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kk99114 发表于 2014-7-17 15:30:07

  我国电炉废钢的现状分析

  世界钢铁工业生产工艺流程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选择,目前有两大工艺流程:以高炉-氧气转炉炼钢工艺为中心的生产流程,即长流程;以废钢-电炉炼钢为中心的生产流程,即短流程。目前世界电炉钢比例已占到粗钢产量的31%以上,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废钢资源紧缺,电力供需不平衡,造成电炉钢成本较高,从而导致长流程发展过快,而电炉钢则呈下降趋势。我国电炉钢的比例仅有10.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工艺优化解决电炉炼钢现存的问题,促进短流程的进一步发展,应成为我国炼钢企业思考的问题。  一、发展历程及现状  电弧炉炼钢技术的诞生可追溯至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W.Siemens建造了世界上首台实验电弧炉。初期的电弧炉生产率低、能耗高,主要用于特殊钢的生产领域。80年代后,由于超高功率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使电炉炼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大型化、高效化,并与精炼、连铸形成了良好的匹配。这使电炉炼钢与转炉炼钢流程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世界范围内的电炉钢增长比例也明显高于粗钢增长比例。  电炉炼钢自问世以来,呈不断增长的发展势头,迄今为止占世界总钢产量达31%以上,且保持着继续上升的态势,发达国家上升速度相对较快。我国电炉钢产量近几年也在不断攀升,,但由于电炉钢产量增幅远低于转炉钢产量的增长速度,所以比例呈下降趋势。1995年以前,电炉钢比例保持在20%左右,但多数炉型较小,且以模铸为主。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一大批现代化的电炉投产、达产,电炉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电炉钢比例一直在16%左右徘徊。如今电炉钢比例出现新低。另外,由于我国钢产量占到世界总钢产量的比例大,因此电炉钢比例的下降也影响了世界电炉钢比例。  二、面临的问题  我国目前电炉流程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废钢与电力紧缺的局面仍将存在,电炉钢的成本仍会高于转炉钢成本。成本是制约电炉钢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面对成本压力,我国多数电炉炼钢厂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短,社会废钢资源不足,而且钢铁制造过程技术进步使自产废钢不断减少,同时废钢进口量也相应下降,所以我国废钢资源短缺、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废钢应用量大幅度上升,而进口废钢量稳中有降。大部分废钢的来源依靠社会采购和自产,钢铁产能的大幅上扬与废钢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了废钢采购困难,这一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电炉炼钢原料以废钢和生铁为主,能量供给以电能为主。我国电力紧缺,短时期内仍难满足国内电炉钢生产用电需求,缺电和限电导致电炉间歇式生产,生产成本更趋升高。目前转炉与电炉冶炼钢种几乎相同,钢质量差距不大。然而在电弧作用下,电弧区钢液易于吸氮,影响钢水质量,不利于生产氮含量较低的钢种。此外,电炉加热钢水会使熔池少量增碳,也不利于生产碳含量要求低的钢种。同时,废钢中残余元素(Cr、Ni、Cu等)的循环富集,也影响电炉生产高纯净度的钢种。  三、结论  在钢铁生产中,成本是决定性因素,近几年电炉钢比例的逐年降低是其成本高于转炉钢引起的。目前转炉钢比例已出现过剩,而电炉钢比例的上升是必然的。  同时,电炉钢流程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支撑电炉炼钢工艺,进一步优化工艺,缩短冶炼时间,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废钢、电力等资源问题的解决,短流程的优势会凸显出来。同时,电炉钢的发展也是循环经济的需要,应在政策上给予相应扶持。  该资讯由中国废钢交易网整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电炉废钢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