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论剑:化工发展新格局
新常态下论剑:化工发展新格局构建行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李东周 张晶星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国家和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依然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行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行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然而在经济形势整体放缓的新常态下,石油和化工行业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挖掘潜力,怎样寻找推动行业实现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在“新常态、新动力、新格局”石油和化工行业高峰论坛暨《中国化工报》理事会第十次年会上,围绕上述热点话题,政府官员、行业主管领导以及企业老总等参会代表集思广益,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交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端正心态,正确认识行业发展问题
从当前形势看,要认真研究哲学,特别是认识论,这是企业家以及高层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现在国内宏观经济以及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节点,需要端正认识论。如何认识中国国情,如何认识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规律,在这些问题上还存在不小的误区。例如,有的企业取得了一点成绩,有了一点存量后,就讲一定要建一个百年企业。有雄心壮志当然是非常好的,但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否克服,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国内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情况非常复杂,既有国有大型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也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没有灵丹妙药可以统一解决各家企业的问题。针对每家企业具体的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根据自身情况把企业当前的形势任务弄清楚、弄透彻,要将宏观和微观、全球和中国的情况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怎样避免企业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出现忙乱盲从的局面?关键一点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点还请业界企业注意。
如何解决“存量”将是“十三五”期间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化工行业面临严重的过剩,不仅化肥、烧碱、纯碱、PVC等传统行业过剩,曾经备受追捧的有机硅等新材料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而化解产能过剩,最终要落在技术创新上。
多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重引进、轻吸收,重模仿、轻创新,许多关键技术装备依赖进口。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起全方位、高效率与客户需求紧密相连的创新组织架构,与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较大。在产能严重过剩、要素成本刚性上升的情况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主要依靠技术和效率,而不是规模和数量。
面对新常态,许多国内企业抱有焦虑心态,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跨国公司很淡定。因为这些企业拥有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储备太少了,整个行业处于工业技术的饥渴阶段。因此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全行业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新常态对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了强烈的倒逼机制。
当然创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当前形势,大家不要简单地认为,只要一想创新,我们就能创新,经常有人讲两年就能够达到创新了,其实这也是不太符合实际的。为什么呢?创新是需要条件的,是需要时间的。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化工产业逐渐壮大了,不少企业有影响了,有力量了,但企业的理念还需要提升,化工企业也是如此。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是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新常态下创新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第一,要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努力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与科研院校积极开展研发合作,联合进行协同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推进研制行业重大装备和关键单元设备。大力发展制高点技术和高端产品,组织好国家和行业的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同产业要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向和重点,努力争取突破一批行业发展制高点技术,形成产业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第二,要培育一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企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重点发现一批技术创新成绩突出、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经营效益良好、发展后劲强劲的企业,认真总结其“调结构、转方式”的先进经验,在行业内树立一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典型带路作用,促进企业尽快走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困境。
这轮过剩之后,新格局就会出现,那些看起来非常强大、实际大而不强的企业可能要伤筋动骨。加快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全行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此外,创新是多方面的,行业内合理的企业分工十分必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一个好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跑好马拉松需要耐力
在“三期叠加”影响下,今年以来支撑经济增长换挡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服务业保持快于工业的速度平稳增长。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比重历史性地超过第二产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始终明显高于PMI。第二,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在增强。第三,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增长,尤其是铁路建设加速。第四,生产性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第五,三季度出口回暖。
从历史联系现实看,经济换挡成为必然。目前的经济增速与17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差不多,但基数不可同日而语,国内人均GDP从不到800美元增加至6700美元,增长了近8倍!因此期待2003~2007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是不现实的。现在一年的GDP增量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年的GDP总量,再期待两位数的增长也是不现实的。
目前,差不多四分之三的经济学家认为,“三期叠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会持续3年以上。
当前企业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是资金紧张吗?其实2011年企业更觉资金紧张。目前,企业的现实困难是产能过剩。32个月工业品价格同比持续下跌,今年以来持续10个月环比下跌,就是产能过剩的反映。
