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330|回复: 0
收起左侧

近中期调整能源结构主要依靠天然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8 21:40:4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国务院最近发布2014年至2020年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计划明确了202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和任务。虽然这个计划还不是“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但可以说直接体现了“十三五”能源发展的精神。十三五期间能源发展最大的一个变化将是由过去重视能源供需平衡到重视供能质量的调整。

一直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前列。目前的状况是煤炭消费比重达6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5.8个百分点,而且煤炭产能过剩、电力装机规模过剩,我国能源结构性矛盾已经凸显。这种整体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为能源体制改革和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调整能源结构,提高供能质量,单独依靠哪一种能源都是不行的,应该实行多种优质能源并举,目前对能源结构调整起主要作用的无非是天然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

为此,行动计划提出“一控二调三改”。“一控”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利用这样的硬性约束形成倒逼作用。“二调”是调整能源结构。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到2020年,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三改”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简政放权,做到放而不乱。

能源结构调整近中期主要依靠天然气

国家在能源战略研究时基本确定,天然气将作为近中期调整高碳能源结构的主要手段。作为最清洁的烃类燃料,天然气的排放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比如在德国,煤炭资源依然很丰富,但却很少开采使用,因为大量使用煤已经不被当地社会所接受。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正在逐渐低碳化、优质化。其中煤炭消费稳定压减。2013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5.7%,较2011年下降2.7个百分点;2013年石油消费占比为18.8%,比2000年下降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清洁能源加快发展,天然气消费占比从2000年的2.2%提高至2013年的5.7%。另外,核电发展仍极受重视,东部和中部地区仍将加快核电发展步伐。

天然气是近中期调整能源结构的主力军。一方面,在清洁能源当中,水力资源进一步增长的潜力有限,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尽管发展较快,但与电网协调发展难度较大,所占比例短期内难以大幅度的提高;核电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保持安全并不难,关键问题在于“心里”障碍短期难以逾越。另一方面,世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步入经济发展与能源“脱钩”时代;中国成为先期发展起来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天然气市场潜力大,主要资源国愿意与中国合作。

气源有保证

笔者认为,预计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500万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5500亿立方米;在国家能源消费比例达到9.7%和12.6%。

“多煤少气”的能源禀赋注定我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自身天然气储量。气源采用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并举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四面九方的进气格局,气量的增长是呈脉动性的,因为签订一个进口合同就可增加几百亿立方,建成一个LNG项目也可增加几百万立方。比如中亚管线自2009年末正式输气以来,截止今年10月,已经累计进口天然气6555万吨,随着今年中亚管道C线的投产,中亚管道的总输送能力将达到每年55亿立方米,可满足中国1/5以上的天然气需求。中俄自今年5月签订东线380亿立方米供气合同之后,11月再度签订西线300亿立方米大单,意味着自2018年开始之后的30年期间东西两线可实现年供气680亿立方米,这个输气量将超过俄罗斯向欧洲运送的天然气总量。中缅天然气管道自投产以来的一年时间里已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超过30亿立方米。另外,还有海上登陆,去年我国LNG进口量约为1700万吨,进口来源地已扩充至近10个国家。

不仅如此,我国也在大力开发自身的天然气潜能。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量已突破10亿立方米。同时,也在加速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对提高天然气比重制定了具体目标,建设8个年产量百亿立方米级以上的大型天然气生产基地。到2020年,累计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5.5万亿立方米,年产常规天然气1850亿立方米。同时,要重点突破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力争超过300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力争达到300亿立方米。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增速减缓的背景下,气源紧缺的问题将有所缓解。

