏所说的,他建议的国企组织改革其中一点就是把庞大的组织打碎,企业分成小块,这样做以后就能利益分明,权责明确,你对你的CEO 负责,我对我的CEO 负责,腐败就能减少。规则很重要。
中国的《公司法》规定:“国企的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第216条)。也就是说,在国有企业里即使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拥有该公司的任何股份,也可以对企业进行管控。其他的不必知道更多了,只要这条还存在,就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革可能发生。
来源:财经网
链接: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4-06-17/114270713.html
http://meng.horse/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Horse的微博 国企说白了就是垄断。 国企改革是大趋势。更重要的是,整个中国各行各业都是关系、交情的世界。 呵呵,看了这个,感觉中国国企改革遥遥无期啊 {:1106_363:}^^^^^^^^^^^^^^^^^ 赶紧改革吧 为纳税人服务没有他们的事 呵呵 损害利益集团的事情 不能干 太精辟了,但中国人想法就不同,很多上市企业就是在让自己的企业倒闭中获得更高的利益,上市前造假,上市后辞职抛售股份。
国企说白了就是垄断,不利于竞争。
发展经济 矛盾变化多端 不可全信 国企的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不能一概而论,国情不同,文化不同。 国企啊国企 利益没有明朗化
现在大部分都是国有资产私有化 既然在西方眼里石油只是一种商品,可以在任何地方购买,那么美国为啥打伊拉克,为啥控制中东国家,本文作者观点有点不太对啊 国情不同,不可以完全类比。 国企说白了就是少数既得利益者所进行的一种垄断。 “中国社会历史上来说是关系社会,对规则的重视不足加上国企领导有行政级别,给腐败留下了滋生的空间” 公、私,社会的起源{:1106_369:}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