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职场起步说明书-------转载

写给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朋友,希望能有一点点的帮助:职场起步说明书
    有时候在想,当初我们毕业送别的时候,哭从何来?又不是生离死别,面对与交情较深的同学话别时哭得稀里哗啦尚能理解,我给那些平时也就泛泛而已,甚至打过架直至毕业的时候都不说话的人,报着哭个什么劲?想了很多年之后,我怀疑那个时候的眼泪更多来自于:从离开学校并即将踏入社会这一刻起,我们没有再把自己当小孩子的理由了、不能再有做事不计后果的理由、以及对未来的迷惘。
 在过去几年中,有机会与一些即将毕业或者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有过一些交流和引导,很享受做这样类似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交流过程不仅能勾起我对自己刚入职时的那些青涩回忆,也能促使我系统地梳理一下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属于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人引导和独自摸索于这个人的发展而言,除非该同学是百年一遇的练武奇才,能无师自通任督二脉,凭一本五分钱的小册子就能学会万佛朝宗,否则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差异。而以我过去的经历通常而言,一个新入职的人员,在最初的三到五年是他在这个体系里最为关键的起步阶段,差不多可以说一步领先能步步领先,反之亦然。在和他们的交流,包括与当初的自己对话中,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也是交流的最多的大致有一些几个方面,以前面对不同的对象,交流比较零星,在北京的三个月,看书无聊时,放下书本就在想,或者应该把这些零星的自己的思想碎片整理一下,又到了一年的毕业生进入职场时,希望能给能看到这篇小文的同学一丁点帮助:


1、关于起点:基层还是机关?
  通常而言,有权做这个选择题的新进人员很少,但即便无权在刚进入的时候做,在迟早的未来,应该早晚会面面对这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时,我觉得首先要问自己,希望自己未来是什么样的走向。如果说在参加工作之前是学习阶段的话,那么在参加工作开始的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是积累阶段:工作经验、人脉关系、资历履历身子包括个人财富的初步积累,那么选择在基层还是在机关就各有侧重了:
  在基层能学习的不仅仅是最直接和底层的技术和管理层面的知识、还包括了解底层人员的思维方式并学会如何与他们相处(作为今后可能的管理者,必须知道被管理者的想法和诉求,甚至下级糊弄上级的手段和方法)、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也能成为今后自己胸前的可以炫耀的军功章(通常而言,从基层起来的干部从履历上更容易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但是,有一个比较而言的风险是,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太能有机会进入高层的视线。
  在机关,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优势:视野和工作侧重不一样能锻炼相较基层工作者更强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机关的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也能锻炼一个人应对复杂人群的能力(但也可能被毁在里边),更容易让高层看到自己了解自己。同样,也有负面的问题:由于缺乏对基层的了解在工作判断和安排容易跑偏,相对而言基层会对无基层工作经历的管理者有一种抵触情绪,对你今后的工作开展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不同的单位的工作性质、内部文化下,不能绝对下定义哪条路更好,但相对而言,个人认为从基层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这么走上来,更能厚积薄发基础坚实。

2、关于起步:创业还是追随?
参加工作以后,十分痛苦地发现,书本上写的和教授们说的,基本用不上,虽然不同的专业不能一概而论,但无论程度高低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当然,我不会认为书本无用,它带给我们因为知识产生的自信和底气,也教会我们思维和分析的方式。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从新学习。
信息时代催生了大量的神话,很多刚毕业就自己创业的成功者亮瞎了无数年轻人的眼,所以看不到聚集在中关村的科技北漂、创业北漂的孤魂,更看不到死在沙滩上的尸体。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成功概率比中彩票大奖能高多少?我有幸参观过几家新贵和明星企业,从内部管理的系统性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为什么这么多创业型的明星企业昙花一现的必然性,成功有很多偶然性,但如果缺乏系统的管理能力,那么失败的必然无处可逃,企业越大死得越快。
跟随不是盲从,创造条件进入一家靠谱的外资企业或者央企,是学习系统管理的好课堂。大家应该不会怀疑一家靠谱的外资企业管理的系统性,但对处于负面舆论风口浪尖的央企可能会不以为然,但以我过去接触和经历的不同的企业来看,普遍而言,相对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央企在主动引进、践行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不断自我完善管理体系,加大人员培养和培训力度,企业技术、环保改造方面的投入及效果,明显更高。不是让大家去学习央企的人浮于事和内部腐败(其实岂止国企,规模做大的私企内部同样如此),但从央企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设计的原理上,绝对能学到你想要的东西,无论你未来选择继续在里边打拼还是跳出来自己创业,以学习的方式起步,方能帮助你走的更远。
当然,任何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如何选择,还看自己,尤其是有好的亲爹或者干爹的。

