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旭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石化产业,中西合璧构筑未来

石化产业,中西合璧构筑未来

作者:李闻芝 台向敏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于去年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未来10年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创新发展机遇进行了深入讨论,历时9个月的时间,几易其稿,形成了《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研究报告。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将这份报告称为“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在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参与报告编写的跨国公司的大佬们侃侃而谈,他们对未来10年的展望不仅融合了本公司荣辱兴衰的百年发展历程,而且紧扣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现实,“人口众多”、“城镇化”、“十三五”、“产能过剩”等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频频出现在跨国公司老总的谈话中,这种来自西方同行业的、从全球视野出发的、中西合璧式的对中国石化产业未来发展战略的考量,无疑将会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启迪。
  直面原料供给变局
  未来10年,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对石化企业的竞争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的几十年里,石油一直在原料和能源供应中担纲主角。5年前,还没有人预见到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对全球石化工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而5年后的今天,这一原材料的变革却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石化产业的投资、贸易和市场格局,更多的投资开始转向北美,美国也已经摆脱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未来还将成为能源和石化原材料的出口国。与此同时,中国煤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也使得廉价的煤炭资源在石化工业原料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现代煤化工的技术进步使得廉价煤炭作为石化原料被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可能,而这在以往石脑油盛行的时期几乎无人问津。



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现场。
  如何面对原料多元化的挑战,在原料变化中快速调整投资决策?巴斯夫执行董事会副董事长薄睦乐认为:“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应对原材料变革挑战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要有开放的心态,根据原料的定价和经济性快速调整投资决策;在制定投资决策时,公司还必须考虑不同地区在原材料方面的差异;同时企业需要提高对相关技术的关注,这样才能抓住机遇生产出因原材料变更带来的市场短缺产品,填补市场空缺。”

  薄睦乐表示,目前世界各地对于原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的差异性,使石化行业面临的原材料挑战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严峻。原料多元化及其变革,要求石化行业具备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石化工行业必须紧跟原材料的发展趋势,对生产技术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原材料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合成路线和工艺的改变,作为一家石化企业,其技术组合越灵活,就越有能力应对原材料的变化挑战。



