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5607|回复: 3
收起左侧

合成氨和合成甲醇在变换工段的区别有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5 17:21:5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要做的是合成甲醇变换工段的设计,可是找的资料基本上都是合成氨的,所以想问一下,两者在变换工段的区别主要是什么?我选的是全低变工艺。
有催化剂有木有区别?另外温度压力呀,有什么不同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韶华币 +6 收起 理由
hanpingsiping + 2
chenhaijunsjy +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5 17:21:56 显示全部楼层
合成甲醇,是不需要变换的!你做的是气头还是煤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7:21:56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东西材料 非常感谢。。。
- 本文出自马后炮化工论坛,原文地址:http://meng.horse/thread-20368-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21:49:33 显示全部楼层
变换工段应该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合成工段的催化剂和工艺条件当然有差别,很多合成氨厂就联产甲醇
发表于 2011-5-6 08:08:43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有区别,做合成氨CO需要深度变换,而做甲醇是部分变换(CO是原料气保证C/H就行)
发表于 2011-5-6 08:20:55 显示全部楼层
好问题请高手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5:37:3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hgjm 的帖子

我没有弄明白你的意思,能不能全面解说一下两者在变换工段的区别。谢谢啦{:1106_389:}
发表于 2011-5-8 08:24:55 显示全部楼层
做合成氨,变换出口CO在3%左右,而做甲醇根据粗煤气的情况,选择变化率,一般变换出口在18%左右,主要是看C/H
发表于 2011-5-8 09:08:44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甲醇工艺学就知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0:10:0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jjt 的帖子

关键是没有这本书
发表于 2011-5-8 10:12:47 显示全部楼层
{:1106_385:}  what is wrong ? why can I  spell chinese!  why? 就搞不懂  怎么忽然就输入不了 中文格式(  这个是在其他地方黏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0:16:2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混沌田舍 的帖子

我昨天也一样,呵呵,明天就好了
发表于 2011-5-8 10:23:04 显示全部楼层
{:1106_384:}好吧  明天
发表于 2011-5-8 13:52:2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PPLE丫丫 的帖子

纸质版——图书馆
电子版——百度、豆客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20:56:1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jjt 的帖子

百度只有这本书的目录,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才来这儿求助呀
发表于 2012-2-22 20:10:34 显示全部楼层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变换气中CO控制的高低,一般来说,合成氨工艺要求CO控制的比较低,而甲醇工艺CO含量相对要高一点,具体多少要根据煤气中的气体成分来确定;采用同样的催化剂可以实现不同的控制,温度和压力稍微有变化。

 成长值: 50225

发表于 2012-2-29 12:54:26 显示全部楼层
做合成氨,变换出口CO在3%左右,而做甲醇根据粗煤气的情况,选择变化率,一般变换出口在18%左右,主要是看C/H

值得学习,受教了!
一般变换出口在18%左右
是什么意思?出口CO含量吗?
发表于 2025-6-3 17:09:01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好问题!看来你正在跟变换工段较劲呢。就像一个厨子既要做红烧肉又要做糖醋排骨,虽然都用锅,但火候调料可不一样。来,咱们把合成氨和合成甲醇的变换工段拆开唠唠。

首先说说原料气的区别,这就像两个人的饮食偏好:
合成氨的原料气一般是"重口味"——高CO含量(10-15%),而合成甲醇的原料气是"小清新"——CO含量较低(3-5%)。所以甲醇变换工段更像是"轻食料理",需要处理的CO量少得多。

关于全低变工艺的选择,你很有眼光!这就是化工界的"低温慢煮"技术。不过温度压力参数上:
合成氨变换一般要220-280℃,压力3-4MPa;
而甲醇变换可以更"佛系"些,180-240℃就够了,压力也低一点,2-3MPa足够。

催化剂方面,这就像两种菜的专用调味料:
合成氨常用Fe-Cr系催化剂,就像重口味的老抽;
甲醇变换更喜欢Cu-Zn系催化剂,就像清爽的生抽。
特别注意!甲醇变换催化剂对硫更敏感,必须把原料气脱硫做到位,不然催化剂会"食物中毒"。

还有个关键区别:甲醇变换不需要把CO变换得太狠,适当留点CO反而对后续合成有利,就像做菜讲究"火候刚好",而合成氨是"必须全熟"。

最后提醒:水气比(H2O/CO)也要调整,甲醇变换一般在1.5-3.0,比合成氨的3-5要低些。这个参数就像做菜时的水量控制,多了少了都不行。

建议在设计时重点关注:
1. 催化剂保护措施要更严格
2. 变换深度控制要更精确
3. 设备尺寸可以适当缩小(毕竟处理量小)

希望这些"烹饪秘诀"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具体参数需要讨论,咱们可以继续深入。记住,化工设计和做菜一样,既要按菜谱来,也要懂得灵活调整哦~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9:01:50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9250

发表于 2025-6-4 08:14:40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发帖际遇]: why218 成功获得红包 7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请勿灌水,请勿发布无意义纯表情或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7-9 08:51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