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一个被美国学界评价为惨痛失败的案例,却在中国被包装成了成功经验。即便是在煤化工行业打拼多年的专业人士,得知真相之后也感到难以接受。
大平原气化联营公司(Great Plains Gasification Associate,下称“大平原公司”),曾是中国煤制气行业推崇的成功标杆,但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变化中心的研究人员杨启仁却揭开了大平原联营公司的面纱,呈现出成功背后的另一面,并在中国引发了一场争论。
成功经验还是失败经验?
“这次杨教授把大平原这个问题揭示出来,我们感到压力非常大。” 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唐化工”)高级工程师葛巍说。大唐化工建设了我国首座煤制气示范项目——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该项目开工以来问题不断,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
美国首座煤制气示范项目建设于1984年,由当时新成立的太平原公司投资运营,杨启仁对大平原公司的研究显示出克旗项目与大平原项目的诸多相似之处。
当时的美国与今天的中国一样,认为自身的资源禀赋是“多煤缺油少气”,预测未来油气价格一定会逐年上涨,因此对煤制气项目的投资收益测算也是建立在这种预期的基础上。然而,项目建成后发现,天然气价格并未如预期上涨,这让大平原公司的商业模式无法持续,仅经营1年就宣布破产。
由于美国能源部对于大平原公司所欠的15.4 亿美元贷款具有连带担保责任,美国能源部事实上也不得不出面解决问题, 连同利息美国能源部总共替大平原气化联营公司偿还了16.4 亿美元的债务。
1988 年美国能源部将大平原公司转让给美国北新电力合作集团(Basin Electric Power Cooperative, 下称“北新电力”)经营。根据协议,北新电力支付8500万美元现金给美国能源部,而美国能源部却要支付总计1.2亿美元现金作为大平原公司运营与整修之用,如果项目产生利润,北新电力需按比例上缴能源部。这次转让相当于美国能源部倒贴钱把项目送给北新电力。
到2010年利润分享期截止,北新电力根据此利润分享协议付款总额为3.91 亿美元。不考虑二十年间的利息与通货膨胀,美国能源部总计亏损十余亿美元。
对于大平原公司后来实现盈利,杨启仁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北新电力不需承担建厂带来的投资成本和财务成本,却可以高于市场价格将气卖给管道公司,另一方面,北新电力还在通过延长煤化工产业链实现多元化生产。
而时下的中国,随着主管部门释放出天然气价格改革信号,促使市场对天然气价格走势的预期同样是持续上涨。但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部桑建新表示,中国解决天然气供应问题,是进口、煤层气、页岩气及海外并购等多重手段并举,而不是“一条腿走路”。“投资煤制天然气也请大家三思”。桑建新说。
采用相同的技术路线
除了同为示范项目,大唐克旗项目与大平原项目采用的也是相同的技术路线,即鲁奇碎煤加压气化技术。
“中国现在对此盲目乐观,明明不成熟,硬要说成是成熟。”杨启仁说。他认为,中国国内的讨论经常将煤制气的技术说成已经很成熟,这基本上是把技术的成熟度跟技术发展的历史长久相混淆,因为这项技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经问世。
多位煤化工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包括大唐克旗在内的国内多个开工的煤制气项目都采用了这种碎煤加压气化技术。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研究显示,中国投产的煤制气项目有两个,大唐克旗项目和新疆庆华一期项目,总产能53.5亿立方米/年。目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达21个,核准煤制天然气总产能1215亿立方米/年,一期产能650亿立方米/年。
“从大唐克旗项目来看,这项技术还是不成熟。”一位煤炭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他认为判断的依据就是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行、投资越来越大、废水处理困难。
据大唐克旗煤制气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克旗项目近期的负荷在50%-60%之间,未实现满负荷运行。大唐克旗煤制气公司副总经理吴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由于煤炭的供应还跟不上,但这个问题近期将得到解决。“有望在9月实现连续满负荷生产。”吴彪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