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你是否也发现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论经常充斥在媒体、政府公文中?让我们一起揪出能源领域的“假大空”,发现真问题吧! 本文节选、整理自华北电力大学李司陶、清华大学王子豪、清华大学单露三人,经暑假期间调查走访了全国多个电力生产基地后,合撰的《2014暑期能源产业调研报告》。报告中有关我国“煤改气战略”所反映的问题矛盾突出,在社会上受到许多关注,故由该部分主要负责者李司陶重新整理后,投予财新-无所不能。希望能为能源产业的广大关注者的提供一些参考。文中所涉工作人员的身份均已隐去。
为应对愈演愈烈的雾霾危机,近两年来北京市密集出台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市2013-2017年加快压减燃煤和清洁能源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对北京市现有的热电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煤改气”工程。北京市发改委曾公开表示,北京市预计在15至16供暖季结束后全面淘汰燃煤热电机组,以燃气设备进行替代。此举引起了广泛热议,不少人认为这将是应对北京市目前雾霾困局的有力措施。
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北京市强硬的“一刀切”式煤改气政策,恐怕并不能如预期中一般对雾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还在设备国产化、气源供应等多个方面存在隐患;在经济上也存在相当多的不合算之处。
我们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一个误区和四个矛盾。即“燃煤发电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严重原因,改为燃气发电就可以大幅缓”这一误区;与设备、燃料价格、燃料供应、热电配比四个方面中政策规划与现实条件的矛盾。
本文将以北京近郊的某热电厂为例,尝试梳理厘清这些误区和矛盾,为大家更好的了解“煤改气”政策提供参考。
一个误区:燃煤发电是导致空气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改为燃气发电就可以大幅缓。
1.燃煤发电不一定是空气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提起燃煤发电,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出来的景象总会是“冒着黑烟的大烟囱”,仿佛燃煤发电就一定是无可救药的高污染、低效率。近些年来谈起京津冀地区严重的雾霾危机,人们也总是下意识的归罪于燃煤发电机组。
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至少在北京地区,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众多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原因中,燃煤火电并不占主要地位。
以广受关注的PM2.5为例,北京市环保局于今年4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的污染贡献占比分别为31.1%、22.4%、18.1%、14.3%。燃煤所占的约五分之一比例中,还有大量污染来自小煤炉、社区小锅炉等小型设备,真正由大型燃煤火电厂贡献的污染少之又少。
据电厂的工作人员介绍,从该电厂所属发电集团(五大之一)内部研究机构的数据来看,北京市只有不到一成的空气污染来自几大国有发电企业的火电机组。真正在空气污染重起主导作用的是数量庞大的机动车,占到7成左右。
综上所述,至少在北京地区,燃煤发电并不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燃气对煤在环保指标上优势不大
一般社会上对于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之间环保程度比较的印象,都是燃气发电对燃煤发电大幅领先。这是不少认为“只要‘煤改气’成功,北京市空气污染问题就能立刻解决”者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只要相应的环保措施能够跟上,燃煤发电在环保指标上并不会落后于燃气发电太多。而且燃煤发电在达到燃气发电环保标准的同时,还能保持对燃气发电巨大的经济优势。
燃气与燃煤排放比较(单位:mg/Nm^3)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使面对“全球最严”的北京环保标准,该热电厂的燃煤机组也可以直逼燃气标准。就国家标准(氮氧化物 50,硫氧化物35,粉尘 5)而言,也只有燃煤一项还小幅度超标。电厂的工作人员还介绍说,燃煤机组完全达到北京市的燃气机组标准,本来也已经被列入了电厂的计划之中,技术上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