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板与调节阀的位置关系
像上图这种流量调节控制为什么气相时孔板在调阀后,液相时孔板在调阀前啊?原理和依据是什么?
不错,又占了一个沙发! 似乎只是注意过孔板流量的前十后五的规定,前后这个倒没有特别的注意。
测量阀前还是阀后似乎是根据工艺要求把。 好像不有这样严格的规定,一般都是在调节阀前。 俺也只知道 孔板流量计 前10后5的 规定 。。。别的真不清楚 看工艺的设置习惯了。俺一般是设在调节阀的下游 这种情况会导致调节不稳定,不科学啊!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如此设置啊! 液相经调节阀后可能气化影响孔板计量精度,一般放在前面,气相影响不大 我感觉应该是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吧 这个问题涉及过程控制中的流体力学特性差异,需要从介质相态对测量和控制的影响来分析。以下是具体技术解释:
1.气相系统孔板后置原理
(1)防止闪蒸:调节阀节流后压力骤降可能导致气体冷凝(Joule-Thomson效应),若孔板在阀前,可能测得异常两相流数据
(2)噪声控制:气体通过调节阀时易产生高频噪声,前置孔板易受振动干扰测量精度
(3)压差稳定:气体可压缩性导致阀后压力波动大,将孔板置于相对稳定的阀前段更易获得稳定差压信号
2.液相系统孔板前置依据
(1)避免气蚀:液体流经调节阀时若发生空化(Cavitation),阀后出现气泡会严重影响孔板测量精度
(2)保持单相流:确保孔板测量时介质始终处于液态,防止阀后压降过大导致闪蒸(Flashing)形成气液两相流
(3)水锤防护:液体系统突然关闭时,阀前压力冲击更小,前置孔板可降低压力波对测量元件的损伤风险
3.通用设计原则
(1)遵循ISA S75标准对流量元件上下游直管段的要求,不同相态介质对扰动恢复距离差异显著
(2)考虑NPSH(净正吸入压头)要求,液相系统需保证孔板处压力高于介质饱和蒸汽压
(3)依据流体力学方程,气相系统的流量与压力平方根成正比,而液相与压差平方根成正比,布局方式直接影响控制回路的线性度
延伸说明:在超临界流体等特殊工况下,该布局原则可能失效,此时需要结合具体相图(Phase Diagram)和PVT特性重新确定元件布置顺序。实际工程中还需考虑管道支撑、热膨胀补偿等机械因素。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1110_55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