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时机成熟——气价调整将趋合理化

据悉,从6月中下旬起至今,国际原油(中国原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价格持续下跌,累计跌幅达25%,国内石油价格也随之陆续下调7次,对我国经济形势和能源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引发本轮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因素较多:整体看,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是主因;主要产油国石油产量持续增加,石油供大于需是直接原因;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持续走强,打压原油期货价格,以及交易商持续做空原油期货,也加剧石油价格的跌势。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总体偏向积极。我国年石油净进口规模超过3亿吨,如果全年平均进口油价每桶下跌10美元,就将节约210亿美元。如果考虑世界能源价格联动性,我国煤炭、天然气进口价格也有可能向低,将进一步带动我国能源进口成本下降,有利于降低企业燃料和运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对居民而言,油价降低可以减少出行成本,扩大其他领域消费,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而言,油价下跌为增加原油战略储备提供有利的机会,能够提高我国石油安全水平。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石油价格下跌有利于推进能源结构调整。近两年,煤炭价格持续走低,而石油天然气价格保持相对高位,不同能源品种之间价格差异进一步扩大,比价愈发不合理,影响企业利用油气等优质化石能源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能源结构优化的步伐。目前,油价保持低位,会带动与其挂钩的国际天然气价格走低,有助我国扩大天然气进口规模,提升天然气替代煤炭的经济性。

油价走低也为推进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带来契机

我国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但受经济承受能力、产品竞争力和民众支付意愿限制,能源价格改革过程比较缓慢。油价下跌既能带动能源价格整体走低,也有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为国内能源资源产品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契机。此外,低油价还有利于我国石油合作“走出去”。一般而言,在低油价时期,资源国更易倾向放下身段,可以增加我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天然气发电推动能源供给革命

从战略取向来看,天然气发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取向。通过发展冷热电三联供来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以及减轻经济上的负担。只有发展并且发挥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作用,才能够对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气,但民用和商用天然气毕竟有限,到2020年,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的目标主要依靠天然气发电来消纳。《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指导意见》中设定到2020年,全国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对天然气的消纳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由于经济性问题发展一直缓慢。

跟煤炭相比,天然气价格固然偏高,但气价走势是把双刃剑,由于进口气价高,国内气价低,价格倒挂影响供应方的积极性,不得不调整,但调整后又影响需求方的消费积极性。造成此矛盾的根本原因是配套措施未跟上,如果放开地方,增加供应主体,即可平抑价格,防止形成价格联盟。

其次,天然气与煤炭的比价不合理。往往在考虑煤电项目的经济性时只考虑燃料的获取成本,而忽略了煤炭的外部成本,比如土地、水和大气污染而直接增加的成本,以及一旦征收碳税后带来的隐形成本等。如果把这些环境成本、隐性成本分配到煤炭价格上,煤炭价格将大幅提高,从而降低煤炭与天然气之间的价格差,使煤炭价格与天然气价格调整相匹配,从而提高天然气发电项目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投资炒作等原因致使国内天然气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可否考虑用国内生产成本补贴部分进口成本?比如发挥页岩气开发成本对进口天然气价格的稀释作用。鉴于即将出现的天然气“经济性过剩”局面(主要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引起),加上近些年随着油价的波动气价呈现下降趋势,以及采取多方面的调整措施,气价会逐步得到调整。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已势在必行,应构建分布式与集中式有机融合能源生产体系。与集中式不同,发展分布式能源可以持续化开发与利用分散、间歇、能量密度小的可再生能源,大幅度提高能源自给率,让用户成为能源生产和供应商。主要是:加强对分布式电源、智能电器、智能控制器、系统优化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能源生产技术集成和耦合,如风水互补、水光互补、风光互补等技术研究与开发,改进常规能源转换和利用技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加强适用于分布式发电的低成本储能材料、技术、工艺和设备等储能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分布式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形成分布式智能配电网络体系,实现微网智能化和商业化运营。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虽然在整个能源体制改革中很微小,但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这一步不但无法跨越,而且要考虑如何走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单打独斗没有用,国家能源局一马当先也不行,应该考虑分布式能源如何与信息化、工业化、智慧化相结合,考虑与其他能源协同作战,包括该行业的专家也需要融会贯通。随着能源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将大有作为。


(来源: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作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张有生)
请勿灌水,请勿发布无意义纯表情或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7-21 01:26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