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旭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青岛碱业:纯碱老兵的节能新传

青岛碱业:纯碱老兵的节能新传

作者:杨晓宇来源:中国化工报


  青岛碱业曾是上世纪90年代青岛市三大标杆企业之一,如今,又连续3年成为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这样一位行业老兵,到底是如何做到连续3年把能耗降得更低,并让企业效益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7月中旬,中国化工报记者走进这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厂,探寻和品味他们的节能故事。

  ——2013年度能效领跑者企业调研报告之二

  重碱车间干法加灰厂房。  惨淡,多数亏损,有的甚至经历着生死考验,苦不堪言。
  然而,青岛碱业这样一个资源少、包袱重、设备旧的“老兵”却活得还不错,在去年底实现了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更是盈利2000余万元。这样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能效水平的不断提升。
  2013年,青岛碱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0.17万吨标煤,较2012年下降了3.12万吨。占产品成本三分之一的能耗降低了,盈利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青岛碱业曾是上世纪90年代青岛市三大标杆企业之一,如今,又连续3年成为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这样一位行业老兵,到底是如何做到连续3年把能耗降得更低,并让企业效益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7月中旬,中国化工报记者走进这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厂,探寻和品味他们的节能故事。
  他们的故事,也将为在市场竞争中生死挣扎的纯碱企业,更为身处调整转型阵痛期的化工行业,传递出正能量。


  平度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现场。  重塑观念,大家都知道要“算着干”
  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是不少老国企发展中的最大瓶颈。而青岛碱业的领导班子从细微处入手,树立职工的节能理念,以职工为本,靠管理措施激发人的潜能,更用严格的制度保证节能工作的长效化进行。
  青岛碱业始创于1958年,原名青岛化肥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三大碱厂之一。近半个世纪的时光,记录了企业几经沉浮的奋斗历程,历久弥新。
  在今天的青岛碱业,老国企常见的大手大脚观念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算着干”的理念。这成为他们实现能效不断降低的制胜法宝。
  青岛碱业工会主席孙新德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企业有八大消耗指标:盐耗、石耗、煤耗、氨耗、中压汽、低压汽、电耗、水耗。每一年,企业都要将这些指标逐一层层分解落实,具体分解为月度目标,再分解到每个车间,每个班组岗位,甚至个人。
  “算着干”,意味着每个岗位每天拿了多少物料进来,要产出多少产品,每天要精打细算消耗情况,不能超标。事实上,“算着干”在本质上是对生产实现过程控制,充分体现了青岛碱业管理严、精、细的特点。
  谈起“算着干”,似乎每位青岛碱业职工都有一肚子话要说。“我们是日清日算,班清班算。如果算出今天消耗高了,马上就要分析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在产品调度室,一位员工对记者说。
  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青岛碱业的领导班子深谙此道。“过去工作干不好,总有人说是因为职工素质低,我不认同这一点。我们企业的年产能从设计规模的60万吨做到72万吨,超能力20%,这是我自己不敢想象的,而是靠职工一点一滴努力得来的。所以,我感到我们的职工非但素质不低,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青岛碱业总经理于英明说。
  看到了职工的“潜热”,企业管理便抓住了重点。他们格外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使得企业节能工作事半功倍。
  “职工上班是来挣钱的,不只是来给单位作贡献的。”于英明说。因此,能耗指标不能要求职工硬性完成,而是要跟绩效考核挂钩,形成激励机制,这样职工进行节能工作才有目标、有动力。
  “职工的控制操作都与指标挂钩,指标又与收入挂钩。所以,每位员工都会把自己的指标做到最优化。”重碱车间主任赵建国对记者说,一个职工从进厂接班那一刻开始,工作期间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影响自己的收入。而记者了解到,在同一个车间里,职工奖金收入差距最多达千元以上。
  “现在两碱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但不管企业多困难,对节能工作的奖励,领导都能够不打折扣的兑现,这让我们做好工作很有动力。”工作了27年的煅烧车间值班长这样说。
  管理还要让制度说话。2013年,青岛碱业的新班子一上台,便提出了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三化”要求。据了解,企业先后修订完善了已有制度56项,同时还制定了10多项新的制度。在执行制度时,他们严格按照程序走,并对相关标准进行细化。这在客观上对企业的节能工作形成了强力支撑。
  比如,在煤炭采购方面,过去没有公开透明的采购制度,原料质量差、价格高,造成生产不稳定,这直接导致企业能耗增加。去年,青岛碱业终止了与企业有50余年供货历史的供应商合作,开始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吨碱因此节约2千克无烟煤消耗,节约成本约800万元,明显提升了效益。