产能过剩是如何形成的?金融危机前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持续的高投资是根源。依靠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对此,绿色发展的思路已然明确,必须杜绝短期思维和短期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对于新常态,我认为不必过于担忧经济增速放缓。差不多3年前,也就是2011年11月28日的《人民日报》上,我就发表过类似观点:不要因为对短期问题的过度关注而影响长期问题的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推进结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经济增长的适度放缓为代价。但为了科学发展,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理解新常态,最重要的是对经济增长下滑保持平常心态。应当对经济增速适度放缓保持战略上的淡定、从容,更透彻地思考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当前,中国经济到了“治病”的关键时刻:对经济增长下滑的担忧比经济增长下滑更可怕。要处理好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的关系。现在是在跑马拉松,比的不是短期的爆发力,而是耐力,是协调性。
新常态下,我们要注意理解经济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的关联。短期增长依赖投资、消费、出口,短期调控要更加平稳、更有针对性、注重激发市场自身活力;而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他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工报社社长 郝长江:遵循规律,做大做强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的新常态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阶段。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也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重大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中,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APEC会议举行、G20峰会落幕……一台台大戏接连上演,这些高端会议传递出我们行业和企业发展必须关注的大量信息。
今年我们将年会主题确定为“新常态、新动力、新格局”时期下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召开以本报理事会成员为主体的石油和化工行业高峰论坛,就是要一起谈谈我们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挖掘新动力,如何开创新格局,怎样在“新常态、新动力、新格局”的新形势下把企业做好、做大、做强,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希望以此协助石油和化工企业在新常态下厘清经济态势与行业走势,深度发掘驱动行业进步的新动力,构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从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新常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行业增长由高速向中速转变;二是企业的要素成本刚性上升;三是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四是科技创新将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五是政府宏观调控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 “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加上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使得整体发展环境十分复杂,想重现前些年的飞速发展,恐怕不太现实。如果降到7%以下,甚至低于6%,大家也不要太惊慌失措,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中,我们要认真思考进入中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后,企业如何进一步推动产品技术、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科学发展做大做强。
当下,我们需要对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正确认识,经济相对放缓的时期也是经济规律中不可缺少的,可以利用这个发展的“冬天”做好强身健体工作,把挑战化为结构调整的机遇。另外,企业发展需要有合理的产品结构,需要构建有主干、有分支的产品树。这种建立在合理主干基础上的产品树,应对不同产品景气周期的时候,能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通过相互补充、相互借力等作用,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化解这一难题,不然背着这样包袱前进,难度将很大。发展的问题无非是解决好存量、增量,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科技的创新。只有把科技创新做好了,我们才能不是光靠市场去互相竞价、互相排挤,而是靠科技创新来打开新局面,用更好地增量来解决我们的存量问题。
另外,安全环保也是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整个行业发展就受到巨大的阻碍。最近几年,化工企业频频被推到舆情危机之中。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民众的环境与权利意识正在迅速提升,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环保敏感期;另一方面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成为了公民意识觉醒的扩音器和加速器。因此,随着直接面对公众的时代到来,化工企业一方面需要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保安全,建设美丽化工,同时也必须学会事关生存和发展的新能力——沟通。企业要让公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企业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安全可靠度;环保措施,尤其是“三废”处理情况;员工健康保障;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很多事情都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成绩所遮挡,我们还是应该站得更高,尤其是站在全局,站在全球,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更长的发展阶段来看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发展的环境,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发展的水平来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安排。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完善自我,实现质变
新常态下,市场需求将进入增长平缓期,行业生产进入供应宽松期,化工产品进入竞争激烈期,企业发展进入转型创新期。
今年上半年,国内炼油行业装置平均开工率仅为70%,为近年来新低;电石行业开工率约65%;聚氯乙烯行业开工率不足70%;甲醇行业开工率在60%以下。一些企业担心市场份额下降,抱有“宁失利润,不失市场”的想法,保持一定的开工率。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出于信贷、就业、资金等压力,产能过剩矛盾在短时期内难以缓解。
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必须勇于转型、善于创新。那么如何理解创新呢?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专注、满意、改进。所谓专注,就是要下功夫将一个产品做到最优最好;所谓满意,不是让自己满意,而是让客户满意,企业卖的不光是产品,还要有服务,这是一种模式创新;所谓改进,创新不仅仅是无中生有,也可以是连续不断地完善。企业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从而逐渐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针对未来市场发展机遇与趋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代煤化工。“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工艺技术的突破和示范工程的重大进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现代煤化工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石油化工发展的最大亮点和最具竞争优势的增长点。
