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2014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居高不下,市场需求放缓加剧了塑料行业的产能过剩。业内人士认为,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培养新的增长点成为化解产能过剩最根本的途径。
需求放缓导致产能过剩
记者了解到,2014年前11个月,我国塑料制品产量6509.48万吨,同比增加14.59%,高于7年均值12.59%。其中塑料薄膜产量1115.62万吨,同比增加12.95%,略高于7年均值11.28%。
与此同时,2014年国内聚烯烃产能继续迅速扩张,多套新装置上马,其中多数是煤化工项目,具体包括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中煤陕西榆林能源、神华宁煤二期、宁夏宝丰、山东神达、蒲城清洁能源等。
由此可见,我国塑料产量居于高位。业内人士认为,造成我国塑料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使得塑料行业产能不断扩大。投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之一,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一些地方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同样化重复建设较为严重,企业没有充分考虑下游产品饱和的情况,新装置纷涌而上。同时一些地方通过低地价或者零地价供地、配置资源、招商引资、税收减免、信贷扶持等各种优惠政策,影响企业投资的正常决策,导致塑料行业扩能严重,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外围出口减少,导致下游制品需求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塑料行业产能过剩的步伐。此外,在我国塑料行业产能过剩的同时,由于创新能力较弱,行业内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塑料产品不足,有的产品严重依赖进口,表现出典型的结构性矛盾,而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工艺装备仍占较大比重,产能利用率很低。
技术创新化解产能过剩
我国塑料制品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了塑料加工业的快速成长。记者了解到,塑料加工业是快速成长的新兴制造业,但部分产品目前出现产能结构性和阶段性过剩。产能过剩引发低价恶性竞争,造成市场混乱,既影响行业形象又影响企业效益,还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化解产能过剩最根本的途径是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新的增长点,要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尽快形成高、中、低档比例合理的产品结构。作为新兴制造业的塑料加工业,同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应继续发挥塑料加工业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此外,目前,塑料制品业总体装备水平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投入不足、产品集约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无序竞争等结构性问题严重,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未来,塑料行业可以通过创新思维、创新产品过程设计和关键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创新发展,以低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负担方式提高产出质量和增加效率,实现产业升级和塑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