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近日,国际布伦特原油在55美元/桶上下徘徊,油价暴跌对当今国际局势产生一定影响,美国部分页岩油开采已经停止,但是沙特等国不肯减产。国内有人谈虎色变,特别是煤制烯烃行业神经绷紧,认为煤化工的冬天到了。真是这样吗?
国内学者对于近期油价下跌有3种不同的解释,分别是阴谋论、周期论、供给论。笔者认为这3种因素可能都存在,但是供给关系起着主导的作用。原油价格本质上是一种波动性很大的事情,波动是正常现象。只要我们坚持“煤化工是石油化工的补充”的发展理念,煤化工不会被油价波动搞垮的。理由有这样几个。
油价影响不会很快到来
在国内,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油价调整的动作很快,但石化产品的价格动作很慢。也就是说,石化商品的价格是相对滞后的。到目前为止,聚丙烯和聚乙烯的价格没有什么变化,超市里的薄膜、塑料袋的价格也没有打折,出租车的里程价格没有变化。原因是现在的产品是高油价时候的原料生产的。然而,一旦油价上升,石化产品的价格上涨的动作很快,超市里的薄膜、塑料袋的价格立刻上涨,利润提升的速度很快。
通过这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油价的波动不会立刻对煤化工产生重大影响。
石化行业不会日薄西山
根据中国国情,石油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它生产的几十种产品影响国民经济全局,这是个不能乱的产业。因此在目前的油价风浪中,国家会力求稳定这个行业。主要表现在:
(1)支持油企大举囤油。早在2003年,中国就开始筹备石油储备基地,规划用15年时间分3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预计2020年形成相当于90天原油净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目的就是抗衡风险。
(2)提高燃油税。2014年11月29日起,国家上调了燃油税,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现行1.00元/升提高到1.12元/升;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现行0.80元/升提高到0.94元/升。此举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原油消耗,不能因为原油降价而随意扩大原油的消耗。
(3)适当降低石油产品的价格,主要是汽柴油的价格,让百姓适当得到一些实惠,但是公交不仅不降价还要提价,力求减少国家的补贴。
煤化工五大产业链受力不同
在油价大跌的情况下,现代煤化工五大产业链都要经受这场考验。但由于下游市场不同,它们的受力程度也不同。
煤制气与油价关系不大。原本天然气价格太低,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润,国家要重点扶植,改变天然气价格过低的不协调现状。所以煤制气应该是受力最轻的。
煤制烯烃目前利润很大。煤炭集团在采煤、运煤步骤已经获取较大利润的情况下,如果原煤以400元/吨的煤价计算,每吨聚烯烃至少有2000元的利润,经得起油价降至70美元的考验。如果油价降至60美元,采煤、运煤再少一点利润,整个煤炭集团把煤化工用的煤价定低一点,煤制烯烃能度过这个关口。如果油价降至50美元,整个煤炭集团要采取措施节省开支来降低成本,包括对管理层进行大幅度降薪,从而把煤化工用的煤价定低一点,煤制烯烃还能活下去。但是,仅仅在西北地区可以新建装置,产品就地使用,再去沿海竞争的可能性很小了。
煤制油的情况也类似,只是比煤制烯烃的利润略少一些。由于国家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近期国家批准的上万亿投资项目都是公路和机场,煤制油的优点在于就地使用,与石油产品调和、改善质量。在国家调控的油价下,结合煤价的自律,能够生存。目前,煤制油新建的装置数量很少,都在西北,可以对付油价降至50美元。
至于煤制乙二醇和芳烃,产品的使用在沿海,而产品的生产地在西北、销售地在沿海,运输成本不低。在油价快速下降的时候,将会面临国内石油路线的同类产品和国外产品的竞争,可能会比较困难,油价降至50美元,难以维持生计。
另外,油价下跌应该是给煤化工的盲目发展敲响的警钟。油价70~80美元/桶,很可能成为去除暴利后的正常价格。如此一来,一些靠卖煤来搞煤化工的,就不会有很好的前途,应该退出这个行业。
如果油价降至40美元,煤化工行业可以放假了,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最后要说的是,目前国内在煤化工定位上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煤化工是石油化工的补充”,另一种是“煤化工要替代石油化工”。笔者是不赞成“煤化工要替代石油化工”的。非要与石油化工争个高低,非要用煤化工的发展来打击石油化工,非要生产成千上万吨的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让石脑油制烯烃、乙烯制乙二醇、石油制芳烃的工厂关门,实际上等于是置自身于危险之中,不会有长久的好日子。煤化工对环境的影响远大于石油化工,国家不会允许煤化工盲目发展,不会允许煤化工置人民生存环境不顾而大发横财。所以,煤化工只能是石油化工的补充,满足国家对产品的需求并有适当的利润就可以了。坚持“煤化工是石油化工的补充”的定位,那么只要石油化工行业得到稳定,煤化工行业也就不会有大的动荡。煤化工只有与石油化工行业联手起来,在油价波动的国际风浪中,双双站稳脚跟,才能实现双赢。
文|唐宏青 业内资深人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