二是页岩气、页岩油。美国页岩气的突破将极大改变世界天然气供应格局。据估计全球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870万亿立方米,其中非常规天然气380万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44%。2011年,世界页岩气产量为232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6.9%。2011~203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1.7%。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将从14%提高到24%,增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增量的一半。
自2006年开始,美国页岩气行业进入大发展阶段。2012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达到2883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8365亿立方米的34.5%。根据美国能源署预测,2011~2040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将增长到928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左右。其中,页岩气产量将达到468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6%,占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50%。预计美国将在2016年成为LNG净出口国,2018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页岩气的发现势必对化工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是国际竞争。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会给行业带来较大影响。比如,巴拿马运河扩宽。2015年中期,巴拿马运河扩宽工程即将完成。届时,从美国到中国的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VLGC)的运输时间将从45天缩短到25天,相应的运费也将从150~200美元/吨下降至70~120美元/吨,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强美国东海岸及墨西哥湾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甚至将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再如,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自2009年终止后,今年再度重启,并被列为优先谈判项目。如果自贸协议生效,海合会提出石化产品零关税的要求得以落实,将进一步冲击国内石化产业,并加大国内石化产能过剩压力。
四是信息技术突破。最近中央领导对信息技术的批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革命性的,抓住和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要用好领军人才,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把准方向,重点突破,加快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如传统工业如何提升、如何创新、如何融合,信息化的标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都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最后,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这“四化”仍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动力。此外,今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且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发挥积极效果,改革开放和创新将继续增加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受产能过剩影响,基础原材料行业、大宗同质化产品的市场压力巨大,加上中东地区、美国新能源及国内煤化工等对市场冲击,将影响石化产业的效益。同时,国家会继续加快对过剩行业的倒逼机制的建立,不会出台较强宏观刺激政策。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石化产业发展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行业经济运行压力较大。 (文字由本报记者李东周、 实习记者张晶星整理,图片由本报记者张育提供)
相关评论新常态 新实践 新突破论坛召开期间,与会代表参观天津(南港)工业园区。 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新挑战,行业企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新实践、新突破的攻坚战。在此次召开的“新常态、新动力、新格局”石油和化工行业高峰论坛的圆桌会上,有的理事会企业负责人介绍了自身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产能过剩和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实践,也有的代表直面阐述了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他们的真知灼见为业内其他企业开启了适应新常态、挖掘新动力、开创新格局的新思路。本文围绕“新常态、新实践、新突破”这一主题,展示这些领军企业在新形势下的新实践,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发掘新动力促进转型升级□ 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平 化工行业的新常态,不是一种短期的市场波动现象,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调整过程。化工行业必须尽快发掘出新的驱动力,摆脱对传统发展方式的惯性依赖,加快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要向决策转型要动力。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模式是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关键。去年以来,重庆化医集团重点推动了企业管控模式改造,着力构建战略管控型集团本部+产业集团+生产及成本中心的三级集团架构,实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在集团决策层面,企业确立了“战略引导、文化汇融、投资收益、监督服务”的战略定位,将基本职能从“管资产、管经营、管安全环保”转变为“管资本、管战略”,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通过战略规划、风险控制、监督保障等手段,充分调动各层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当前,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正倒逼化工行业立新破旧、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重庆化医主要开展3方面工作。一是产业整合。以产业发展指引为导向,实施“产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优化整合。我们将旗下产业划分为重点发展、调整或转移、禁止进入或逐步退出三大类,按轻重缓急逐步整合形成“11+3”的二级产业集团,形成新材料化工、精细化工、氯碱化工及下游精细化工、农用医药精细化工和功能性特殊化学品等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二是跨界融合。统筹考虑医药和化工各板块的平台、资源、产品等多方面要素,把各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与集团适度多元化发展结合起来,系统地推动化工板块和医药板块同步创新升级,实现集团化工和医药板块之间的相互支持、融合。三是二三联合。注重新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将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相关业务整合起来,实现集团物流业务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对接。
要向技术创新要动力。采取差异化发展路径,优先发展国内紧缺、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优的绿色环保产品。对于传统基础化工及制造产业,我们推行能源、原料和技术“三个替代”发展模式,进行工艺、设备创新,改进和提升现有产业;对于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下游产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化工产业向绿色化推进。
要向产权改革要动力。混合所有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企改革主攻方向,能够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为国有企业摆脱传统经营模式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在这方面,我们首先梳理出15家三级企业(生产实体),按照“三级企业全面推行混合所有制和管理层持股,引入民营机制,实现分路突围”方式,全面推进业务发展。
