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普适气体管道压降方程》的国际反应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22-4-9 08:49 编辑程惠亭-郝文斌在《化学工程(中国)》发表的:
一个等温气体管道压降计算的新公式
Anovel equation of pipe pressure drop for isothermal gas flow (Ⅰ)
收到:
《化学工程(美国)》
《Americ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刊登英文文章的邀请函:
Impressed by the great academic value shown in your article published before, it is honored to invite you for paper submissions to Americ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ISSN: 2330-8613) which is a peer-reviewed journal.
对您之前发表的文章中所显示的巨大学术价值印象深刻,很荣幸邀请您向美国化学工程杂志 (e-ISSN: 2330-8613) 投稿,这是一本同行推荐的杂志。
《化学工程(中国)》论文下载:
wiseboy 发表于 2022-9-22 12:43
回答:
1. 论文排版中有一个错误:1/L,分子不是数字1。正确的是:l/L,分子是字母L的小写。我的论文包 ...
1. 如果假设是理想气体,那就不是什么普适了。因为你要计算的是真实气体。如果压缩因子为0.99或者0.98,那勉勉强强还可以近似认为是理想气体。但是如果压力太大,导致压缩因子只有0.87,那就不能叫理想气体了。
2.式5所引文章的实验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压力值的平方与距离管道入口长度L成线性关系。这个不就是实验得到结论吗? 式5如果是常识,那常识应该可以被解释清楚,至少可以用数学公式推导出来。
3. ρu是常数 我想明白了,因为理想气体情况下,P和ρ成正比。
另外,式5引用文章是《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并不是《研究与探索》,没有这个期刊。
人家出点钱发篇文章,就是想评个工程师职称,没想到竟然被大作引用了,可惜的是被引用错了。
最后,我还是认为,此式子只能适用于压力较低的情况,对于压力较高时,可能不太适用。
仔细阅读了您的文章,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
1.您的公式是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这就需要压缩因子约等于1才适用。如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压缩因子可能只有0.8,这个时候就不太合适了吧?
2.文中的 式5,来源于这篇文章《气体管路的压力变化特性研究》(https://www.docin.com/p-1709003014.html)。这篇文章中似乎并没有这个式子。
就算这个式子合理的话,就会引出另外一个问题:这个式子是由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到的,并不是像您论文中说的纯理论推导。
3. ρu是常数,这个是怎么得来的呢?我也想学习一下。
总体上来说这个公式还是不错的,和其他公式比起来结果差不多,还少了迭代。
最后,很佩服老先生的学习能力。
中国人的《普适气体管道压降方程》的国际反应 下载学习了,谢谢专家的分享! 也许漂亮国需要支撑的附件数据呢
{:1110_553:}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22-4-8 16:34 编辑
edwardlau 发表于 2022-4-8 15:59
也许漂亮国需要支撑的附件数据呢
我们已经验证了:
1. 天然气管道,新公式比韦默思,潘汉德公式适应的管道直径d,粗糙度e广泛。韦默思,潘汉德公式只适应:d>150 mm、光滑管道(e=0.02—0.0508mm)
2.空气管道。。。
3.蒸汽管道,新公式比流行的巴布克、温昂等公式,适应的管道直径d,粗糙度e广泛。巴布克、温昂等公式只适应:d>150 mm、光滑管道(e=0.0457mm左右)
一系列的计算,证明了我们公式的适应性广泛:
1)意管道直径d、任意粗糙度e;
2)任意物系(天然气、空气、蒸汽。。。。。。)
3)任意压降范围(而传统等温公式,压降>40%时严重正偏差,不能使用)
这是比较严格的理论方程,计算又特别简单、准确。
。。。
希望后续可以纳入规范要求 中国人的《普适气体管道压降方程》的国际反应非常好,为中国学术争光! {:1110_549:} 谢谢谢谢分享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22-4-9 08:52 编辑
北国飘雪 发表于 2022-4-8 16:39
希望后续可以纳入规范要求
一些大学即将进入《化工原理》教材。但《规范》这种东西,从来都是非常滞后的。如果这个公式进入规范,规范就会简化很多页。因为再不需要那么多分类公式了。不需要区分:天然气、空气、蒸汽,列那么多公式,一个公式就够了,而且更准确,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就解脱了。。
中国人的骄傲啊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22-5-3 13:56 编辑
一些大学的有关课件正在制作,为了区分传统的等温公式,新公式称为程惠亭-郝文斌(Cheng-Hao)公式。
这些课件把那些经验公式全删去了,原来数页缩减为1页,学生得到了解放。
而工程界的许多人因为有了旧的软件、Excel表格,尽管即复杂又不准确,但懒得动,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
mingming2000 发表于 2022-9-20 21:37
仔细阅读了您的文章,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
有理有据{:1110_551:} 牛逼牛逼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22-9-22 12:49 编辑
mingming2000 发表于 2022-9-20 21:37
仔细阅读了您的文章,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
回答:
1. 论文排版中有一个错误:1/L,分子不是数字1。正确的是:l/L,分子是字母L的小写。我的论文包更正了;
2. 这个公式(5)在理想气体下,对于等温管道,是正确的理论公式,这也是气体管道的常识,并不是“由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到的”;
3. “ρu是常数”,这是流体管道最最基本的常识。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