3、关于入手:书本还是实践?
  迅速入手最大的障碍不是领悟力,而是有没有空瓶子的心态。尤其是在基层,很多做事的方差不仅仅是和书本上的东西有偏差这么简单,甚至有可能是背道而驰,当初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也很痛苦,要么开始怀疑我们所学的东西是否有用,要么怀疑实践中使用的方法是否错误。如果一开始,没有一颗空瓶子的心态去学习,而是采取批判的态度,不仅仅难于上手,更容易与基层的老员工产生反感甚至是对立,其实,在多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当初书本和实践并不矛盾,只是在理论上和工程运用上的视角不同而已。
后来,我们这帮新入职的学生经历时间的打磨成为老员工之后,得出的最近入手工作的总结是:尽快熟悉制度、规程、岗位说明书、管理流程说明书、设备说明书,然后少说多看,跟随老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先拿来主义再说。如果这些东西与我们以前在学校里的东西有表面抵触的时候,取舍上暂时忘记以前的课本和教授的灌输。等我们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也逐渐在工作和实践中积累起话语权的时候,再去思考用理论去改进或者改变现有的方式的可能性。
4、关于做事:面子还是里子?
  青春期开始,我们学会了叛逆,尤其不喜欢脂粉气和娘娘腔,特别是念大学以后,为了表现自己的内涵,常常故意让自己显得不拘小节甚至邋遢 ,现在的小孩好像比我们当年好很多了,花样美男和伪娘仿佛成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但骨子里,感觉他们还是比太理解和认同工作中所谓的表面文章。
面子工程很被大家深恶痛绝,但也要辩证地来看。认识和了解一个人,第一印象首先不是所谓的内涵,肯定是从外部形象开始,包括穿衣打扮、言谈举止。人是视觉动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色是人的本性,如果这都不承认,那才是真的虚伪和矫情,中国古代用人上讲究不用“十不全”,当然有很重的外貌歧视成分(其实也有心理学道理在里边的:有外貌缺陷的人往往会有心理暗疾)。同理,要去了解一个单位,一项工作,也是有一个由外及里的过程, 比如财务检查,当然勾稽正确、账实相符等等那是核心,但是是后话,首先看到的是凭证装订是否整洁合规,第一印象就在心里有一个打分了。这不是检查者缺乏内涵,也不仅仅是人的爱美本性,其实从深层次来说,表面漂亮不代表管理到位,但表面都不漂亮通常管理上也不怎么样。工作和管理的提升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过程,到一定程度了就不是做给别人看了,而是和自己较劲。但在别人尤其是在上级对你的认可上,里子做得不好早晚要露馅,而面子做得不好通常会长期孤芳自赏。尤其是在起步阶段,新进人员在别人都不了解你的时候,别人往往是通过表面上的东西来迅速给你一个基本分,切记不要只做里子,还要善于装扮自己的面子。


5、关于交往:多益还是适度?
应酬时,看到那一张张被酒精熏红的脸,听到一句句肉麻的话,常常想起以前一个同事给我说的关于他的一个教训:由于他对一次岗位交流有一些自己的意见,于是在他认为非常信得过且私密的三五个相处了十多年的好友小聚中,发了一些牢骚,但没过几天,在单位一位领导与他闲聊时,那位领导貌似轻描代谢地问他是否对工作安排有意见?同时把他在朋友小聚时说过的话带了出来。按照那位同事给我的说法,这件事情颠覆了他在圈子内的交友观。其实,这个并不新鲜,只怪他太天真。
当下,不敢说还有多少君子,当小人是从不匮乏的,“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何况往往职场上的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利益交织,底层争小利,上层争高位。其实,在每个人不同的阶段,往往能直接决定你发展的关键人不超过三个,至于其他的人,即便是各种领导,只要保持足够的面上的尊重,即可。交往多,是非也多。除非你天生喜欢交际,以交际花自居,另当别论。
在绝大多数单位里,总不乏上蹿下跳,內交外联的活跃人士。但据我自己的观察,从工作的角度,需要这样的人,但从任用的状态来看,真正核心的岗位上,对这种类型的人才,反而在使用上较为谨慎,且大众对他们评价的口碑很一般,很多闹腾的人往往只赚了吆喝而已。