实施终端化战略提升价值空间□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季诚建 新安集团即将走过50个年头。站在今天,回顾50年来发展的风雨坎坷,始终有一种精神在激励我们不断前进,那就是新安精神——执着追求、持续创新。这个精神具体反映在我们不断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勇于突破自我,敢于弯道超车。终端化战略的实施就是明证。
当前,后危机时代行业产能扩张、同质化竞争的压力很大,从去库存化到去产能化,新安集团身处的农化、有机硅行业概莫能外。一面是资源过剩、行业开工不足,一面是市场价格低迷、企业在盈亏平衡线附近徘徊,如果仅仅停留在产业链上游的不断投入,势必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新安集团在2007年就提出了“要具备终端化的思维”,并且以终端化思维模式为基础,不断在产品终端化、市场终端化、研发终端化以及管理终端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使新安集团实现动态的产销平衡,生产负荷保持在较高水平。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扎实推进终端化;只有有效实施终端化,才能使自身从同质化竞争中突围出来;只有产品的终端、市场的终端,才是价值链的高端,才能提升盈利能力和价值空间。
我们大力推进产品终端化,实现农化产品的结构优化与升级:一是延伸发展新安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发挥“变废为宝、吃干榨尽资源”的传统强项,近年来在磷酸盐混合液利用上取得重大突破,得到行业的认可和推广;二是产品结构重心由原药向剂型转移,横向发展水剂、颗粒剂、高浓度剂型、专用剂型,形成了齐备的草甘膦剂型系列。新安集团今年再次获得全国农化销售百强第一名。我们还加快推进有机硅新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强化细分市场优势,目前形成了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烷偶联剂四大系列产品,下游产品产能已经完全消化了自产单体。
未来,新安集团还将深入实施终端化战略,并结合“产业提升、转型发展、做精做强”的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实现以“腾笼换鸟”为主线的布局规划,推进以“机器换人”为主线的结构调整,探索以“电商换市”为主线的商业模式创新。
回顾终端化战略实施的进程,我认为,要在终端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要有高度,就是把终端建设视为企业的战略行动而非战术活动,需要形成一致的、统筹的经营规划,确保在终端化建设中,根据成本和实力进行持续投入,量力而行。另外,要注重整合,既要善于整合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还要善于整合行业、区域、渠道等各类资源,才能真正把终端化的理念贯穿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每项活动中。
差异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 三江化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彭义秋 我结合三江化工的实际运作战略,就“通过差异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策略与行动”这一议题,来谈谈企业面临的新发展机遇。
三江化工实施以环氧乙烷为主导,延伸打造上下游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战略,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自己的优势。企业在价值链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使三江化工在几个方面的差异化发展得到了充分拓展,并向价值链高端进一步延伸。
三江化工通过差异化发展扩大了市场份额,在为下游延长投资寿命的同时,也稳定了与下游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基于价值链服务下游企业,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将战略重点转向价值链服务环节是三江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江化工采取的策略是提高产品品质的优异化,创造独家所有,确保市场占有率和投资回报率,提高产品可靠度的优异化、标准化;研发产品专利权的优异化,以专利保护技术创新,以此区分市场;提高产品创新力的优异化,技术第一,向市场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做好产品周边服务的优异化,创造特性和附属性功能;追求售前和售后服务的优异化。
策略与实施行动并举,要使用具有独特性能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要素,扎实开展技术开发活动,在严格生产工艺控制的同时,调整营销策略,扩大经营范围。同时考虑效益原则,差异化带来的利润应大于独特性成本。
我们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深深体会到,做企业要有一个独特的价值诉求。我们的价值诉求主要有3个方面:我们准备服务于什么类型的客户?满足这些客户什么样的需求?会寻求什么样的价格?我们必须制定一个战略,采取一种独特的视角,满足一种独特的需求;要有一个不同的、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营销、生产和物流都必须和对手不同,这样才能有特色,否则只能在运营效率上竞争。
企业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不愿意舍弃。如果你有取舍的话,对手学了就会伤害他自己,这就迫使对手做出取舍:或者彻底放弃自己已有的核心优势,或者放弃抄袭。同时,在价值链上的各项活动必须是相互匹配并彼此促进。
战略要有连续性。任何一个战略必须要实施3~4年,否则就不算是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永远一成不变,首先你要不断寻找先进的做法,其次总要寻找更好的方式来实施战略。如果有了新的技术,就要考虑公司如何用这个技术使战略变得更有效;如果有一个很清晰的战略,企业的变化速度会更快,因为有战略后就能确定出优先顺序。
期待构建公平开放的市场 □ 江苏悦达卡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伟明 卡特公司与悦达集团合作,由悦达进行控股,这对卡特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卡特用地沟油(餐厨剩下的废油)生产生物柴油,一方面可以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生物柴油含硫量低,十六辛烷值高,生物柴油加到矿物柴油中是一个环保的新能源,同时加入之后达到国家B5标准,有毒气体及颗粒物的排放可以减少50%以上,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生物柴油的发展也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首先是生物柴油的市场尚未开放,目前欧盟、东南亚地区及美国都在使用生物柴油,且发展得很好。我国也出台了生物柴油的标准,希望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让民营企业的生物柴油可以混合到矿物柴油中去,放开生物柴油市场,禁止那些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企业进入市场,而对于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企业,应给予公平竞争的空间,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其次,生物柴油自身不需要缴纳消费税,然而调和到矿物柴油之后需要缴纳消费税,这和国家目前的政策脱离,阻碍了生物柴油的发展。生物柴油是由废弃物生产的新能源,不应当再缴纳消费税,否则生物柴油的价格也会因此上升,失去了成本的优势,束缚了行业发展。
再次,生物柴油行业内部较为混乱,各地原料收购不规范,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很多政策,很多城市都建立了生物柴油厂。然而有些城市的生物柴油厂年产量只有两三万吨,这种小规模的柴油厂在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及环保措施上都跟不上,其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作为生物柴油的龙头企业,卡特公司即将在成都召开生物柴油供应商大会,希望通过论坛切实解决供应商混乱的问题。
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不可能再出现暴利。生物柴油行业也应端正心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牢牢抓住创新不动摇□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胡柏剡 当前,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而且还将长期在这种新常态中运行。新和成认为,无论是面对如今的新形势、新格局,还是其他经济形势的变化,都要牢牢抓住创新不动摇。因此,新和成一贯以来都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努力完善创新机制,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掌握关键与核心技术,通过延伸、拓展产业链,转型升级,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
