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石化新城成为长寿之乡的秘笈
探寻石化新城成为长寿之乡的秘笈泉港,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泉港人均预期寿命77.76岁,高出全国水平2.93岁;80岁以上老人达8186人,占总人口的2.13%。2013年9月,泉港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
泉港洋屿石化仓储片区呈现出现代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美景。 (庄子瑜 摄)
南山片区施工忙。 (庄子瑜 摄)
泉港,拥有年产1400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石化产能,是福建省石化产业龙头和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也被誉为中国能源之都、中国石油化工名城。
一座石化产业新城,却是国家评定的“长寿之乡”,这多少令人感到意外,其背后有什么奥秘?日前,中国化工报记者来到泉港区,寻访这座石化新城的“长寿密码”。
一位百岁老人的幸福人生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泉港区南埔镇先锋村林头自然村,探访百岁老人肖阿钳。
一座古厝前,老人正在院子老树下纳凉。“这是我们村的百岁寿星肖阿婆。”村干部说,“老人身体硬朗得很,性格也好。”
见客人来访,老人扶着桌子,从藤椅上慢慢起身,用一口浓重的当地口音热情招呼:“坐啊,吃茶。”老人神态安详。一个多世纪的风尘,似乎没有在她身上烙下多少印记。
肖阿钳生于1911年,早年从当地南城镇肖厝村嫁到先锋村。为了生计,肖阿钳下田间地头,播种收成;在家操持家务,养育儿女。也许是多年的劳动,磨砺出她刚健的体魄。在她的记忆里,除了因为风湿有时腿脚不便,她很少生病。虽然过了百岁,但老人头脑清醒,手脚灵便,记忆力好。村里老人谁哪天生日,哪块田地是谁家的,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肖阿婆一生养育了5个子女,最大的已经76岁,最小的58岁。现在,老人和大儿子林顺玉及孙子、曾孙住在一起,其乐融融。“这几年生活条件好了,每年儿孙们都会赶回来给我过生日,给我买大蛋糕。”老人说着,脸上漾起幸福的笑容。晚辈们细致周到的照顾,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很安逸。
对于长寿的奥秘,肖阿钳有自己的看法:心态平和,生活知足。对待邻里,老人总是与人为善,并以此教诲孙辈们。据悉,目前,像肖阿婆这样的百岁老人泉港区有36名,80岁以上老人8186名。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泉港老人健康长寿的基础。”泉港区老龄办主任柯红星说。
那么,什么是柯红星所说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个集约型园区化模式的创建
泉港因石化而兴,在本世纪初成为国家级石化基地。2013年,泉港实现石化产值673亿元,名列“中国石油化工园区20强”第6名。与此同时,2014年6月,泉港入选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其实施方案在评审中综合得分名列第六。
但在泉港,没有林立的烟囱,没有刺鼻的气味,只有排列整齐的厂房、架设井然的管网和笔直矗立的风光互补LED路灯。
“福建省提出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这个目标具体到泉港,就是要建设好绿色石化港口新城升级版。”福建泉港区委书记洪自强说,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绿色发展。
洪自强说,新加坡是个岛国,面积710多平方千米,约为泉港的两倍,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有“花园城市”的美称。新加坡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移民目的地之一,新加坡地少、资源少,发展石化工业的两个重要条件全不具备,但却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全球第三大石化基地、世界石油转口贸易中心,它在裕廊岛上拥有亚太地区最大的油库——环宇油库。它通过集中投资,形成了集群,即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一个工厂的产出成为另一个工厂的投入,物料通过管道在园区内输送,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使在工艺技术上和产品供求上有密切依存关系的部门联合起来,发挥一体化的优势。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新加坡平均寿命达82岁,位居世界第四。
“要减少群众对石化产业的‘邻避’心理,关键是要走好绿色、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洪自强表示,作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泉港把绿色发展的基因嵌入石化产业链,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走集约型的产业园区化道路。借鉴新加坡,以及上海、南京、宁波等国内先进石化基地建设经验,泉港按照“高度集中、一体化公用工程岛”建设和集约经营理念,引入“生产一体化、专有技术一体化、能源资源共享一体化”发展模式,整体提升泉港石化工业区发展水平。
泉港石化工业区管委会主任邱彬侨说,石化产业具有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就像一个大企业,上下游企业就是其中的车间。依托福建炼油厂、联合石化等龙头企业,工业区成为投资热土,洋屿、仙境、南山、氯碱等4个片区吸引了一批石化中下游项目和化工仓储物流项目进驻。这些项目之间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循环关系紧密,形成“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封闭式流程。
产在园中,园在林中。8月20日,福建省环保厅公布7月份9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排名第一为泉州。据悉,此项排名的依据是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这一指数通过对空气质量新标准中6项指标的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出,指数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重。沿着泉港石化园区,17.1平方千米的石化基地城市生态园林郁郁葱葱,并在联合石化、氯碱公司等石化企业附近形成300~1200米的防护林带。
“我们种养的鲍鱼、海带等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海产品,前些年就获得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仅海带一项就给全村增加了数千万元的收入。”毗邻泉港洋屿石化仓储区的后龙镇上西村村支书张如庆说。
一道炼化产业的环保命题
12.9平方千米的南山石化片区,是泉港打造绿色石化的标杆之地。
“南山石化片区目前策划论证60个项目,产品关联度达到80%以上,能将上中游原料吃干榨尽,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化工生产链,实现区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泉港区区长吴礼源说。