6、关于思维:本位还是换位?
如果问一个职场上的人,最反感的事情是什么,我想大多数的人都会说:开会。尤其是各种无聊的大会,如坐针毡,感觉是在浪费生命。其实,如果变废为宝,也许也是一个好事情:比如,你去站在讲话者的角度,去根据他要讲的话题或者内容,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语言,设想你准备怎么讲?不要说你不会到他的位置或者你不会从事他的专业,在圈子中,基建、生产、经营甚至政务、后勤的岗位,岗位在那里不动,人却河东河西。不要到了那个时候了再去学习,对于年轻人来说,只要有心,时时事事都是学习的机会。
有的人老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才会得到上司的认可,或者不善于如何与同僚相处,我想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思想太本位。当然,思维方式首先必须本位,才能在其位时有基本的立场,但是太过强调自己的本位,于工作来说,很难与其他同僚有效配合,于个人来说,也难于得到同事的认可。其实,人与人交往中,有时侯在意见相左发生讨论甚至争执时,是五分情绪五分道理,情绪占了上风就都不会讲道理,这个时候要适当地换一下位,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或能找到共同点。尤其是对于上司,你要想知道怎么工作才能让他满意,最好也把自己放在你上司的位置上去思考,以他的环境、工作要求、个人性格特质,需要什么样的下属,这不能说是投其所好,换一个角度,作为下属,按上级的价值标准去做事,也是伦理。
所以,我个人觉得立足于本位,善于换位思考,是一个能得到上司认同、同事理解的好的习惯。

7、关于处事:内圆还是内方?
貌似很多人都喜欢牛逼闪闪地标榜自己外圆内方,大致是想显示自己既善于沟通交流以善示人,更能坚持自己原则,好像很有道理。只是,从我个人感觉而言,或者有可探讨的地方:
从内核来说,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年轻人,还未建立起完整的通过工作过程积累和产生的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而且,在一个体系内,真正大是大非的黑白之争几乎很少,而往往争执的是方法和途径而已,而所谓方法和途径一般不会哪个人的意见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在这个时刻,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话语权,作为新进人员,最好先放下自己的内方,否则即便碰得头破血流,也除了给自己带来一肚子郁闷之外一无所得。要谈内方,等有了话语权,再探讨吧。
从外形来看,现在职场的人谁没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无论你表现出的是长袖善舞还是克制内敛,都挡不住别人对你本质的窥探和定义。我发现一个比较好玩的现象,有一类人广结善缘,于是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来者不拒,但毕竟一个人能力有限,从结果上不可能满足对所有人的要求,那些得到满足的往往不会铭记于心,因为来得太过容易而且他们会认为你对所有人都这样,至于没有被满足的,往往会有记恨;而有一类人,平时比较刻意保持与人的距离,让你的要求对他很难出口,而且他通常会拒绝,而大家已经习惯了他的拒绝,也就不以为意,但偶尔有一次满足了你,你会感恩戴德,觉得得到了天大的恩惠,这种人保持了在公众面前的尊严,也获得了尊重,而且口碑还比前一种人好。真是一种讽刺呀。其实道理很简单,给别人的预期和结果造成的落差是正向的差别还是反向的差别往往成了别人评价你的重要依据。
作为年轻人来说,我个人的建议是,外方内圆。因为,通常大家会可以接受年轻人不太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你表现得太过世故,反倒容易引来反感。有机会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一定要珍惜,即便是不同意见,要充分说出来,表现出外方,让别人觉得你不是一个没有想法的人,也敢于表达,有年轻人的锐气和朝气;你的意见能被采纳当然好,如不能被采纳,你应该尽快调整自己心态,表达尊重和服从被采纳的意见,这就是内圆,让大家觉得你顾大局识大体。
这段话,说来容易做来比较难,往往性格特质决定了行事方式和风格,但作为年轻人如果希望自己走得更远,其实这一点很重要。