培育优势产业要有新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新和成在培育新产业、新产品时,坚持业务协同、发展盈利、政策导向、发挥优势4项原则,围绕精细化工,选择具有技术协同、市场协同效应的业务进行重点发展,努力实现产品系列化、规模化,走一体化道路。近年来,新和成在原有维生素生产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上,通过延长产业链等方式,将业务结构向营养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等其他化工领域转型,不断延伸业务领域,完善产业链,从维生素一业独大向多业协同转型,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型。新和成在高分子新材料上致力于各种高科技、高性能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这有利于我国打破国际垄断,降低高端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的成本。目前,聚苯硫醚产品已经成功打入全球市场,产品性能、品质获得客户一致认可;新和成还将成为全国第一家将高温尼龙产品投入量产的企业。
培育优势技术要有新突破,抢占技术制高点。新和成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不断完善研发软硬条件。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5%,建有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研究院大楼,配备了一批世界先进的科研仪器和设备;多功能柔性中试车间具备各种常规反应条件和多种苛刻试验条件,从而搭建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细化工产品研发、中试及工程化产业化平台。
在技术提升上,新和成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以创新思维加强开放合作,与浙江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华陆工程科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一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借此提高研发实力和加快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现在,新和成不仅在技术上加强对外合作,还将这种合作延伸到了管理、工艺装备等领域,开放合作、强强合作是新和成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
培育优势人才要有新突破。新和成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浙江大学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建立了课题组长专业培训、技术管理班管理培训、专家定期交流讨论等知识和技能的成长培养机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快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从工作、生活、思想上关爱新员工,加快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建立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价值导向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营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和增强创新能力。新和成还探索实施了增量激励、创新课题申报、课题长效激励等创新激励新举措。
新形势带来新变化,新变化带来新机遇。在化工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如何实现深度结合,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创新模式的更新,如何运用大数据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是新和成也是我们化工企业在新常态下需要积极探索的共同课题。我相信做好了这几个课题,企业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与会代表认真翻阅《中国化工报》。
相关评论适应新常态 发掘新动力 开创新格局圆桌论坛现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也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重大挑战与机遇。如何认清新常态下的经济态势与行业走势,深度发掘驱动行业进步的新动力,构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12月1日在天津召开的《中国化工报》理事会第十次年会圆桌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以及《中国化工报》理事会成员及观察员单位的近百位代表,围绕“新常态、新动力、新格局”的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本报今日将他们的精辟见解荟萃报端,以飨读者。
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 智能成长,应对新常态
□ 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关志华 关于新常态,巴斯夫在海外很多地方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外国公司确实有这样的经验,他们知道高增长的中国也有一天会调整。所以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新常态并不是一个寒冬,而是一个新的阶段,经过几个月、几个季度就可以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
巴斯夫有一个长期计划,叫作智能成长。什么是智能成长?就是不是所有领域都会成长,而是有选择性地增长。比如说今年汽车行业很好,只要企业能够跟得上汽车的环保型等配件材料的开发,就可以有很强的竞争力;再比如涂料,也是增长蛮快的行业。所以,目前还是有一些行业发展得不错。化工企业要智能地增长,要选择性地把资源放进去。
新动力肯定是创新。现在很多公司包括巴斯夫都投入大量的研发,但是巴斯夫要考虑到这个研发是不是很快地可以带到市场上去,再者巴斯夫现在的研发更多的是跟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现在化工行业确实应用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管理,但可否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处理企业的数据,让消费者给企业带来一些创新?这是值得企业思考的地方。
对于新格局,企业要懂得去面对全球新格局,而不仅仅是现在中国的化工行业格局。现在全球最关注的格局是中美关系,而中美关系最主要的交叉点就是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很多经济方面的合作,这也是一种机遇。对化工企业来说,这就是全球格局。
对于化工行业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的发展,有七点建议。
第一,责任关怀。明年中国开始实行新的环保法,这可能给化工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比如其中的公众参与、公众起诉等,各种网站会把你做得不好的东西放到网上等等。对此,责任关怀是一个很好的方案。第二,化工行业的确是能耗大户,如何使用能源,可以做碳排放交易的统计。第三,化企所使用的原材料离不开石油、天然气、煤、电、化石燃料等,对此应该有一个综合的评估,比如对新的投资项目所使用的化石能源、新能源与碳排放的关系有一个评估。第四,现在煤化工不单是技术的问题、能源配置的问题,还有经济的问题,建议可以考虑煤化工一体化。第五,现在能源的综合价格有点乱,需要在一个平台,建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做评估。第六,希望能够建立各种各样的专家委员会,未来的化工行业里,专家委员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智库。第七,要建立一种评估系统,同时培养更多的监督员。
增速放缓,发展机遇仍很大 □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建民 许多国家对中国市场寄予期望,看好中国未来的市场。同时他们也表现出对中国的信任和理解,包括在环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无论是从量、稳、优还是全球化方面考虑,其实是机遇更多。
对于中国的产能过剩的化解,应借助国际市场。因为从全球角度来考虑,其他国家有更多的需求,是巨大的市场。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常态的见解时提出,虽然我国经贸的增速下降,但机遇仍然非常大。而海湾会议也发出这样的信号:资源型国家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尤其关注石化方面。
我国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互联互补,我进一步理解为在化工行业更应该是互联互通。有些地方产能相当多,包括我国石化在内的产能过剩,而中东海外有些地方非常需要招商,这将使我国过剩的产能向其他国家转移成为可能。而且,中国市场需求很大,是全球公认的,也令全球石化行业为之瞩目。
