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752|回复: 0
收起左侧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 产业规划(摘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

产业规划(摘要)


淮北市是以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老工业基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全境生产煤炭5835.3万吨,焦炭208.9万吨,输出煤炭4614万吨,输出电力35亿千瓦时。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能源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不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深化研究、探索淮北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未来十年是淮北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十年。安徽省重化工产业发展专家办公室在深入研究全国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基础上,结合淮北市情,编制《淮北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范围与时限

1、区域范围

规划区域范围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规划区域内。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位于淮北市濉溪县韩村镇境内,距离淮北市区约50公里。规划建设面积20.4平方公里,现有建成区面积3.25平方公里。

2、产业范围

本规划的产业范围包括传统煤化工,即焦化、焦炉气综合利用制甲醇、煤矸石发电、粗苯精制、焦油分离;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包括甲醇制烯烃、费托合成及烯烃、芳烃延伸发展的先进合成材料、高端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等。规划提出完整的特色鲜明的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项目和产业发展目标,将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发展成为千亿元特色化工基地。通过规划实施,培育淮北强大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产业,加快实现淮北资源型经济升级转型。

3、规划时限

淮北市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时限为2013~2020年。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近远期两个时间段,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5年。

二、淮北市发展煤化工优势

1、政策优势。

淮北市是安徽省北部重要资源型城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地,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皖北崛起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国家及安徽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对淮北煤化工加快发展十分有利,特别是关于资源性城市转型以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为淮北新型煤化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区位交通。

优越的地理区位。淮北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徐州,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地理位置优越。淮北市紧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属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辐射最先到达的区域,具备与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分工和梯度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

3、资源优势

煤炭资源。淮北市是安徽省三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包括濉肖、宿县、临涣、涡阳四大矿区,有煤炭资源43亿吨,按照现有开采能力,可开采年限约为40年。煤种齐全,包括气煤、焦煤、肥煤、瘦煤等。现年产煤炭5800万吨以上。除发电、炼焦之外,年外运煤炭4600万吨以上。发展煤化工的原料资源有保障。

电力资源。淮北是华东地区实力雄厚的煤电能源基地。近几年来发电量维持在84亿千瓦小时,每年输出电力约35亿千瓦时,充足的电力资源可为淮北发展煤化工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

水资源。淮北临涣工业园的淮水北调工程早已建成,最大年管输水量1亿立方米,加上矿井水、沉陷区储水,发展煤化工水资源保障水平较高,不会与农业争水。

4、产业优势。

淮北市煤化工发展历史悠久。上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了炼焦工业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近300万吨/年焦炭生产能力,焦炉气、煤焦油、炼焦粗苯等煤化工起始原料的产能达到较高水平。

5、企业优势。

淮北矿业集团是我省著名煤炭开采企业。煤炭采掘业务分布在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山西等地,年煤炭总产量4000万吨以上,“十二五”末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年。已经在临涣工业园建成现代化选煤厂、焦化厂、矸石电厂、水厂、建材厂、甲醇厂等。企业实力雄厚,发展欲望强烈,是淮北重要的煤化工依托企业。同时与上海焦化、南京钢铁、五矿发展等大型企业有良好的合作。

三、产业定位

明确发展定位,树立发展品牌。与国内新型煤化工企业在产品结构、产业定位方面实行差异化竞争,突出淮北特色,提升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焦炉气、芳烃、煤焦油等优势资源构建以先进合成材料为主体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与淮南、安庆、滁州等相关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产业实行互补发展。将淮北煤化工建设成为我省特色鲜明、经济社会效益突出、产业体系完整的先进合成材料制造基地。

原料路线。以煤焦化为依托,以焦炉气、粗苯、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实现链式发展。

产业定位。建成一流的先进合成材料制造基地、资源枯竭型发展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先进合成材料,加快发展新型精细化学品、碳素材料、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

关联产业。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日化、建材和纺织等产业。

四、产业方案及产业布局

加强循环经济,实现产业低碳发展,以焦化废水、焦粉、煤配制水煤浆,生产合成气;合成气与焦炉煤气及一期甲醇驰放气混合,调节氢碳比,做大甲醇规模。通过甲醇制烯烃并结合副产芳烃向下游延伸发展先进合成材料;副产的煤焦油向下游延伸至精细专用化学品。构建以先进合成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实现相关产业横向耦合。

1、产品方案(一):甲醇制烯烃采用FMTP方案,年产丙烯50万吨,乙烯20万吨。

2、产品方案(二):甲醇制烯烃采用MTO方案,年产丙烯35万吨,乙烯35万吨。

3、产业布局方案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是淮北市发展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产业的主要平台,基础条件较好。本规划提出的产业链和规划项目,全部在基地布局。淮北市应组织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机构编制基地建设规划,制定基地整体布局方案,包括化工生产设施、公用工程、物流、基础设施等,为制定化工项目布局方案提供前提。

五、规划效果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规划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淮北先进合成材料为主的新型煤化工基地。根据规划提出的比选方案,FMTP方案规划项目37 个,总投资426 亿元,项目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699 亿元,利税208亿元。MTO方案规划项目35个,总投资410亿元,项目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620亿元,实现利税190亿元。加上已建成投运的项目年销售收入158亿元,以及延伸加工项目产出,到2020年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销售总收入将达到近千亿元水平。

2、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

。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0%以上;煤化工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25%。基地的就业密度约为800~1200人/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造约4万个就业岗位。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提高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和水平。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2-12 17:59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