会议间歇,天津开发区(南港)管委会副主任张东昇(左),向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中)介绍南港工业区的总体规划情况。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变化未必是一种威胁,相反却是产品和技术开发的新机遇。比如,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使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成为非常有前途的产品,高选择性的高效催化剂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而北美大量页岩气的应用造成丁烯和芳烃的短缺,高效丁烷脱氢工艺将有效填补市场空缺。诸如此类针对原料的变化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和工艺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薄睦乐强调。
  他还提醒到,未来几年,世界各地区间石化原料成本将出现巨大的差异。在以石脑油为原料的时代,无论是在美国、欧洲,还是在中国,利用石脑油生产丙烯的整体成本相差无几。而到2022年,美国、欧洲和中国的丙烯生产成本就将完全不同。除整体生产成本以外,如果我们着眼于资本成本和现金成本,考虑到投资规划和寿命周期这种差异会更加显著,在资产折旧之后,煤炭的现金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对于欧洲石化企业而言,未来10年之内已无法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只能凭借高度一体化、延长产品价值链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来保持竞争力;美国石化行业将会大幅度提高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丙烯的能力;在中国,储量丰富、价格具有竞争力的煤炭将大幅改变成本结构,煤化工项目的现金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但另一方面煤化工项目资本支出相当高,每次投资都必须深思熟虑。
  发挥市场推动力化解过剩
  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其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利润低下,进而在市场上丧失竞争力。从“十一五”以来,中国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想方设法地纠正,但是几年过去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有业内专家预测,鉴于目前的行业现状,即使到了“十三五”,产能过剩依然会是困扰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对此,在华跨国公司的老总们又持有怎样的观点呢?
  “产能过剩”这个词给巴斯夫集团副总裁、中国首席代表伍德克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他甚至记得这个关键词出现在《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研究报告英文版的第42页上。“产能过剩是我们这个行业中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的产能过剩具有中国特色就是地方保护主义。政府并不是某个行业中的专家,对行业了解并不十分透切,由地方政府做出的投资决策往往会是导致过度投资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企业本来按照市场规律是要被市场所淘汰的,但因为地方保护主义他们却能存活下来。我们希望这一点能够更多地引起地方政府的注意。值得高兴的是,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听到政府的一些新提法,那就是让市场的力量起决定性作用。”
  “还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就是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也非常关键,就像在天然气的定价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天然气价格改革方面,对天然气下游的用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希望政策的透明度更高,让企业在做决策时更有把握。”伍德克补充道。
  英威达集团高级副总裁柯若楠也表达了对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一些看法:“在中国一些区域,我们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在一些市场上没有办法持续地展开工作。我们希望在行业中看到理性化的运作,希望企业更多地关注市场的信号,着眼于长远做出决策,这样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好的价值。面对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也希望未来这样的趋势会在中国持续下去。另外,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市场竞争要遵守规则,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我们也要执行规则。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创新才能进一步展开,帮助我们实现投资回报。”
  “最后我想提提能源领域的情况,这个领域也应该高度聚焦市场的力量。这个领域的竞争还会继续持续下去,如果我们花一点时间看看过去北美的页岩气革命,就会发现市场的力量所起的作用。其实就是一些企业家发现了这样的商机,并就此展开创新,他们雇佣了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进入市场并管理市场,从而促成北美的页岩气革命,解决了北美面临的能源挑战。所以,市场的力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都已经一再强调这样的理念,所以我相信这样的趋势将会在中国持续下去。”柯若楠表示。
  创新转型乃制胜法宝
  石化产业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人类多样化需求与资源环境矛盾不断调试的过程,而创新一直是石化产业不断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赢创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洪中认为,在石化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要突破发展的瓶颈,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由于缺乏创新,石化产业才会在一定层面上徘徊,才会有简单重复的产能增加,才会造成产能过剩;同时也是由于创新能力不足,所以才造成对环境的压力。
  他同时也指出,在加快创新步伐方面,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十分必要,中国企业对客户需求了解深入,反应速度快,对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强;而跨国公司在经验和知识积累上以及颠覆性的思维上更具优势,双方的合作可以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面对当前的挑战,无论是企业还是整个行业,都必须下大力气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技术组合,以填补产品空白,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地区不同原料带给我们的机会。世界日新月异,整个社会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我们如何更好地平衡行业发展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的需求?唯一可行的答案是坚持不懈地进行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对于发挥未来廉价原料优势至关重要。”薄睦乐表示。
  朗盛化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明诚则认为,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是一个公司得以发展的根本。“对于我们这样的跨国公司转型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尤其是20年来,我们的业务在北美、欧洲有大幅度的提升,就得益于不断地业务调整和转型。朗盛公司的诞生,本身就是拜耳转型升级的结果。10年前朗盛从拜耳独立出来,转型升级以后我们又经历了分拆、投资、并购。今天朗盛已经转型成为一家非常不同的公司,10年前,我们在亚太地区的资产只占到全球业务的5%,而到明年这个数字将提升到30%。”钱明诚说。
  从历史来看,转型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当年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和其他的西方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也走过一个漫长的道路。今天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德国制造也不是一步到位,其发展中也经历了从仿造到创新的艰辛。
  “转型升级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有我们行业同仁共同努力,有社会支持,也有政府的支持,我们还是抱有很大的信心。”钱明诚表示。
  拜耳材料科技亚太区/中国区总裁苗伯乐则表示:“我们也非常关注未来的创新,创新是拜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拜耳的创新历史已经有150年了,我们的口号就是通过科学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们会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就制定了2020年的目标,减少40%的排放,同时将我们的能源效率提高30%。”
  更加关注人的需求
  尽管是一个典型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专业会议,但在大会现场中国化工报记者却听到了许多关于人口增长、生态环境的话题,主办方甚至将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作为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组织了一个分论坛。未来10年的发展中,人与化工、环境与化工该如何协调发展、互惠共赢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那么,化学工业能为人类生存和人类文明做些什么?
  杜邦——世界公认的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家化工企业,但在杜邦人眼里,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家科学公司,这一理念从1802年开始延续至今。杜邦中国总经理吴坚表示:“从最早生产火药的时候我们就把自己定位为是一家科学公司,杜邦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不断在世界面临新的挑战时为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更健康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在第一个百年里,杜邦发明的硝酸甘油炸药,为人类社会工业化的进程作出了贡献。第二个百年中,杜邦开发了尼龙、特富龙、莱卡、大豆蛋白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化学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谈到第三个百年的发展杜邦的定位,吴坚表示:“企业要发展就要顺应世界潮流。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人口增长将是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这个趋势会给人类带来挑战,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商机。杜邦将聚焦在三大领域上,第一是食品,我们目标就是使粮食增产,同时使有限的粮食营养价值更高,更安全;第二是开发可再生的纤维素乙醇作为化石能源的重要补充,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第二代纤维素乙醇项目将会在今年或明年在美国开工;第三是利用我们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加强安全防护。”
  苗伯乐也强调:“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人的问题,关注人的需求。中国正在面临着城镇化的挑战,这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居住,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需要便利的交通、足够的饮用水和粮食,还需要更加舒适的居住空间,人们会消耗更多的能源,所以我们就必须为这个转变做好准备。通过生产和开发高品质的材料和先进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加环保节能,一些新型的涂料可以更好地保护建筑质量,为居民带来舒适的居住环境。”
  钱明诚也表示:“交通、运输、住房的增加都会带来巨大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挑战是21世纪的重大课题。未来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是紧密相连的,新的挑战也给我们新的机遇,化工行业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水资源保护、节能减排这几个重大的领域都可以提供创新型的解决方案。”
  迎接数字化的挑战
  在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原料、市场和技术以外,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范应用,石化行业也将迎来数字化的挑战。跨国公司的老总们对这一点感受颇深。