尽管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降,但是总量还是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将更加平稳,而且越来越稳。稳比快更重要,大起大落实际上会对经济增长造成结构性破坏。4万亿元投资不光带来了传统产业的产能“复苏”,也带来了环境的巨大灾难。传统行业在困难中调控了5年,大起又大落,然后回到了原来的水平。新常态经济增长要更稳,我的理解是7%左右,甚至是6%左右,而且越来越稳。
新常态特点应该说是“优”。这个“优”就是由过去的增量、投资,变成现在的内需拉动,尤其是中国惠民政策带来的内需拉动。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的上市不仅仅说明中国的心态,更表明中国消费市场巨大的消费能力。
新常态下,政府应该更加简政放权。我国呈现出更加开放的格局。最近我们去参加了海外的石化大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如果把我国的问题放到全球去比较,那中国的情形就很正常了,也是令人羡慕的,大家都很看好中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现在面临的经济降速、结构调整,更多的是一种转型,而不是经济增长滞缓。
适应新常态,内外动力齐释放 □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万清 站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角度,我认为,化工企业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怎么释放新动力是两个重要的问题。
化企如何适应新常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要适应现阶段的低增长。过去企业对百分之几十甚至翻番的增长觉得很正常,企业现在确实感到下行压力较大,觉得不适应。
第二,基层的企业还是要崇尚实业、专心实业。化工制造行业的领导人和团队需要有定力,不能什么东西赚钱就做什么。现在企业认为做实业难度很大,面临很大压力,如环保压力、安全压力、制造成本的刚性增长等。我国应该在这些方面创造环境、创造条件,使在制造业中坚守的企业得到鼓励和引导,把企业发展好。
第三,新常态下化企应该有所作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即使是5%、6%的经济增量也非常大。但是,企业应该站在持续发展的角度,谋划企业未来,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等而有所作为。一个好的企业在经济下行、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使企业不断发展,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作为。
化企如何释放新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首先是外部动力。像三宁化工这样的基层企业在发展上确实受到很多方面的约束,也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希望政府给予推动。按照李克强总理说的以市场导向为改革突破口,来创造更好的机遇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如雾霾、不诚信等问题可以按照市场化的体制、机制要求来解决。
其次是企业内部动力。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很重要。比如,三宁化工有一个子公司在收购之前是一家很差的企业。收购之后到目前为止,产品仍是12万吨/年的碳铵、甲醇,在这么差的形势下每年还能盈利1000多万元,缴税2000多万元。我认为并不全是市场的原因,还应该与管理、规模的大小等有关,并不是规模越大的企业管理越好。所以,一个企业在这些方面改变以后,体制机制不一样、管理不一样,企业的效益就不一样。因此,内部动力应该具体表现为较好的体制、较好的机制和较好的管理团队。有了这样的内部动力,企业才能够走得更远。
驻足思考,应对新挑战 □ 托普索(中国)公司副总裁 刘科 环境和能源已经成为限制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中国经济发展了30年,现在得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不光是大的经济环境不容继续粗放增长,自然环境的容量也有限,雾霾就是大自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新常态方面开始思考。
另一大趋势就是全球化。前段时间在海南举行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就是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前30年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是现在开始挑战和机遇并存。
今年是一个拐点,中国第一次海外投资超过外资在华投资。那么机遇是什么?机遇就是国际市场很大。以化工主要原料乙烯为例,预计到2017年,全世界有1700万吨的过剩产能。当中国煤炭都可以从澳大利亚、美国进口过来的时候,吨价将近万元的聚乙烯、聚丙烯也可在原料便宜的地方生产后运到中国。因此, 长期而言国内靠石脑油或煤生产的高成本乙烯就没有太强的竞争力,这样的行业受到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关于新常态,我们都知道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现在所有的大宗产品都过剩,这个过剩需要几年时间消化,这个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还有能源环境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状况,也到了企业应该思考下一步解决方案的时候了。
眼下老百姓都在抱怨雾霾,其实雾霾的74%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造成的,其中只有24%是一次颗粒而50%是由SOx、NOx、VOC、NH3等气体在天空中遇到雾,气溶胶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因此,要降低雾霾必须要脱硫、脱硝、脱VOC。
据有关统计,整个欧洲年耗煤只有约5.8亿吨,美国约8亿吨,而欧美的煤几乎全部是大电厂燃烧。现代的脱硫、脱硝和风尘控制技术,可以把大电厂的排放降得很低。中国大电厂每年烧掉约18亿吨煤,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中小锅炉燃烧,其中一些未经脱硫、脱硝的中小锅炉才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治理雾霾要抓住这一重点。
寻找新机遇挖掘新动力 要么被颠覆,要么去颠覆□ 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李广海 埃森哲经过对全球领先化工公司进行多年研究,总结出成功的化工公司应该具备以下四种关键能力。在新常态下,这四种能力都很适用于目前中国的化工企业。
一是卓越运营。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在采购、生产、供应链、市场营销方面持续挖潜、精益和优化。这尤其适合当前企业利润率下降的行业状况,有助于企业“过冬”。国外领先的化工企业在不断降低成本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
二是资产并购整合能力。目前行业不景气,很多企业资产估值偏低,因此,有资金实力的化工企业可趁机在国内外收购一些有潜在协同效应、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企业。
三是业务弹性。化工行业未来将继续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北美页岩气、油价、新能源技术革命等,行业波动性将会加剧,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因此,企业在大规模投资建设决策时要特别慎重;同时通过并购和研发等方式拓宽产品线,以分散市场风险。
四是数字化。要深入了解数字化对本企业的潜在影响和机遇,尽快在数字化方面采取具体行动。数字技术将有力支持前面谈到的卓越运营和业务弹性,例如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客户管理和服务,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商业决策、利用移动技术提升供应链管理等。
数字化演变已经逐步开始超出人类想象,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化从数字与现实边界模糊、从员工到众包、数据供应链、驾驭超大规模、应用再定位、弹性结构6个方面对企业的业务、运营和技术模式产生重大乃至颠覆性影响。企业将从传统的单项、分离、封闭的业务模式,转变为链接、互动、共享、敏捷、开放的生态圈模式。
埃森哲基于全球化工行业调查发现,全球156位化工企业高管中94%认为数字化将彻底改变化工行业;87%认为不能拥抱数字化将会导致失去竞争力;94%正在设定数字化议程;91%表示数字化将是他们战略思维的一部分;79%认为数字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生产率提高;57%认为,数字化带来的最大益处将是优化供应链;94%已经从数字化投资中取得了良好回报。数字化将能支持化工企业在各个管理和经营维度上实现创新,比如跨界、融合的新业务模式,数字化营销,智能工厂,智能供应链等。
数字化时代,要么被颠覆,要么去颠覆。
穿客户鞋,站客户角度看问题□ 亚什兰特种添加剂大中华区总经理 赵连明 中国过去30年的蓬勃发展使很多企业都受益。但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这样长期快速的增长。当经济放缓,我们突然发现化工行业严重产能过剩,而且几乎全行业都产能过剩,这时候企业该怎么办?