8、关于报怨:以德还是以直?
别作恶,这是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但我们永远都躲不开飞来的暗箭。几分钟以前正好看到一个同学转发的“垃圾人定律”:很多人跑来跑去,身上充满了负面垃圾,沮丧、愤怒、嫉妒、算计等等,在心中堆积又堆积,终须找个地方倾倒。
其实,几年前就对“以德报怨”有了重新的描述,论语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职场不是道德场,充满各种势利、踩踏。以德报怨只会引来更多的怨。职场就是一个博弈场,学过博弈学的同学都应该知道,以博弈学的原理而言,以恶制恶,以德报德是最有绩效的做法,事实上也是如此。不过,我觉得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小节不论,别什么事都去回应,大可一笑了之或者不予回应,对方自然无趣;二是要占领道德制高点,当旁人都觉得对方过分时,不出手都对不起观众了;三是如果决定动手最好是用见得光的方式,而且让对方清清楚楚地知道他应有此报。到一个新的环境,没有这么一两次出手,别指望能得安宁,当然,如果处理得好,能一战换回五十年和平。

9、关于对上:敬畏还是站队?
  无论你喜不喜欢你的上司,你始终逃避不了一个现实,他是决定你发展迈不过去的坎。我们会发现,以自己的评价标准,能力和人品在我们之下,但地位比我们高的不在少数;同时能力和人品比我们好,但地位在我们之下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状态如果简单以机遇或者运气去解释未免消极了一些,套一句说烂了的话:存在就是合理。人家之所以能上位,总会有一些必然的道理,或者总会有一些素质是我们所不具备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迎合我们的上司,不论是违心的献媚还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你不要指望能骗得过他甚至是旁观者。除非极少数的对自己前途抱着走到哪里就是哪里的逍遥派,绝大多数人必须要想方设法让你的上司对你有好感,所以,最好是发自内心地去寻找他的优点,保持有一份敬畏之心,尝试去欣赏和学习,不必也不要去说一些让自己都觉得恶心的马屁话,其实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把你的感觉传递出去。我觉得有必要再罗嗦一句,真的不要认为你能够靠演技糊弄过所有人。
站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即便站队正确,也不代表他得道,所有追随者都能够鸡犬升天;而一旦他出毛病,祝贺你,你一定会倒霉。但在一个体系中,你不可能是一个真空人,必然或者因为自身喜好或者因为个人目的和一个小群体走得更近一些,建议在做选择时,最好选择跟道德价值底线和人品相对高一点的带头大哥走,他倒霉的几率小一些,你自己的风险也小一些。不过,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谁也不能肯定地算计出别人和自己的未来。


10、关于人生:工作还是生活?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在工作上这么拼,为什么希望自己不断进取,寻求一个又一个高峰?
我尝试问过自己,搜罗出自己所有动机,包括:更高的职位有更高的收入;更多的话语权;满足自己的事业心、支配欲甚至是虚荣心;不辜负父辈、朋友甚至围观者的期许; 还有些什么?大家也可以帮我也是帮你们自己想象一下。
但是,这些是目的还是手段?我们的一生好歹来一趟,主管是以享受为目的还是受苦为目的?无可否认的是,伴随你们职位的上升,绝不是之前想象的会更自由、更多对自己的支配力,恰好是相反。虽然收入肯定是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但如果你已经没有心情和时间去把你的收入花出去,那你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是为了什么?到底是虚名更重要还是天伦之乐、朋友之谊更重要,如果这个想不清楚,看不透,那么从上路那一刻起,自己不再是自由之身,被绑架在功利和虚幻的战车上,直至退休,甚至被挂到墙上那一天。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一生?
















chenhaijunsjy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虽然不是很用得着,但是还是顶你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场起步说明书-------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