  索尔维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朱铭岳表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数字时代到来,今后10年、20年数字技术将对传统化工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们以传统方式经营管理企业的时候,要看到数字化带来的挑战。我们正在感受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冲击,今天全球一天的外汇交易量相当于1979年全年的外汇交易量;今天全球一天的通话数量相当于1984年全球全年的通话数量。”
  朱铭岳介绍说:“就化工行业而言,上世纪全球的交易总量为1.4万亿欧元,而从2000年到2010年,全球的贸易总量就增加了1万亿欧元。预计未来四五年里,整个化学品销售将再增加1万亿欧元。贸易量的快速增长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直接相关,化工行业的传统B2B销售模式目前正面临网上网下O2O的销售模式的挑战。对跨国公司来说,在全球销售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客户管理系统,这是我们竞争的法宝,这个法宝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将面临着快捷高效的互联网技术服务的挑战。”
  “在生产领域,我们同样面临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数据储存、数据分析技术在化工行业得到广发应用,而在节能、高效、环保和盈利的生产模式和发展过程中,数字化会带来更多的机会。目前政府对化工企业安全健康环保的管理也进入数字化时代,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管,无纸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公开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国乃至全球的化工行业将面临巨大而复杂的差异性。”
  “这些变化和挑战都非常有利于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关键是看企业有没有做好准备迎接这样的转变,并在这个转变中充分享受转变带给我们的好处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中国的企业有些看到了这样的挑战,有些还没有注意到。”朱铭岳提醒道。


Patronum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马上就该找工作了,先积累经验吧,感谢楼主的分享。

wanderer1997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谢谢分享.......

马到成功!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引进到吸收到创新!

wanderer1997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谢谢楼主的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化产业,中西合璧构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