实际上,一个企业从初期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时,它在选供应商评估的时候也有五大需求:第一大需求是产量;第二大需求是品质;第三大需求是价格;第四大需求是技术服务;第五大需求是创新。
前三大需求在中国是不成问题的,中国过去花大量时间去达到供货需求。当然中国企业大都集中在产品的改进方面,也有很大程度进步。但是现在要看到的困难是:有过多的产能。
现在很多化工企业都说没有钱赚。厂房越来越漂亮,规模越来越大,没有钱赚,为什么?我认为是企业很多时候没有真正去了解客户的需求,企业只是重点关注自己。企业应以客户为中心,美国有一句老话说“穿客户的鞋,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方面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有待改进的。
我个人理解的创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的技术研发,亚什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花了大量的资金投资在研发上;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并购来弥补自己在某些领域、某些技术上的不足,这也是亚什兰在3年之前花了32亿美元收购国际公司的原因。
亚什兰特种添加剂现在有6个技术平台,支撑进一步产品研发。公司提出把客户的需要与我们的技术平台进一步嫁接的理念,利用这6个技术平台创造财富,引导客户的需求。
一个新产品的管理涉及几方面,其一就是搜集各种信息,形成信息库。这个信息库里有些可能是目前技术尚不成熟的项目,有些可能是做了以后有回报的项目。亚什兰在这个信息库里每年至少要选出6个有回报并且是可行的项目,然后进入到真正的研发阶段。这6个课题做完以后要进入到项目管理。
亚什兰在30年前提出“中国投资、中国研发来满足中国需求”,这也是公司现在强调的重点。投资中国不仅是产量投资,更重要的是技术投资来满足产量的需求。
亚什兰非常执着于一个长远的发展,我个人理解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环保,环保有问题的公司不可能成为国际公司;另一方面是技术创新,如果没有后续的技术创新,可能会与竞争对手陷入同质化竞争。当然新产品的研发,包括技术的引入,同时需要时刻关注这个行业的发展。实际上,在公司并购的时候,亚什兰第一个考虑的不是产能,而是核心技术。因为核心技术能帮助企业在行业里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这些,是保证亚什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立足长远,两大创新并举□ 杜邦可持续解决方案部大中国区业务总监兼高级咨询顾问 曾安 关于化工企业在面对各种新形势时的对策,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点建议,供各位企业家参考。
第一是处理好企业长期战略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作为一家企业,很难获得充分可靠的信息,也无力判断和跟随市场环境的短期波动。因此,企业针对短期盈利目标的产业决策将面临巨大挑战。我建议企业必须立足长远,不轻易作出转型决策;但是一旦作出决定,就必须坚定信心,不随市场波动而摇摆。
杜邦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几次明显的产业转型。第一次是从生产火药转到化工和能源。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转型,从传统的化工和能源企业转向整合“化学,生物,知识密集型解决方案”的科学企业,主要凭借自身科学实力推动创新,专注于在食物、新能源以及防护等三大领域内协助解决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关注食品是因为预计到2050年前后,有90亿人要吃饭,关注是新能源是因为传统能源未来肯定会耗光,所以一定要寻找新的能源来替代。
第二是处理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关系。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我观察到国内大部分企业非常注重技术创新,而比较忽视管理创新。
首先,我认为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2013年杜邦总销售额大概是389亿美元,而在研发上的投入达22亿美元!占到销售额的6%。作为企业,不单是拿出销售数字,还要考察每年企业的新产品占销售总额的比例是多少,杜邦这个数字接近30%。什么叫新产品?过去4年内推出产品才能算新产品,5年前推出的就算老产品了,这对企业的创新和转化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其次,我们观察了大量企业,一般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愿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在管理创新方面却很少涉及。杜邦一直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当作推动企业发展的两个动力源。如果说技术创新能够影响到未来的发展,管理创新则跟目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怎么样,环境管理怎么样,节能减排怎么样,这些都无时不刻不在变化。杜邦生产一种产品,运作几十年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靠什么在市场中立足?还是靠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卓越运营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在管理上进行创新。杜邦的实践证明,管理创新上得到的效益和技术创新产生的效益同样巨大。
迎接新挑战开创新格局 直面机遇与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 傅向升 适应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中对新常态做了一个新的诠释,就是发展应该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习总书记用了一个数字:2013年我国经济的增量已经是1994年国民经济的总量。企业不可能总是这样的增量往下走,总是这样的增量是难以持续的。作为化工行业的新常态,这一点和习总书记所定位的是一致的。化工行业从总量和体量上来说,正处于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新常态对于化工行业来说也是一个现实,是有长远意义的。
直面新挑战。化学工业在发展中面临很多挑战。比如产能严重过剩方面的挑战是创新能力不足,这是我们必须要直面的。另外,谈“化”色变的舆论氛围对化工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从目前来看,谈“化”色变的舆论环境仍然没有改变。
把握新机遇。企业家要把握什么样的新机遇呢?前几天国务院刚刚发布的能源战略行动计划,我认为对化工行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既然提出了能源战略行动计划,为新能源发展提供新材料、新产品、新的化工产品,这些方面对于化工是一个机遇。挑战表现在该能源战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总能源、一次性能源总量消费控制在48亿吨的标煤,原煤控制在42亿吨,能源的自给率达到85%左右。这是个硬性的数据,对化工行业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性。再比如现在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技术正在建设新型工业化,这样的过程中的信息化对化工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谋求新动力。这里谈一个创新问题,创新有很多方面,例如管理创新、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但是我只想谈个技术创新的问题。之前有过很多教训,很多企业不能创新,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创新趋势,最终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要么消失、要么坚持。这个动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把它用好的,因为企业通过创新确实能够带来利好。诺基亚这样的案例应该都去看一看。