  热电分公司脱硫塔。  持续技改 20年前的设备节能显优势
  青岛碱业的大部分生产装置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与同行业许多企业比相对陈旧。因此,他们更懂得充分利用老企业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对旧设备进行持之以恒地改造,并不断进行节能技术创新,这令企业的能效水平在行业中傲立群雄。
  1988年,于英明大学毕业分配到青岛碱业工作,跟纯碱生产打了20多年交道。去年,他成为青岛碱业新一任总经理。谈起节能,于英明感慨道,作为一家老牌国企,能把自身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最好是青岛碱业能效水平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新中国三大碱厂之一,青岛碱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在节能技术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们就开始引进高效的节能技术和设备。这些技术储备的厚积薄发,为企业今日的节能成就打下了良好基础。
  比如,上世纪90年代,青岛碱业排除万难从荷兰引进干法加灰蒸馏技术,成为全国同行业首家采用。如今,这一技术已成为青岛碱业的专有技术,也拥有当今全球运行情况最好的一套装置。至今,还有一些国外企业陆续前来“取经”。
  即便如此,为了能使能耗降到更低,青岛碱业对于该技术的改造一直没有停止。赵建国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自2012年开始,车间技术人员从设备结构方面持续对干法加灰系统进行改造,仅去年一年就改造了5个部分,效果也很显著。一方面延长了干法装置运行周期15天,减少了能耗更高的湿法装置运行,从而使节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用于生产氯化钙的废液浓度由10.5%提升到14.5%,每吨氯化钙生产可节约蒸汽约300千克,年节约蒸汽3万吨,折合标煤2851.8吨。“2011年我们成为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后,更有动力去做好节能工作,因此这两年技术改造从未间断。”赵建国说。
  记者了解到,除干法加灰系统外,青岛碱业的离心机、滤碱机等核心设备也都经历了优化升级,使老装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13年,企业重碱固液分离设备的优化改造及滤碱机的结构改造,使滤过重碱水分降低1.5%;企业对离心机转速进行改造提升,使离心重碱水分降低1%。上述两项技术改进,使吨碱节约50千克中压汽,年可节约标煤3000吨。
  在纯碱行业,青岛碱业不仅设备不新,与百万吨生产规模的大碱厂相比,80万吨的年产能也显得有些精致。规模小,消耗指标却做到比别人更低,这并不容易。于英明说,青岛碱业的法宝是创新节能技术。
  提起近些年青岛碱业在节能技术方面的创新,于英明如数家珍:碳回收技术、氨盐水PE过滤器、煅烧炉蒸汽回收技术、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技术……
  “工信部在氯碱行业推广的节能项目,我们企业占了一半,说明我们的节能技术在行业比较领先。”于英明颇感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在青岛碱业未来的目标里,还要把装置继续优化,纯碱节能减排工艺专利技术也要适时进行工业化。这些,都将为企业节能带来更大空间。
  而最为重要的是,职工们对企业技术改造充满信心。“相信我们企业节能降耗还有更大的空间!”这是在青岛碱业车间里,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青岛碱业领导班子正在研究落实节能降耗工作方案。  转型求变 能效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当下,产业结构转型是以基础化工产品为主导的企业不容回避的现实。与很多企业迷茫的状态不同,青岛碱业找准了方向,看见了光明。2013年,青岛碱业打造“一南一北”产业基地整体规划的实施,不仅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将使企业的综合能耗水平实现根本性的降低。
  七月,骄阳如火。然而炎热的天气却阻挡不了新项目的建设热情。
  青岛碱业转型的关键项目之——平度8万吨/年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循环经济项目正在收尾。这是一个典型的节能减排项目,主产品硫酸钾产生的副产品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产氯化钙,氯化钙生产的副产品二氧化碳与纯碱反应生成小苏打。整个项目副产品回收循环利用,每年用于8万吨小苏打生产的回收利用二氧化碳量可达26036吨。项目主导产品硫酸钾和联产产品氯化钙和小苏打的生产互为依托,流程紧凑,热量释放和利用相互衔接,能效指标比单一装置更先进。预计项目建成后,综合能耗为万元产值0.7吨标煤。
  就是这样, 青岛碱业以“绿色创造未来”的理念,正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求实现脱胎换骨的发展。“这个项目的实施,将给企业节能工作带来质的飞跃。”青岛碱业董事长郭汉光对记者说。
  2013年,郭汉光成为青岛碱业的新一任掌舵者。摆在他面前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转型。对此,他也曾经彷徨过,但最终还是坚定的选择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从近两年的财务数据看,纯碱一直占公司总收入的近50%,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不过近年来,国内外纯碱产品需求大幅下降,纯碱及下游行业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众所周知,我们从事的是高耗能无机产业,现在又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无论是地域限制、产业环境,还是企业自身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转型。这也是青岛碱业几代人不断追寻的转型。”郭汉光坦言。
  一家企业在决定转型方向时,要考虑的因素颇多。也许是因为一直身处高耗能行业的压力之下,这次青岛碱业选择转型方向时,特别注重项目的能耗水平。
  “过去,很多东西我们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但通过转型我们能实现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发展。未来,万元企业综合能耗也能得到根本性的降低。”郭汉光如是说。
  综合考虑产品、能耗等多方因素,青岛碱业转型的目标锁定在循环经济项目和新材料项目。企业2011年编制的《“十二五”暨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两翼并进”的转型发展之路。2012年,企业打造“一南一北”产业基地的整体规划正式落地:“一南”指在董家口临港产业园发展化工新材料产品,打造高端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一北”指在平度化工园依托传统优势产品发展高端化学品,大力发展水溶性肥料等差别化优质肥料,打造现代农资和化工产业园。
  据了解,平度化工园的循环经济项目综合能耗为万元产值0.7吨标煤;在董家口临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5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不仅达产后预计每年能为企业贡献约51亿元营收、2.2亿元净利润,项目能耗更是仅为万元产值0.3吨标煤。而去年,青岛碱业的综合能耗是万元产值2.7吨标煤。
  “通过这样的转型,我们将从高能耗、低效益的初级无机化工产业,升级为高附加值的新型化工和现代农资产业,不仅效益会上一个台阶,企业的节能工作也将实现质的飞跃。”郭汉光憧憬地说。
  在记者看来,尽管搬迁和转型对老国企来说意味着变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企业积累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优秀团队,将伴随他们进入任何领域、任何地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岛碱业的节能故事仍未完待续。