据悉,2013年泉港石化产值达673亿元,循环产业链上的企业就贡献了127.8亿元产值,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1.4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65%,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100%。
“目前10万吨/年食品级二氧化碳、2万吨/年废催化剂回收利用、2.5万吨/年火炬气回用、2.3万吨/年丁二烯装置尾气回收利用等多个项目计划上马,2018年废旧资源综合利用量有望实现90万吨的目标。”泉港石化工业区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陈庆芳说。
在泉州林德二氧化碳气体有限公司,我们改变了对废气的固有认识。
来自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碳尾气,通过1千多米长的管道进入该公司车间,经脱硫、压变吸附、气体分离、提纯精制和低温液化,变成纯度达99.95%的工业级二氧化碳产品,发往福建省沿海地区造船企业、工程机械等企业,用作焊接保护气体。而在该公司附近的恒河化工公司,下一步将使用液体二氧化碳生产碳酸二甲酯。
“以年产6万吨液体二氧化碳计,每年就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万吨。在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同时,满足了地区市场的生产和商业需要。”泉州林德二氧化碳气体有限公司管理人员介绍说,其实,在泉港构建的石化产业链中,让上家的产品或废料成为下家原料的思路已经形成共识。
福建联合石化公司投建硫黄回收装置,使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变成硫黄;实施催化烟气能量回收技术,利用废气发电、供热,每小时可节省燃油2.6吨。
南埔火电厂则从最初单一发电变成资源综合利用的佼佼者:发电产生的余热输送到周边企业做工业蒸汽,煤渣运去做蒸压砖原料,脱硫产生的石膏也用于生产新型建材原料,通过循环水回收改造,年节约原水36万吨,废水处理后用于煤场喷淋、厂区绿化、煤灰调湿等。
东鑫石化投资5.67亿元建设了省内首套环己酮生产线,其中投资近2亿元建设一套污水处理和废气回收装置,不仅实现了污水达标处理,还通过回收处理生产出化工原料碳酸钠,使其成为泉港石化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这样的例子在泉港还有很多很多。
洪自强说,基于“产业链建在循环经济上”的理念,泉港对区内企业可供的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进行建档和分类,并以此来规划设计产业和招商项目,以形成关联度高的石化产业链,最大程度地实现对物料循环和吃干榨尽。“我们实施项目准入评审制度,项目必须能在产业链上找到合适位置,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否则不能入驻。”
中国老年学学会秘书长翟静娴向泉港区授予“中国长寿之乡”。 (庄国辉 摄) 一座幸福之城的魅力源泉
太阳一露脸,70多岁的庄红珠就走到山腰街道锦祥社区文化中心,打开小音箱,听着古筝乐,八段锦、太极拳、太极扇,老姐妹们逐个操练起来。
“早上起来运动一下,排排汗,全身都清爽,心情也快乐起来。”庄红珠说,子女白天上班,自己就到社区文化中心看书、学乐器、聊天、排舞蹈,一点也不觉得孤单无聊。要是感觉身体不舒服,就打电话给签约的郑忠贤医生,他会上门看看。
庄红珠们的自在生活,是泉港民生改善的一个寻常画面。
泉港一肩挑着推动现代石化工业崛起的重任,另一肩则要挑起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之责,医疗保健、教育、住房、养老、就业……
近3年来,泉港投入5亿多元,实施就业、安居、帮困、医保、农保、助学6大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全覆盖。福建联合石化公司等石化企业则举办了“工厂开放日”活动,邀请厂区周边居民代表进厂参观,并与公司高管、工程师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情况,科学认识石化产业,共建和谐社区。
泉港公园变多了,正在改变泉港人的生活方式。近年来,除了锦绣公园、泉港植物园等大型公园之外,各镇村也根据当地情况,建起各具特色的休闲公园。
65岁的林小华阿姨说,家里的老房子被征迁后,她家搬到植物园附近的栖霞小区居住,现在一吃完晚饭,就和老伴到植物园散步锻炼,比过去闲在家里打麻将好多了。
“公园就是咱的乐园。”林阿姨笑着说。
企业进园区,城市公园化,泉港人这么说,也这样做了。
在林德二氧化碳气体公司,工人在作业线上操作。 (肖咸强 摄)
相关评论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是趋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园区化是当今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推进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模式,就是引导广大化工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企业集群、人才集中、资源集约的优势,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
台湾著名学者邱毅:循环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大家在看整个石化园区时,已不只是看原料供应、产品制造、运营过程等方面,还要看它本身在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所体现出来的特色就是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
泉港区区长吴礼源:如果说泉港“一次创业”主要是服务工业化发展,那么“二次创业”则将更多地致力实施产城联动,建设更宜居宜业、更具现代气息的城区,以城市升级助推产业升级,让群众特别是动迁群众更好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
炼化一体化项目产出的很多石化产品为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提供了基础,泉港要做的,就是把化学方程式一直写下去,将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中间产品在园区内吃干榨尽。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会成为发展的障碍、阻力、瓶颈和约束。二是城市化超前,工业化滞后。工业化落后于城市化,也会进入发展的尴尬境地。三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泉州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是一个比较好的协调方式。在国家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新型城镇化经验是有非常深刻的、重要的普遍意义。 (本报记者罗阿华整理)
作者:罗阿华 肖咸强来源:中国化工报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分析的很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