破解新格局。中国化工集团调整新结构有6个业务板块:现代新材料、基础化学、农用化学品、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面对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情况,我们主要进行技术改造、技术优化、设备优化,这样一来使得集团的节能降耗指标提升了,产品品质也就提升了。通过这样的优化提升之后真正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创新驱动,增强竞争优势□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岩 当前,整个化工产业面临很大困难,几乎所有产品都产能严重过剩,许多子行业的开工率不到70%,许多企业业绩大幅下滑,亏损面扩大,许多新建项目与可研预期有较大差距。由于很难突破核心技术,只能陷于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在经济环境没有大的改观的情况下,去产能化、企业微利甚至亏损成为新常态,企业竞争进入比拼综合实力和管理内功的时代。
当前化工企业发展要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如何做好存量增效、如何实现增量发展这三个问题。
首先,要将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为长远的发展方向。要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把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作为工作的主题和核心;另一方面,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经营的主线和重点。
面对当前严峻的行业形势,应将运营管理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以存量盘活支持增量发展。在发展中要更加关注质量、效率和效益,在经营中更注重成本、市场和现金流,坚持固本强基,抓好提质增效,提高发展和经营的稳健性,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技术创新一定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档升级,通过技术进步夯实发展根基、提升企业效益。
其次,要做好存量。就是依托现有产业结构平台基础,推动联产技术、循环利用和园区集成,通过升级改造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这是巩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对于传统规模性企业,成本是保持竞争力的基础,在线生产管理是提高运营效益的重心。技术创新应以提高运营效益为核心,以降低成本为着力点,通过在线技术优化和创新,提高存量资产效益。
近几年,华鲁恒升通过持续的在线优化和资源整合,打造出洁净煤气化、羰基合成、循环经济多联产等多个产业技术平台。譬如在全面掌握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基础上,在行业内首家开发出以煤气化为龙头,同时生产合成氨、甲醇及CO的复合工艺,实现了尿素、醋酸和聚氨酯配套产品的自主调节,形成了“一头多线”柔性多联产。
再次,要做好增量,就是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打造竞争新优势的方向。当前,投资拉动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投入。在产能全面过剩、环保要求愈发严格的形势下,惟有寻求产业升级、产品换代的机会,以更高端的产品、更先进的工艺、更集约化的运营模式取代落后产能,才能开辟新局面,创造新优势。所谓创新驱动,我觉得就是要紧紧围绕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运营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展开。
思路决定出路,探索转型升级□ 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军 目前,国内资源环境压力过大,能源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可持续发展差距明显。过去3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从1986年的约6亿吨标煤增长到2013年的32.5亿吨标煤,年均增长5.8%。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转型和调整阶段,能源需求增速明显放缓。
为此,化工企业应积极探索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首先,注重战略规划。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战略,引领企业科学转型发展。其次,重视人才战略。“得人才者得发展”,企业的发展历程无不印证了这一道理。正是因为舍得在人才引进、培养上花重金、投感情,注重发挥人才的价值,才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奇迹。再次,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注重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并且善于借助高等院校、国外同行等外部科技力量,走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之路,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然后,注重品牌建设。注重企业品牌形象建设,始终坚持产品质量战略,视品牌为企业的生命,以高品质为树牌之本,以研发创新为立牌之道,以构建独特的营销模式为创牌之基,强化宣传,致力创新,争创中国驰(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打造企业产品品牌。最后,注重企业文化。着力构建以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经营哲学、企业道德观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凝心聚力,使广大职工与企业共命运、同发展。此外,还将产品与文化有效融合,通过文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面对经济降速、竞争加剧、库存积压等新常态,企业应当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要观念意识升级,与时俱进,树立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企业应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转型升级要在发展方向上定好位。企业应该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大力进行装置的升级改造和技术革新,降低装置能耗物耗,提升产品品质,用先进的技术代替现有的落后技术。
二是转型升级要抓住重点。从企业层面来讲,至少要抓住五个重点促进转型升级:其一是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狠抓市场开拓,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市场空间,提高高端市场份额。其二是要注重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争取各级研发中心的建设,巧借高等院校的外部科技力量,走产学研合作之路,狠抓技改创新和产品研发,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其三是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工作,为人才引进搭建好平台。其四是要注重企业品牌建设,借力借势打造知名品牌。其五是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善待人才、善待员工,着力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和职工的综合素质。
三是企业转型升级要以信息化为支撑。通过合理的筛选和布局,从采购、生产、营销、管理等公司的各个层面布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亲切交谈代表参观美丽化工展板仔细聆听
来源:中国化工报
谢谢分享资源经验 构建行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初中就听说过 很好的资料,谢谢分享啊 a 挺有用的~谢谢了 我们不要任何原则,但除一条:客户满意。 做人不一定要像水晶玻璃透明胶,可以保留一点,让人去体会,这远胜过直肠子去得罪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