重碱车间离心机岗位员工正在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企业生产集控中心调度室。 (图片摄影:苑清平)
相关评论转型需要大智慧  作为一家能连续3年蝉联能效领跑者标杆的企业,青岛碱业的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之高水准自然不在话下。然而,青岛之行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并非这些,而是青岛碱业干部职工在面临转型时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
  熟悉化工的人都知道,青岛碱业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它是最早为新中国生产纯碱的工厂之一,可谓中国纯碱工业“开山鼻祖”级企业。但是,在传统高耗能产业走入困境之际,这家老牌企业并没有仰仗自己的“老本儿”继续扩大产能,而是理智的选择,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走精品路线,即发展循环经济及下游深加工项目;同时大胆向未涉足过的新领域进军。他们期望的是,彻底甩掉“高耗能”的帽子,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之路。
  其实,越是历史深厚的企业,做出这样的选择越需要勇气。但越是有勇气的选择,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让记者想起化工界首屈一指的美国杜邦公司。它以做火药起家,随着时代的变迁,实现了向民用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的转型。大胆开辟新事业,成就了今日的化工帝国。
  转型需要勇气,也要有智慧。那转型的目的又是什么?记者以为,是为了让企业实现这样的发展——既能带来经济成本的降低,也做到了环境资源的节约。而青岛碱业的转型正是抓住了这一核心,新项目能耗的大幅下降,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也许,今日的化工行业应该有更多企业能鼓起勇气和过去告别,大胆追寻更节能、更有市场效益的新事业。这样,即便是颠覆“老祖宗”的产品和理念,又有何妨?

相关评论行业的好样本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技术咨询部部长 齐玉娥  能效领跑者活动已进行了3年,青岛碱业连续3年上榜,也获得了3次表彰,这很不容易。
  近些年,青岛碱业积极发挥技术节能成效,为行业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比如,上世纪90年代他们在行业内率先实施重碱二次脱水项目和干法加灰技术,为纯碱、小苏打、氯化钙低能耗生产奠定了基础;之后,他们又陆续实施煅烧回水改造项目、海水淡化项目、碳回收利用项目等,使企业的能耗水平一直名列前茅。其实,青岛碱业大部分的生产装置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但他们通过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加上不断技术创新,使企业在行业中一直保持先进能效水平。
  除了推进技术进步,青岛碱业在消耗上精打细算也是一个鲜明特点。“算着干”的理念,成为青岛碱业实现能效不断降低的重要手段。事实上,“算着干”在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体现了企业对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控制,也体现了他们管理严、精、细的特点。
  总之,青岛碱业为行业做出了好样子、提供了好样本。其拥有的先进节能技术,将逐渐推广到其他企业,使纯碱行业能耗逐年降低,为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作出贡献。


天山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有打广告的嫌疑。

wanderer1997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谢谢分享此新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碱业:纯碱老兵的节能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